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我國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現:學校數量多而規模小,資源配置不合理;師資力量和軟硬件仍較薄弱,教育質量明顯落后于城市;農村幼教和農民的技能文化培訓亟待加強。針對問題文章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農村教育問題對策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和全社會對三農問題的關注,我國的農村教育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黨和政府對農村教育實行了多項傾斜政策,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大幅度增長;我國的廣大農村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1.5億農村學生被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很多農村學校告別了危房和泥巴桌,用上了嶄新的教學樓和課桌椅。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有了初步提高,長年拖欠農村教師工資的現象被有效地遏制。總之,我國農村教育發生的喜人變化有目共睹,令人振奮。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農村教育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嚴峻緊迫。這些問題不解決將阻礙我國農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影響中華民族振興教育的百年大計。
一、我國農村教育現存問題
1.農村辦學點多而分散,難以實現規模效益和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辦學點并不少,幾乎達到了每個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學,每個學區都有一所初中。但近些年來,由于農村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效果顯著,農村的學齡兒童逐年遞減,再加上不少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帶到了城市上學,這些原因造成農村學校的生源銳減,偌大的校園里人跡稀少,空蕩蕩的教室內書聲零落,個別農村學校竟出現了教師人數超過學生的尷尬現象。學校是個需要人氣的地方,教師對著面前的三兩個學生提不起勁頭教,學生也沒有比學趕幫的熱情。這種現象不但造成了農村教育質量嚴重下降,也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這類袖珍學校今后的發展前途也很尷尬:如果政府加大對它的投入,似乎不值得;如果不管它,它將一直落后下去。另一方面,農村的教育資源也存在著不公平分配的現象。比如:每個鄉鎮都有至少一所重點初中,每個縣都有至少一所重點高中。當地的教育資源大量流向這些重點學校:這里的教師是最棒的,校舍、實驗室等硬件也是最好的,當然,當地成績突出的學生被它們一網打盡。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也紛紛找關系、出高價設法擠進重點中學,導致這些重點中學人滿為患,每班人數甚至達一百多人。那些非重點學校的命運就比較慘了:向主管部門要不來錢,辦學條件難以改善;招來的本來就是重點中學挑剩下的學生卻還要大量流失,教師也頻頻跳槽。
2.農村師資力量仍較薄弱,農村教師待遇偏低。由于農村的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與城市相比較為艱苦,再加之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長期以來偏低,因此很多師范類和非師范類的大學畢業生不愿到農村任教,城市教師也不愿調入農村工作。目前扎根我國農村任教的主要人員是:民辦教師轉正而來的公辦教師、代課教師、少部分的中師和師專畢業生,農村教師的平均學歷明顯低于城市教師,知識結構相對而言也較老化。農村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均衡,體育、音樂、美術、幼教、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的專業教師短缺。農村教師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在我國經濟發達、自然條件好的農村地區,教師比較充裕,甚至有的地方也出現了人浮于事的超編現象;但在我國老少邊窮的農村地區教師相當短缺,那里的教師分身乏術,一個人往往包教多個年級、多個學科,不但教師很累,學生的個性、智能發展也受到影響。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仍然偏低,他們不能和城市教師享有同樣的待遇,特別是那些代課教師,報酬少得可憐。
3.農村學校的軟硬件缺口依然較大,農村教育質量明顯落后于城市。盡管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仍很落后。比如:很多農村學校還缺少圖書室、實驗室、音樂美術室、語音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體育器材和場地等等。在農村學校的軟件方面,普遍存在辦學理念落后、學校管理粗放隨意。比如:有些科目說不開設就不開設了,遇到雨雪天或農忙師生們動不動就停課放假了,對學生的成績評定、對教師的考勤考核失于松懈等等。由于軟硬件條件的不足和長期積淀下來的其他種種原因,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容樂觀,與城市的學校相比更有明顯差距。如:農村學校學生的平均成績偏低,差生比例大,學生輟學率高,升學率低,素質教育也未能得到很好地體現。不少農民家長對此深感不滿和焦慮,他們中的不少人甘愿多花點錢把子女送往城市讀中小學。
4.農村幼兒教育和農民的技能文化培訓亟待加強。如果讓城市和農村的同齡兒童站在一起比較,就不難看出在個性表現、才藝表演等方面后者明顯遜色于前者。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城鄉對幼兒教育的重視、開發程度不同。城市兒童從0歲方案的胎教開始,到花樣翻新、各具特色的托兒所、幼兒園、學前班,一路走來城市孩子儼然已被培養成了“小大人”。而農村兒童卻沒有如此幸運,因為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沒有托兒所、幼兒園,許多農村兒童從出生后到入學前,過的是玩泥巴、捉蟲子、逗小狗小貓的生活,沒有人教他們唱歌、跳舞、畫畫、識字、講故事。所以,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在同城市孩子的競爭中,他們已輸在起跑線上,拉下的距離甚至終生都難趕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農民的職業技能文化培訓。千百年來,我國廣大農村為城市輸送了大批的知識分子和其他各類人才,而農村自身卻因為人才的大量流失而淪為文化科技的貧瘠之地。目前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農民的平均文化水平低于其他社會階層,這不但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攔路虎,也是農民受歧視的主要根源。因此,對農民進行文化技能培訓是一件十分緊迫、意義重大的事情,不少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行動,比如:我國許多城市開辦了農民工學校,免費為農民提供培訓。但遺憾的是,在真正的農村,在農民的家門口,卻缺少這樣的培訓農民的學校。指望城市的某些單位每年的送科技文化下鄉活動無疑是杯水車薪,對農民的職業技能文化培訓必須長期化、制度化、本地化。
二、解決我國農村教育現存問題的對策
在我國建設新農村的偉大進程中,農村教育為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農村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還可以進一步推想,占據中國教育事業半壁江山的農村教育也直接關乎到中國教育的成敗盛衰。因此,我國農村教育中現存的問題并不是窮鄉僻壤中的枝節小事,必須引起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予以解決。在此,筆者有淺陋之見聊做對策,權當引玉之磚。
1.我國農村中小學要實行合并集中戰略。針對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多而分散、生源稀少、質量不高的狀況,要實行合并集中戰略。具體做法是:(1)每個學區設一所小學。取消現在每個行政村都有小學的制度,將相鄰的三兩個行政村劃分為一個學區,每個學區只設一所小學,該小學應設在對外交通便利的地點。這種做法必然使部分學生的上學距離增大,可做如下解決:以村村通公路為基礎,每個學校配一輛校車,開通學生公交。高年級學生可實行寄宿制,低年級學生中午在學校吃飯,早晚可乘車上下學。還可打破學區和行政村的界限,實行就近入學。(2)每個鄉的初中要集中在鄉鎮上,每個縣的高中要集中在縣城。可根據學生的多少,每個鄉的初中以兩、三所為宜,全部集中在鄉政府所在地或其他鎮上。每個縣的高中以三、四所為宜,盡可能集中在縣城。這樣即保證了學校有較大的規模,也營造了競爭的氛圍。同時,應取消重點初中,實行初中生按學區劃片入學。(3)農村中小學實行合并集中好處多多。農村中小學實行合并集中后,學校數目大大減少,學校規模明顯擴大,這不僅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門加強管理和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每個學校都可享有規模效益,既充分利用本校的資源,又可和其他學校共享教育資源。比如:在同一鎮上或同一縣城相鄰較近的學校可共享圖書館、實驗室甚至優秀教師。還有突出的一點好處是,合并后的學校集中在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可以為教師提供較好的工作、生活、學習條件,使教師可以安心從教。
2.農村幼教和農民技能文化培訓要實行分散貼近戰略。農村幼兒教育和農民技能文化培訓必須得到重視,應該在農村開辦幼兒園和農民培訓學校。但針對自然村莊比較分散、農民忙閑的季節性較強的特點,本著服務農民、方便農民的目的,農村幼教和農民技能文化培訓要實行分散貼近戰略。具體做法是:規模大的自然村一個村可開辦一個幼兒園,相鄰較近的幾個小自然村可以合辦一個幼兒園。農民培訓學校原則上一個行政村辦一個,這正好可以利用村小學合并后的空閑教室。每個行政村應設置一名科技文化專干負責農民培訓,培訓內容可以是種植、養殖、農機使用和修理、家電修理、電腦、文化掃盲、文藝活動、法律以及外出打工需要的某些技能,培訓的時間包括農閑時節的集中時間培訓和平時勞作之余的零星學習,培訓教師可以是致富能人、專家學者或本村的科技文化專干。
3.強力推進農村師資隊伍建設。(1)對農村教師要強調待遇留人。農村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都較艱苦,他們理應得到較高的工資待遇作為補償。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應不低于甚至要略高于同級別的城市教師,對長期扎根農村的教師要加大教齡補貼,農村教師在職稱評定甚至離退休年齡上要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對于堅守農村一線的正式教師,可在距離較近的縣城或鄉鎮為他們興建教師公寓,使他們在星期天或節假日能夠換換環境。(2)對現有農村教師適當分流。現有農村中小學合并集中后,很可能有一些教師成為剩余人員。對這部分人員要妥善安置:那些年老體弱的可享受提前離退休,年輕、家在本地的女教師可轉為村里的幼兒教師,一部分人可成為寄宿制學校的生活老師和勤雜人員。(3)吸引高素質大學生下鄉從教。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我國大學生數量激增且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這正好為更多的優秀大學生下鄉從教創造了機會。我們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成為農村教師的骨干,從而改善農村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和專業結構。(4)加強城鄉師資交流。城鄉師資交流有助于農村教師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也有利于雙方經驗的交流和感情的溝通。可以一學年或一學期為周期,實行城鄉教師雙向互換頂崗或城市教師下鄉支教或農村教師到城市學校觀摩學習。
4.繼續推進農村學校的軟硬件建設,狠抓教育質量。農村學校的軟硬件要以什么樣的標準來建設?我們的回答是:一般城市學校具有的設施設備,農村學校逐步都要有;城市學校所具有的先進管理制度和方法,也要在農村學校推行。
5.社會辦學也要關注農村的教育需求。在現在的城市,社會力量辦學競爭已趨白熱化:各種各樣的私立學校、私立幼兒園、學科補習班、藝術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遺憾的是,富裕起來的農民對子女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多樣化的要求并且更舍得投入,卻很少有社會辦學組織來關注這片廣闊的市場。如果有人在農村開辦補習班、藝術班,一定也會有不少生源。如果在交通便利、距中心城市不太遠、風景優美且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農村地區開辦一所私立學校,可吸引城鄉兩地的學生,還可節省不少的運營成本。總之,我國目前的農村教育需求也蘊含著商機,有關人士應對此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