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培養方案、培養規格、學制及教學過程等諸要素的組合。因此,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據不同情況對以上諸因素進行優化設計組合,尋求一個較理想的符合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人才培養開始從學歷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戰略性轉變,推動著高等職業院校從教育理念、發展戰略、學院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審視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將日益旺盛。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游人才的培養,而旅游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業屬第三產業,具有服務屬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強調知識的有用性,旅游企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更多的是具備實踐的能力和經驗,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應建立起以培養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為目標,以校內模擬實驗室為基礎、產學研合作辦學為重點,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素質、能力、技能”培養為目標,構建“三段遞進式”課程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以素質、技能、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不追求系統性,專業課程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調職業技能培養,將相關理論課程融入實踐課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塊化組合,逐步構建“素質、能力、技能”三段遞進式課程體系。第一學年開設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第二學年開設的課程目的在于打造學生的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及專業技能,第三學年開設的課程重在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通過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答辯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三年的培養,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綜合能力和導游及酒店管理實務技能得以提升。
二、優化實踐教學,充分利用旅游與酒店模擬實驗室和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和實訓基地,著重培養應用性人才
(一)突出專業特點,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強,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實踐教學。雞西大學在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實行“新三學期”的政策。第一個實踐學期主要用于“思政課”社會實踐及專業的認識實習,對所學專業有初步認識,充分領會作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需具備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確立明確的目標和努力方向。第二個實踐學期主要用于專業見習與調研;第三個學生實踐學期主要用于專業實踐及崗位實習,實踐學期共計18個月,能夠使本專業的學生提前參加到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去,提前了解并熟悉旅游酒店崗位所需的業務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和實用性。同時,在每學期的授課中,加入實踐內容,使理論與實務并舉,強化實踐教學。
(二)校內全仿真模擬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除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應用能力,特別是實踐酒店服務技能、導游講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業軟件使用能力。實驗室可以為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養提供空間和條件,也只有經過實驗室的初步培訓,學生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具體崗位。
(三)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培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
職業能力培養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包括知識的應用、技能的掌握、經驗的積累、職業意識、習慣態度的養成與職業創新等。同時,旅游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就業上崗后的服務和管理行為大多是相互聯系的群體活動,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對學生合作能力、公關能力、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旅游管理專業應充分挖掘資源,創造條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旅游企業活動、培養職業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有大段的時間在旅游企業頂崗實習,充分地適應旅游企業工作環境,提高職業能力。三、產學研結合,實施校企合作辦學,實現以旅游企業崗位需求為出發點、以滿足旅游行業需要為目標的教學體系
產學研結合,可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目標。對學校來說,通過產學研結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又滿足社會、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通過合作教育,學生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學生對行業和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專業意識不斷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也得到加強,培養了一批雙師型教師;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學成本。對企業而言,無須付出前期培訓費用,即可獲得高質量、高素質的一線人員,提高了企業聲譽;降低了用人風險和人工費用,提高了競爭能力和企業效益?鴉緩解了旅游旺季員工緊缺的壓力。旅游管理專業應堅持以服務行業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地方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與旅游企業緊密聯系,實行校企合作辦學,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機制。
(一)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校企合作提供平臺
為此,學校一方面選派學生和教師到旅游企業參加工作實習,了解企業運行動態,更新師生的知識,提高師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從社會廣泛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到學院任教,包括邀請旅游界的專家、企業家到學院舉辦學術講座。實訓基地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給學生提供真實的鍛煉學習場所,把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就業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學校與合作教育企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契約合作關系,形成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動力機制。
(二)建立教師專職服務機制
教師專職服務是指安排相應對口方向教師或帶隊老師在實訓基地掛職,參與實習基地工作,承擔實習基地相應課題研究,并負責實訓學生的管理監督和實訓成績的鑒定。
(三)成立有社會行業、職業領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成員參與的教學指導委員會
該會是對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的專家組織,對教學建設、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教學研究與質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意見,為專業的建設發展決策提供科學分析和指導。
(四)建立并完善產學研教育激勵機制
首先,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盡量提供較好的科研工作條件和政策,營造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氛圍,為他們施展才華建造平臺;其次,對表現突出的校外實訓基地和指導教師給予表彰,旨在形成企業主動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環。
(五)與政府有關部門聯合,把資格證書考試引進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技能比賽
與旅游局合作,在學校設置國家導游員資格證書考點,每年在校內與旅游局合作共同舉辦兩次導游資格考試及考前培訓,鼓勵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早拿證、多拿證,早上崗、早就業,為學生就業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演講比賽、模特大賽、導游員大賽、歌舞比賽等,促進個性特長充分發展,提高職業能力。
綜上所述,以培養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為目標、以校內模擬實驗室為基礎、產學研合作辦學為重點、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旅游業發展對旅游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也適應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汪明林,邱云志,于華友.旅游管理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探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