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管理模擬特點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管理模擬是西方大學管理教育與在職經理MBA培訓中常用的參與式教學法,其發展與經營環境、管理模式、企業對企業家需求的變化緊密相聯,現代信息技術(IT)又使管理模擬的開發和運作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本文研究了現代管理模擬的發展沿革及其特點。作為網絡化、現代化的管理教育手段,管理模擬在我國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企業家;管理模擬;質疑思維;網絡教育
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人力資源是關鍵,而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開拓精神與創新思維的企業家尤為重要。近一個世紀以來,參與式教學法(Engagedlearningtechniques)在培養現代管理人才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管理模擬(BusinessSimulation)就是參與教學的一種。參加模擬的學生組合成團隊代表“公司”,在仿真的市場環境下,模擬制定目標、戰略規劃、生產運作、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商務談判等一系列經營管理活動,并在與其他“公司”的市場博弈中,提高自己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競爭地位,達到“體驗”管理、應用理論、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現代管理模擬一般都通過專門開發的電腦軟件進行。
一、現代管理模擬的發展沿革及其特點
管理模擬從產生到發展至今,離不開管理環境、經營模式以及企業對高素質管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是IT技術的進步,使復雜與動態的環境仿真以及因特網上的在線模擬成為可能。管理模擬教學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以下階段(表1)。
1•古代戰爭模擬與早期的管理模擬①(20世紀50年代以前)
戰爭模擬是指在假設的戰事背景下借助模型或地圖進行軍事對弈。中國象棋就是“楚河漢界”上的戰爭模擬。1811年,普魯士軍顧問雷斯維茨(VonReiss-witz)首創了地圖模擬演習,后被德國人在策劃兩次世界大戰中秘密采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在戰役沙盤推演的教材中也收入了戰爭博弈(WarGame)的內容。據“全球管理模擬”(GBG)②的資料,20世紀30年代,俄圣彼得堡工程經濟學院瑪麗•布什坦(Marie•Bir-shtein)首次用模擬方法培訓剛提升到初級管理崗位的工人。但由于當時環境比較穩定,技術簡單,管理培訓模擬沒有得到推廣。
2•管理模擬推廣與發展時期(20世紀50~70年代)
二次大戰后,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環境變數增多且競爭加劇,企業由生產管理轉向經營管理,對有理論又有經驗的管理人才需求劇增,工商管理碩士(MBA)走紅。1950~1970年,美國大學授予的MBA學位已超過20萬人。1980年,美國有MBA授予權的大學增至500所,而且還在以每年新增35所的速度遞增,年授予的MBA學位數從1970年的2•1萬上升到1980年的4•8萬。美國許多大、中型公司甚至到了非MBA畢業生不雇的地步。不少公司出資鼓勵員工攻讀MBA學位或參加在職MBA短訓班。MBA熱迅速蔓延到整個北美、歐洲、澳洲與東南亞地區。
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推動了大學管理教學的改革。因為對大學來講,既要為企業輸送大批工商管理碩士,又要保證這些“寵兒”聘用后能迅速進入角色、獨當一面。為此,一方面繼續強化美國管理高等教育聯合會(AACSB)①的評估與監督功能,另一方面MBA的培養必須走出傳統“象牙塔”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基礎上,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1957年率先在MBA“公司政策”課程中采用了管理模擬,哈佛大學則讓在職經理人員進入商業博弈(BusinessGame)參加研討,收獲很大。模擬教學的成功得到美國管理學會AMA,AmericanManagementAssocia-tion)的高度重視,并極力推薦經理培訓課程使用。AMA的建議很快得到美國各大學商學院與IBM,GM,SONY等大公司的積極響應。市場對模擬軟件的需求激增。一批頂級的管理商學院則綜合教育理論、運籌學、對弈論和IT技術,適時開發出了一大批管理模擬軟件。
同時,北美模擬與博弈學會NASAGA,NorthAmericanSimulationandGamingAssociation,1966)、國際模擬與博弈學會ISAGA,InternationaSimulationandGamingAssociation,1970)、管理模擬與實驗教學學會(ABSEL,AssociationforBusi-essSimulationsandExperimentalLearning,1974)等3個最具影響的管理模擬組織相繼在美成立①。集博弈理論、軟件開發與研究于一體的學術刊物《模擬與博弈(Simulation&Gaming)》也在1970年創刊。大批管理咨詢公司紛紛介入模擬軟件的開發與在職經理的培訓業務。
3•計算機輔助管理模擬時期(20世紀80~90年代)
70年代中期尤其是80年代以來,競爭焦點逐漸從產品轉向產業。為分散風險和搶占產業制高點,企業紛紛開展多元化經營,企業急需通曉戰略管理、熟諳國際市場營銷的管理者。新的環境與人才需求再次挑戰大學的管理教育模式。參與式教學中的案例研究和管理模擬更倍受青睞。大學針對公司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演繹風險管理、戰略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的案例與模擬程序,使教學與現實緊密接軌。如美國芝加哥大學開發的“國際經營模擬”(InternationalOperationSimulation,INTOP,1990;INTOPIA,1995),英國霍爾市場公司從1976年起開發的TEAMSKILL、INTEX等模擬軟件,都是西方優秀管理模擬軟件的代表之作,有的經多次升級,至今仍在北美與歐洲廣泛使用。
4•遠程網絡在線管理模擬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
隨著因特網應用的普及,管理模擬已成為國際教育數據庫的重要內容。學生在網絡終端輸入決策信息,經因特網上傳至模擬主服務器,模擬結果再反饋回各終端。讓學生及時了解、分析對手“公司”的戰略,并作為下一輪模擬的參考。例如,被55個國家、約100個經理培訓班與工商管理碩士點采用的IN-TOPIA/2000,在美國的模擬約1/3在網上進行。一些模擬與博弈的國際組織(如ABSEL,NASAGA)、大學管理模擬研究機構(如INSEAD,以及軟件開發公司現都在網上免費提供或出售模擬軟件包。網上模擬軟件的資源共享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它大幅度減少了模擬軟件開發中的重復勞動和運行成本,也成為跨文化溝通與管理的重要環節。超級秘書網
二、現代管理模擬在我國的應用前景
管理模擬充分體現了“在管理中學會管理”的參與式學習方法與“學生本體論”、“以學為本”的文化哲學。通過電腦仿真復雜、動態的經營環境與決策過程,既提高了學生質疑與創新的思維和系統分析能力,又大大縮短了積累管理經驗的時間。隨著IT技術的進步、硬件價格的下降與因特網應用的普及,模擬軟件開發與升級改版的成本還會更低,使用將更靈活、更經濟,模擬與管理實踐結合的時效性也會更強。
據2001年美國大學商學院聯合會(AACSB)的統計,該會382所核心會員大學中的絕大部分(372所),不僅將管理模擬廣泛用于戰略管理、市場營銷、會計與財務等核心課程的教學與研討,模擬軟件的研究與開發也已成為大學教學科研的常規性工作,而且還經常開展全美或地區性的管理模擬競賽。90年代中期,我國也曾組織過部分大學的MBA學生參加電腦管理模擬競賽,但由于受到經費與設備硬件的制約,加上“以教為本”等傳統教育哲學的影響,模擬教學在大學管理教育與在職經理MBA培訓中的使用還僅僅是開始。從管理模擬在當今發達國家管理教育中的地位與發展趨勢來看,可以預料,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網絡技術應用的普及,以管理案例和管理模擬為代表的參與式教學與專題研討,會在我國得到迅速的推廣。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P•羅賓斯,黃衛偉等譯:管理學(第四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renticeHall出版公司,1996年.
[2]包國慶.中美教學論與兩種文化哲學—當前教育論辯論的由來[J].電化教育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