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地區旅游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地區旅游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目前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遇到的問題

      眾所周知,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不是孤立進行的,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也不例外。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程度的高低,不僅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還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以新的視角來看待在發展民族文化旅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是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一些地方在發展當地民族文化旅游時,在沒有規劃指導,旅游基本理念及理論缺乏,管理政策滯后等情況下,盲目上項目,不但難以做到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利用,而且很容易造成新的建設性破壞。

      2.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一是表現在交通方面。交通條件的制約始終是阻礙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的最大“瓶頸”。二是表現在通訊方面。民族地區的許多地方尚未開通國際長途直撥電話和圖像傳真業務,通訊服務網點少。三是表現在衛生設施方面。如大多數景區廁所檔次還比較低,景區的臟、亂、差現象較為常見。

      3.對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不夠。隨著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一些民俗文化項目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一些民族文化資源也遭到破壞。如民居建筑、服飾、飲食、歌舞等方面,有的甚至出現了漢化現象,逐漸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異族風情韻味。

      4.對旅游人才的培養還比較欠缺。由于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旅游人才的培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再加之培養機制不健全,使得人才相對匱乏,從而導致經營管理效率較低,服務質量不到位。

      二、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重要性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返樸歸真、親近自然,強調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當今社會,民族文化旅游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已經越來越得以顯現。

      1.民族文化旅游符合現代旅游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際關系的惡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渴望在緊張而繁忙的都市工作之余,去尋找清凈空寂的環境,以求達到文化觀念、精神上的互補,進而尋找到精神家園。

      2.旅游開發有利于促進民族經濟的全面發展。旅游業是一項關聯度較高、帶動性較強的龍頭產業,可以帶動西部民族地區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對外貿易、城市建設、景觀修建、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工藝特產、文化娛樂、生活服務、廣播宣傳等行業迅速發展,從而促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3.發展旅游業是民族地區重要的脫貧模式。以四川為例,四川民族地區2007年旅游人數實現1743.50萬人,較2002年515.91萬人,增長了3.4倍,年均增長35.6%;旅游總收入實現112.87億元,較2002年31.26億元,增長了3.6倍,年均增長37.8%。綜合分析四川民族地區各產業“九五”以來的發展情況,旅游業是民族地區增長最快的產業。預計2010年,旅游收入可達民族地區GDP的25%以上。

      三、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的新思路

      上述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劣勢,已經成為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桎梏。我國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要從長遠目標出發,在黨中央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下,發展生態旅游。同時在科學的旅游事業管理規劃下,謀求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又好又快發展,給民族地區人民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同時使我國的民族地區旅游文化發揚光大。這就需要我們創新開發和管理理念。

      1.制定西部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總體戰略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旅游業是相當一部分民族地區突破傳統產業,創造新的經濟格局,注入新的經濟動力的“龍頭”。為此必須站在戰略高度,采取戰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業,走出一條在充分利用天然風光和文物古跡的基礎上,以民族風情特色取勝的發展旅游業的路子來。特色獨具、規模效益、推動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態和諧是民族地區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標。

      2.弘揚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可利用的資源多以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為主體。文化旅游涵蓋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園林文化、藝術文化旅游等,必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追求高品位、高層次旅游方式人們的首要選擇。據資料統計:在美國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數十億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來華旅游的興趣分類大體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古跡的占49%,體察民俗風情的占22%,觀賞文藝美術的占7%,品嘗風味佳肴的占17.5%,其它的占4.5%。可見,吸引國際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覽或玩樂,而是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尊重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揚民族文化,保護和優化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的生態環境,是我們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條件。

      3.加大投入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建設配套的旅游設施,需要提供較高的服務質量,需要其它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要做好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培訓工作,制訂和完善各種責任制,推行旅游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服務。另外,旅游業的發展,還需要其它部門的持與配合,如交通部門、郵電通訊部門、商業部門、金融部門、以及公安部門等的支持與配合。

      4.注重文化內涵,突出知識性,以高品位的旅游產品滿足知識經濟時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項高檔次的消費行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文化素養。據一項旅游抽樣調查數據表明:旅游者大專及以上人員占31.9%相比,大專以上人員出游的比重呈顯著上升趨勢。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更注重自身閱歷與修養的豐富和提高,因而對旅游內容的要求和評判也越來越高。人們已不僅滿足于自然造型的美丑,而希望能在旅行過程中獲取大量知識性素材和思維性啟迪。因此民族地區旅游業應注重提高知識、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點開發交流性強,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將各地優秀的旅游資源以恰當的形式奉獻于游人,使他們充分領略其濃郁的文化氛圍,獲得啟示和教育,滿足求知欲望。這也是延長文化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徑。

      5.培養適用新型人才,加強無形旅游資源的積累與開發。西部民族地區旅游從業人員要具備包括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現代文化在內的綜合知識。要堅持旅游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針,逐步構建西部民族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業人才、技術、信息等無形資源的積累。

      參考文獻:

      [1]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與貴州民族地區經濟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05,(6).

      [2]黃明輝.對發展西部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探索[J].貴州民族研究,2007,(3).

      [3]陳宇波.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理論與實踐.銅仁地委黨校學報,2006,(6)

      [摘要]民族地區的旅游文化事業,不僅是弘揚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分析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目前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知識經濟時代文化旅游的契機,對我國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發展新思路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