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院校學生就業市場管理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健詞:教育管理高校就業市場
論文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已引起各級政府和各類高校的普遍重視,在這種就業形勢和壓力下,應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健全市場機制,規范市場行為,對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農業部、民政部、人事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的有關司局就當前就業形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討論后的《2006年就業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的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達到峰值,但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較低,勞動力需求難以大幅增長,勞動力總量仍然嚴重供過于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隨著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業工作難度。16歲以上人口增長達到高峰,勞動力資源增量有1700多萬人。勞動力供大于求將達到1400萬人,比2005年增加100萬人。并且,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
同時,隨著近年來高校的快速、不斷地擴招,畢業生人數驟然增加。200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280萬,2005年畢業生數量達到338萬,到2006年畢業生已達到413萬,年增長率都達到20%以上。社會所能提供給畢業生的崗位數量遠遠不及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高校畢業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并伴隨有區域和專業不均衡等結構性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個焦點話題,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依然嚴峻。為了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目標,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如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健全市場機制,規范市場行為,一直都是就業工作的新命題。
二、當前我國就業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就業市場是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供需見面、雙向交流、雙向選擇的場所。按其外在表現形式可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有形市場是指有固定的場所、具體的時間和地點、特定的參加對象等。無形市場主要指畢業生聯系工作不受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依據個人意愿,自行選擇,其外在表現是沒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和固定的場所,它是無形的,但又是客觀存在的。隨著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就業市場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市場制度不健全,市場行為不規范等現象。
(一)用人機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畢業生供過于求的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由以前的“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導致用人單位盲目追求名牌大學、追求高學歷的心理,采用不當的用人觀,一味地提高就業條件,出現了本科崗位招碩士,碩士崗位招博士的人才“高消費”現象。
(二)競爭機制不健全
在精英教育階段,大學生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就業由國家統一分配;而在大眾教育階段,大學生由“天之驕子”變為“普通老百姓”,在“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下,大學生被推向市場的就業軌道。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受到性別歧視、出身貧寒、學業欠佳、性格內向、相貌平平、畢業院校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影響,使其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權利,在市場中出現了一些特殊的“弱勢群體”。
(三)區域間發展不均衡
由于長期受到城鄉差異、區域差異和分配制度的影響,人才越來越向發達地區聚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一直長期存在。如果任由其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劇地域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會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四)基層就業政策不完善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中辦發[[2005]18號)。文件指出,“積極引導和鼓勵一大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和改善基層人才隊伍的機構,有利于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可以說,引導和鼓勵廣大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但是,一方面,由于受到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廣大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渠道并不暢通,存在一定的“瓶頸”。
(五)網站信息管理不健全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其便捷、快速、低成本、大信息量等特點,日益成為畢業生尋求就業機會的載體與平臺而倍受青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一個便捷的互動交流平臺,進行網上“雙向選擇”活動,實現了遠程“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的求職,為畢業生獲取快捷的信息提供幫助。然而目前全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和就業網站信息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一些社會中介機構和團體通過網絡失真、虛假信息,存在招聘“陷阱”,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六)就業市場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建立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運行機制很不完善,市場“交易”秩序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護,主要體現在:政府、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未明確提出保護公平競爭的手段;對市場中收費的項目及標準、協議書的簽訂、違約的制裁、糾紛的仲裁、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保障等亦無明確規定或規定不具體,操作性不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加大了畢業生就業的成本。
三、構建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建設就業市場機制
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培育和建設,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基礎和核心,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保證。要借鑒企業化的市場運作模式,組織好大型市場會和小型招聘會,并運用企業營銷策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用人單位建立廣泛的聯系,溝通供求信息,以真誠和熱情的辦法留住老顧客,建立一批穩固的畢業生就業基地,形成“以基地帶動市場,以市場促進就業”的良性運行機制,增大市場自身的信譽度和知名度,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層次,確保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宏觀調拉機制
政府的宏觀調控應抓好招生與就業兩個環節。在招生環節上,要從宏觀上做好市場對人才需求預測和對專業設置的調整工作,以及對各類專門人才培養規模的調控工作,來指導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并主動為高校招生和高中畢業生填報志愿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導服務;在就業環節上,由于長期受到城鄉差異、區域差異和分配制度的影響,人才越來越向發達地區聚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長期存在。如果任由其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劇地域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會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打破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的束縛,制定多種形式的優惠政策,加大宣傳、狠抓落實,進一步的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超級秘書網
(三)健全政策保津機制
一是要落實國家現有的就業政策;二是要加快推進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為畢業生創造更加寬松的外部環境;三是要建立起規范統一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就業保護機制,取締限制人才流動的歧視性政策,真正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合理調控畢業生流向;四是要不斷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管理,使大學生就業政策更好地得以落實,權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五是建立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就業政策;六是要建立鼓勵自主創業政策。
(四)構建信息共享機制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就業無形市場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穩定、靈敏的信息渠道是畢業生就業市場良性運行的基礎。首先要解決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用人信息審核登記制度,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站,把收集到的最新、最準確的信息及時提供給高校和畢業生;其次要解決好信息的交流工作,建立統一的畢業生就業信息交流渠道,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一個最廣闊、最安全、最實用的信息平臺。
(五)實施畢業生跟殊機制
畢業生質量跟蹤服務是學校生命力能夠保持旺盛的源泉所在。為更好地掌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了解社會各界、用人單位和校友對本校畢業生的評價,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調研等方式,了解社會各界、用人單位和校友對本校畢業生的總體評價。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展開相關課題的研究,得出較為科學的研究成果,為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以及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現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