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著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融合開放的“互聯網+”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深入分析“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影響,探索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進措施,多渠道拓展發展途徑,使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人性化,規范化。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性
2015年7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將“互聯網+”納入了國家戰略,以互聯網為基本要素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結合[1]13。這當然也包括教育領域,并鼓勵高校深化“互聯網+”行動,打造網絡化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盎ヂ摼W+”是一種新的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模式,它把網絡和傳統管理模式有機融合,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到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其中,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20.2%[2],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途經。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這些信息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而且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認知,所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互聯網就成為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對新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形勢,大學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一、“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義
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從一般意義來說,就是高校的管理者通過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對校內的學生事務進行管理,協調優化高校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管理目標的管理活動[3]167-168。隨著高校的發展,傳統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不斷地進行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打破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創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
(一)“互聯網+”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獲取平臺
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思想情況,了解學生的發展動向,并從中找出與教育管理目標的差距,然后對教育管理方式進行改進調整?;ヂ摼W的信息采集功能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獲取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進程等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數據呈現的規律性,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更多的關于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經驗和心得,學習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二)“互聯網+”提高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互聯網可以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進行學生問題的研究探索中提供較為便捷的數據資料獲取途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對大學生要有思想引領的能力,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互聯網輿論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運用好互聯網工具,發揮好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互聯網提供的數據可以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更清晰地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的波動狀況,對大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互聯網+”提高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由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的傳播能力弱化,大學生獲取信息主要來源于互聯網的各大平臺,同時互聯網信息傳播快捷和信息放大化的特點,使微小的事情也可能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引起社會熱議[4]122-124,這使學生更習慣于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把握住互聯網信息傳播可以使管理工作提高效率的特點,通過互聯網與學生互動,提高教育管理的影響力和實效性。
(四)“互聯網+”增強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感染力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互聯網信息的傳播方式不斷發生改變,傳播能力更強,傳播方法更簡單。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方式從最原始的文字,發展到圖文形式,再發展到現在的短視頻形式,使內容更簡潔,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感染力更強。大學教育管理工作對網絡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使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由靜態轉變為動態,從單一的書面文字轉變為豐富的圖文、視頻等多種方式,使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多樣化,更富感染力。
(五)“互聯網+”推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
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使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專業文化學習、體育鍛煉、美育欣賞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注重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興趣培養?;ヂ摼W豐富的內容形成的網絡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大學生群體,主流的網絡文化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文化需求,大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到不同的文化,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自身的知識儲備。許多性格內向的大學生在互聯網上可以更加自由開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提高自身的獨立性和交際能力?;ヂ摼W在教育管理中可以更大程度地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雖然近幾年發展迅速,但是發展周期短,在互聯網應用的各個領域,包括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高校網絡化團隊水平不高
隨著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再只是通過互聯網進行通知下發,而是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少高校缺乏網絡教育管理的專職人才,使得高校在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互聯網建設中存在滯后性。同時有的高校在互聯網的使用規范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互聯網資源整合與價值挖掘還處于學術研究階段,實踐探索內容很少;還有很多高校雖然建設了比較完善的互聯網系統,但由于缺乏互聯網技術與實踐操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導致很多設備和功能不能充分利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并沒有得到多少提高。
(二)高校教師的網絡素養不能滿足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的需要
在“互聯網+”時代,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具備較高的網絡素養。保證高校教師可以在“互聯網+”時代能夠在復雜的信息條件下對形勢作出判斷,同時通過掌握熟練的互聯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隨著互聯網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與高校教學相配套的互聯網教學設備已經相當完善,但是在高校教學中互聯網技術應用并不廣泛。任何制度和體系都需要人去維護,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操作完成,所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上,但是當前高校優秀的網絡管理人才缺口較大,教師還不完全適應“互聯網+”時代形成的新的教學環境,沒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無法付諸于實踐,因此互聯網技術即使被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還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互聯網工具,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要增強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這個問題必須得到切實的解決。
(三)互聯網使大學生價值多元化
過去學生獲得的信息都是通過課堂等主流渠道,而這些信息往往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多以弘揚社會正氣、傳播社會主旋律為主[5]50-52?;ヂ摼W的開放性使得信息來源渠道廣泛,傳播得更廣、更快,多元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交匯?!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都會在互聯網上廣泛地進行傳播[6]77-78,大學生在新鮮感和好奇心的驅動下,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手機和電腦上,大量龐雜的信息充斥著大學生的頭腦。社會環境的復雜多變,多元文化的交匯,使大學生沉浸在網絡的世界中很容易受錯誤思想的引導,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不確定性。
(四)互聯網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在學習到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很多自控能力差的大學生沉迷網絡不能自拔,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正常學習和生活?;ヂ摼W虛擬化的環境容易讓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強的學生陷入其中無法自拔。網絡游戲、視頻、抖音對于大學生的沖擊力是很大的,大學生更容易使自己沉迷于虛擬的世界中[7]16-17?;ヂ摼W在信息傳播快捷的同時,還形成了一種“快餐式”文化,“快餐式”文化使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情緒浮躁,對于知識的學習淺嘗輒止并且缺乏理性的思考。大學生在“快餐式”文化的影響下,不僅不能全面發展,反而失去了邏輯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同時互聯網信息的隱蔽性也使得大學生群體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造成很多學生被網絡詐騙,甚至還有個別大學生因缺乏法治觀念,在互聯網上當黑客傳播網絡病毒。
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途徑
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同時互聯網本身具有的特點也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改革提供了機遇?;ヂ摼W開拓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空間,提高了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構建高校專業化的網絡管理隊伍
如今互聯網管理模式已進入校園,高校應培養大學生的互聯網思維方式,接受互聯網教育管理服務模式,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如何樹立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互聯網資源的思想意識非常關鍵。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要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必須對教育管理人員進行互聯網技術的培訓,提高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思維意識和應用技能水平,同時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網絡系統及高校學生數據庫,進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網絡化能力。因此,我們要制訂培養專業人員的長遠計劃,培養專業的高?;ヂ摼W教育管理團隊,使互聯網技術發展與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融為一體,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高校首先要注重校園的網絡文化建設,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社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注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8]201-203,學校辦學理念和教育管理工作方法通過校園網絡進行傳播引導,有利于提高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要注重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應當滲透到每個學生心中,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注重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發展。
(三)創新高校網絡教育云平臺
高校在正常教學授課的同時,也要建立網絡教育云平臺,建設網絡教學的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網絡教育云平臺的建設更適合當代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教學的同時,還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合進來,使網絡教育云平臺成為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方式之一。讓更多的正能量和主流思想占據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思想引導。同時提倡、鼓勵高校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授課視頻上傳到網上,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視頻授課,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提高學生在教學授課時的參與度,而且有利于使教學內容以網絡化的形式進行傳播,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比如慕課、微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教學方式對高校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9]33-35,這樣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學資源不均衡的現象,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
(四)以“互聯網+”為依托培育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透徹地詮釋了青年的歷史地位,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0]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才能承擔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生態,催生了新的教育環境,大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針對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多元化價值取向,高校更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創造出“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態,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順應時展,轉變教學觀念,統籌考慮,整合隊伍,樹立“三全育人”教育理念[11]19-26。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創新,借助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擴展知識分享范圍,讓大學生認真學習其中的意義和內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此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五)構建線上線結合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借助大數據手段對大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后制定教育計劃,把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發揮到最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通過線上教育宣傳和線下宣講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大學生通過線上的學習對自己有一個整體認知,線下與學生加強溝通,提供合理化建議,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從教學為本轉化為以人為本,做到尊重關心學生、服務學生。開通高校法律安全宣傳互聯網端口,進行法治思想的傳播也是大學生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幾年,大學生被網絡詐騙以及大學生網絡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法治意識不強。所以,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四、結論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2]隨著“互聯網+”觀念的不斷深入,高校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和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高校學生對互聯網的高頻率使用,只有將互聯網與高校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相結合,才能不斷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作者:王海波 馬燕 單位:齊魯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齊魯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