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濟三農發展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三農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濟三農發展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廣大農民的農業收入的絕對數大幅度下降,而農民又無法大規模地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1996年以來,由于農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降,盡管全國每個農民出售糧食等農產品實物量在上升,但是出售農產品現金收入額在減少,從1013元減少到2001年的637元,僅此一項,我們估計,在1997-2000年期間全國農民累計現金損失達4000億元左右。

      農民農業剩余明顯下降,實際已出現負盈余。全國每個農民農業盈余(指出售農產品現金收入減去用于農業現金支出)1997年為655元,到2001年下降為340元。如果計入農民自身的勞動工資,實際農業剩余是負值。農業一直處于弱質、低收益產業,不僅存在自然災害風險,還存在市場變化波動風險。農民出售農產品收入占人均現金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43.9%下降為2001年的25.1%,減少了18.8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3.8個百分點。

      農業占GDP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20.4%下降到2001年的15.2%,平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照這個速度下降,到2006年農業占GDP的比重將不足10%。在此情況下,我們很難依靠這么低的農業占GDP比重來提高50%農業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和2/3農村人口的農業收入。

      我國內需不足,GDP增長率低于潛在增長率,主要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占GDP比重為47%,明顯低于低收入國家(為68%)、下中等收入國家(為57%)水平。而居民消費不足主要是農村居民消費不足,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24.0%下降為2000年的21.8%。而農民消費不足主要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相當于人均GDP水平太低且持續下降,由1996年的34.54%下降為2001年的31.37%。

      農民人均出售農產品收入相對全國人均GDP水平,由1996年的18.17%下降到2001年的8.44%。8億多農民在全國GDP分配格局和生產格局中所處的地位越來越不利。此外,政府財政支出和財政轉移支出嚴重向城市傾斜。

      農民工資性收入已超過出售農產品現金收入,占人均現金收入比重由1996年的19.4%提高到2001年的30.4%。目前全國農民外出務工人數最多的是四川省,2001年已達到1260萬人,從省外匯入勞務收入達到243億元,接近于全省財政收入(270億元)。

      1997-2001年期間,每個農民現金收入僅增加18.3元,其中工資性收入提高257.4元,而出售農產品下降了455.8元。這清楚解釋了為什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不能提高的原因。

      由此可知,擴大內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費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費主要要提高廣大農民的消費需求;要提高農民的消費需求,必須要提高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農民人均收入,則必需提高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只有解放農民、投資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才有可能富裕農民。

      過去20多年我國農業生產能力(供給能力)經歷了一個先大幅度上升,出現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然后大規模調整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1999年9種主要農產品有6種居世界第一位。1998年我國谷物產量占世界總量比重為24.8%,棉花為24.5%,油料為22.9%,肉類為23.4%,禽蛋占40.4%,水產品占28.9%。

      90年代糧食生產量出現了持續上升,然后大幅度下降過程。過去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持續下降,已明顯低于現時生產能力。199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51230萬噸,2001年下降為45264萬噸,相當于1993年的水平,比1998年減少了5966萬噸,累計下降了11.6%;其中稻谷生產量由1997年的20074萬噸下降為2001年的17758萬噸,減少了11.5%;小麥生產量由1997年的12329萬噸下降為2001年的9387萬噸,減少了23.9%;玉米生產量由1998年的13295萬噸下降為2000年的10600萬噸,減少了20.3%。從中國糧食生產的歷史經驗來看,“上來艱難,下來容易”。在糧食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調整規模過大,調整(減產)速度過快也會出現諸如“糧食減產”、“糧食短缺”、“糧食上漲”、“糧食安全”等新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農產品生產國,但是農產品出口比例極低。2000年我國農產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出口額為123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9%,占農業總產值的4.08%,占農產品成交總額的8.1%。

      除茶葉之外,各類農產品出口量占總產量比重十分低下。谷物及粉出口量為1378萬噸,占谷物總產量(40522萬噸)的3.4%;水產品出口量為120萬噸,占水產品總產量(4278.4萬噸)的2.8%;棉花29.2萬噸,占棉花總產量的6.6%;花生計花生仁出口量為40萬噸,花生占總產量(1443.7萬噸)的2.8%;大豆出口量21萬噸,占豆類產量(2010萬噸)的1.0%;肉用豬203萬噸,占肉豬出欄綜述(52673.3萬噸)的0.38%;茶葉出口量22.77萬噸,占茶葉總產量(68.3萬噸)的33.3%。

      當中國加入WTO以后,部分農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跌;農產品加工業可能受到強烈沖擊;農民農業收入繼續減少;農民農業剩余所剩無己;農業剩余勞動時間或剩余勞動力將進一步增加,由40-50%上升為50-60%;農民還會進一步減少對農業的各類投入,不僅減少資金投入,而且減少勞動投入。

      未來5-10年我國糧食產量還會持續下降減少5-10%,為40000-42000萬噸,相當于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不排除中國糧食生產出現“大滑坡”情形,甚至出現嚴重的生產萎縮現象。由于中國糧食或谷物生產量占世界總量的1/5,不僅對國內糧食或谷物供給產生極大影響,而且還會對世界糧食或谷物生產與市場產生嚴重影響。

      這表明過去幾十年我國農業生產是高度自給自足、以國內消費為主的類型,忽視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出口導向農業和綠色農業。當國內農業生產能力過剩,轉向國際市場時,盡管我國在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是受到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出口障礙限制。僅有比較優勢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技術優勢、環保優勢才能有出口優勢。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二级港台二级|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