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對于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應從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具有人文關懷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等方面著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一、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人文性,有利于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1.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維活躍,對各種新鮮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部分學生缺乏自信、自律性差、學習動力不足,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的自身能力不強,應對挫折的能力較差,還要面臨來自學校、社會、家庭、情感、人際以及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等多方面的問題和困惑。因此,教育者要按照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關懷,以學生的生存、發展、安全、自尊等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心理調適技巧,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引導,解決他們內心的困惑和煩惱,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如此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2.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知識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旨在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最大特色,因此在專業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著重強化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緊緊抓住職業性這一鮮明特色,這是我們探索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然而,在現實中,一些高職院校將專業教育的“必需、夠用”原則簡單地套用在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上。因此,應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養。
3.有利于創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較多運用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法。教育者通過課堂講授、個別談心等方法,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高其思想認識。這種方法針對性強,反饋及時,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這種教育方法以教師為權威,注重灌輸,強調服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隨著社會發展其弊端日益凸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關懷,更多地站在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當務之急。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創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方向。
二、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策略
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可采取以下策略。
1.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在內容設置上應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關注大學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實現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第一,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彰顯了人文關懷的理念,堅持對價值主體(人)的關照,應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第二,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質教育包含人文知識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人文知識涵蓋文學、藝術、心理、哲學等領域,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真善美;人文精神則反映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與人文知識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推進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養成,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高職院校應改變目前“重技能,輕人文”的誤區,將人文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單向灌輸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方法,強制性、單向性是其重要特征。這種教育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興趣和見解往往難以得到體現和表達。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變說教式為對話式,注重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的平等互動。如可采用互動交流法,即教育者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和對話,實現內容的貼近性、情感的交融性、方式的引導性和過程的互動性;數字娛樂法,即教育者利用數字娛樂巨大的情景吸引性、思想的滲透性等特點對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的方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提供了契機。我們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合理的數字化、娛樂化改造,使其更為形象、生動,更具有趣味性。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由學習、交往、戀愛、就業等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心,實際上就是對大學生生存與發展狀況的關心,是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一種表現。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時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創新。第一,將課堂講授與團體訓練等實踐教學相結合。團體訓練等實踐教學能夠喚起學生的自我認知、情感和行為體驗,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探索,在各種親身體驗中自我反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將課堂講授與團體訓練等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塑造健康人格。第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和輔導。充分利用網絡的快捷性、匿名性、交互性等優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開設網絡心理診所和網絡心理熱線,運用求助者中心療法、完形療法、理性情緒療法等多種心理咨詢和治療方法幫助學生化解心理矛盾,緩解心理沖突,減輕心理壓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4.建設具有人文關懷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關鍵是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具有人文關懷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首先,教育者應樹立民主、平等的現代教育觀念。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亟需樹立民主、平等的現代教育觀念,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覺明辨是非、自主選擇和自我修養的能力。其次,教育者應增強疏導引導的意識。當今的大學生視野開闊,思想前衛,但是他們人生閱歷和經驗不足,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資源,往往缺乏判斷能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重視疏導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合理需求,及時幫助和引導他們正視道德沖突,解決道德困惑,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娜.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文意蘊[J].云南社會科學,2013,(6).
作者:岳嵩 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