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首次獻血者發生獻血反應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獻血者首次獻血發生反應的影響因素。方法對有獻血反應記錄的200名首次獻血者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發生原因。結果首次獻血者在見到大袋血液,處于擁擠環境下而產生緊張的占46.5%,見到針頭害怕占56.5%,獻血過程中扎止血帶,上臂麻木、青紫占25%。結論做好無償獻血宣教工作,消除獻血者緊張心理,提高采血人員操作水平,完善采血環境,將減少獻血反應。
首次獻血者是無償獻血的重要人群,他們中的一部份將成為可靠的血源,但首次獻血者獻血時,獻血反應發生率遠高于重復獻血者,使得部分首次獻血者不愿或害怕再次獻血,甚至影響固定無償獻血隊伍的發展。文獻報道獻血反應與精神因素過度勞累,空腹,睡眠不足,年齡等有關,且有連鎖反應[1]。筆者回顧性分析了采血護士在工作中易忽視的一些細節問題,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給首次獻血者帶來的認識誤區及其造成的各種緊張情緒的原因。
1對象:對本市首次獻血發生獻血反應者共計200人進行調查
2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間搜集發生獻血反應的獻血者,選擇200名首次獻血有反應者,自制調查問卷10項。筆者回顧性分析了采血護士在工作中易忽視的一些細節問題,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給首次獻血者帶來的認識誤區及其造成緊張情緒的原因。
結果
1一般情況: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率100%,男性118人(59%)女性82人(41%);城市占140人(70%)農村占60人(30%)。
2首次獻血者對護士言行的認知情況
2.1護士的操作對首次獻血者的影響:
4%的獻血者經歷過采血過程中反復轉動針頭,造成獻血者疼痛不適,采血護士一手舉針頭,一手反復觸摸血管,獻血者見到粗大針頭害怕疼,擔心是否一人一針,怕得傳染病占56.5%。
穿刺時血液溢出血管外,未及時擦拭,獻血者平穩的心開始緊張,對護士不信任占0.5%。面對獻血者傳遞血液,采集者見到鼓起的血袋,緊張、激動加上環境秩序混亂,進而心情不能平靜的占46.5%
2.2護士與獻血者溝通障礙因素分析:
進針前反復觸摸血管,采血過程中又要求獻血者反復松握拳,并未解釋理由,造成獻血者緊張的占8%采血后護士指導按壓針眼工作不仔細,初次獻血者按壓方法不正確,獻血后保護針眼知識缺乏等,造成針眼處皮膚青紫占6%。
討論
首次獻血者獻血知識匱乏,應由采血護士宣傳獻血信息,消除獻血者恐懼心理,增進獻血者對獻血知識的了解。針對采血護士在無償獻血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對策如下:超級秘書網
一、獻血前護理:對首次獻血者獻血前要做好細節服務,從其心態,語言,了解其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和宣教。
二、獻血中護理:注意觀察獻血者的表情,及時解答獻血者疑問,如果發現在采血過程中,面色蒼白,出汗,過度緊張,應立即拔掉針頭,預防不測,對首次獻血者,應與其多交流,獻血者提出質疑時要反應迅速及時,以免其誤解。
三、獻血后護理:文獻報道,獻血后無任何反應占46%[2]所以加強獻血后護理也是工作的主要內容,獻血要用真誠的鼓勵性語言致謝獻血者,給他們留下滿意的經歷,對于獻血臉色和神態異常者,由服務人員陪伴到休息間,休息15分鐘左右,取頭低腳高位并給予糖水口服,同時檢查針眼處,創可貼有無脫落,滲血并及時給予更換[3]。
采血護士首先應具有敬業愛崗精神,加強基本素質培養,合埋安排休息、工作時間,以飽滿的熱情對待每一位獻血者,及時歸納總結獻血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杜絕同類不良反應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王雷,宿遷地區1096例獻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預防處理措施,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9(3):265—266.
[2]王培華、主編,輸血技術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6月第1版聯合出版.
[3]李泉忠、郝麗麗,影響成為固定獻血者相關因素的探討[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10)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