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地各高校開展得很不平衡,一些高校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沒有把這項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一些高校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務、特點和規律等,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等。這些都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理順管理體制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
心理輔導咨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國外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員都必須有輔導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工作碩士以上學位,還要有較多的實踐經驗,相比之下,國內的從業人員還遠遠不能滿足這種要求。
盡管北京市67所高校中有28所已經設有心理咨詢機構,但調查發現,高校從事心理咨詢和輔導的人員以兼職居多,專職人員少,其中大部分是經過短期培訓后上崗,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
采訪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處處長、大學生心理咨詢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中告訴記者,“目前師資欠缺已到了嚴重影響教學的程度”,他介紹說,香港和國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與學生的比例一般為1∶1500,而北航有兩萬多名學生,專職的心理輔導人員只有兩人。另據資料表明,北京市開展心理咨詢的28所高校中,心理教育師資與學生的比例為萬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職人員,實際比例為萬分之二。
從我國國情來看,僅靠從國外引進心理輔導人員是無法滿足現有需求的。因此,加強對現有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的培訓就成了解決師資奇缺問題的重中之重。北師大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認為,培訓可以分三步進行:首先,對高校心理輔導站的骨干進行培訓,把他們送到心理咨詢搞得比較好的國家或地區去觀摩學習,重在借鑒他們關于心理輔導的思想。其次,培訓高校從事心理輔導的專職人員,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最后,通過骨干和專職人員來帶動其他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高整個心理學教育的師資水平。
除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外,高校心理教育缺乏規范管理、體制不順也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迅速發展的“瓶頸”。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在28所高校已建立的心理咨詢機構的隸屬關系多種多樣,60.7%掛靠學生處,17.9%掛靠社科部或德育室,7.1%掛靠心理教育科研部門,7.1%為學校直屬,3.6%歸校醫院管理,3.6%不明確。因為隸屬關系不明確,無人監督,無人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而且容易導致受過心理專業訓練的人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之職稱不明確,工作報酬低,使得有限的心理教育師資流失嚴重。
針對上述“瓶頸”問題,教育部社政司司長顧海良教授要求各高校采取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系中,進一步完善或健全工作體制和體系。
如何讓大學生遠離“心病”?
一間不大的屋子,向陽,兩張靠椅,一株說不上名字但枝葉蔥綠的植物,一個小圓桌,桌上一盒面巾紙。擰開燈,光線明亮而柔和。
這就是出現在記者眼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咨詢室。據北航心理咨詢研究中心馬喜亭副教授介紹,裝飾務求簡約,明亮的燈光可以營造一種溫馨感,有利于前來咨詢的學生放松心情。
目前已有許多高校開展了心理咨詢與輔導。既有像北航這樣適合個別咨詢的心理咨詢室,也有團體咨詢與輔導。馬喜亭副教授告訴記者,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兩點至五點為咨詢室的開放時間,來咨詢的學生很多,其中有一些確實是心理問題比較嚴重。在他看來,當咨詢者向你傾訴時,切不可以你的價值觀來評判咨詢者,要做心理咨詢人員,必須克服喜歡說教的毛病,你的責任是引導咨詢者說出想說的話,減輕他的郁悶情緒,自己最好以聽為主。心理咨詢是一項見效慢的工作,來咨詢一兩次,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心理問題的,但只要堅持,就會逐步減輕心理疾患,慢慢地恢復正常。
由于從事心理咨詢的師資缺乏,所以團體輔導就顯得更為重要,而且,大學生面臨許多共同的人生發展課題和相似的問題,他們也更認同同齡群體的肯定。因此,適當開展諸如“自信心增強小組”、“人際關系訓練”、“領導才能拓展”等活動,讓學生通過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達到改善適應的目的,矯正原有的不善處理人際關系、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問題。
要讓心理健康教育見實效,僅有心理咨詢是不夠的,開好心理教育課也很關鍵。北航學生處處長兼心理咨詢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中認為,開設心理教育課的目的不是培養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而是讓學生掌握調節自己心理的方法。據他介紹,北航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后,每學期選修的學生都達600多人。另外許多高校還定期請來著名的心理學家,舉辦心理學專題講座。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建議,提出一個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教學大綱,爭取在2002年達到每個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不少于10學時的心理教育。
除了開設心理教育課、開展心理咨詢外,在學生入學時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對其進行篩選,建立心理檔案,有針對性地對心理問題較大的學生進行跟蹤、咨詢、治療,也已成為眾多高校的共同做法。北航從1990年開始,對每屆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一般來說,每年都會有十幾個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通過對他們的密切關注和重點輔導,把最危險的人控制住,從而使得北航10年來未發生一起因心理問題導致自殺的事件。
開課、咨詢、建檔,利用高校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校刊、校報、櫥窗、板報等媒體,通過第二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興趣,等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多,也許今后在實踐中還會探索出新的方法。總之,采取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達到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