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學生網絡道德下的社會心理學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網絡道德下的社會心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網絡道德下的社會心理學論文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主要表現

      網上不文明行為。網絡言行隨意放縱,人們向網絡投放沒有價值或負價值的作品。調查發現,有18.8%的學生在網上聊天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使用過不文明的言語或符號縮寫;有61.8%的學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論壇中曾遇到過其他網友使用臟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少數大學生把網絡當成“情緒公廁”,借助論壇、聊天室等對他人或團體進行惡意攻擊,并且借此逃脫法律的約束。瀏覽黃色網站。互聯網中滲透著不少色情的東西。據調查,11%的大學生承認有過虛擬性行為,36%的大學生主動尋找過色情網站,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比例接近50%。大學生雖然生理已成熟,但心理還不成熟,特別是社會經驗和閱歷不足,受網絡影響較大,大量瀏覽不健康的信息和資料,將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損害,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因此而走入犯罪的泥潭。剽竊他人工作成果,抄襲他人作品。互聯網具有信息量巨大、獲取迅速、便捷、信息公開程度高等特點。在大學校園中,學生的學習離不了網絡信息的檢索、吸收與借鑒。但目前在高校學生中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均存在部分學生不以學習他人、提升自身為目的,而是直接剽竊他人勞動成果,抄襲他人作品,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網絡道德觀偏差。網絡道德是人們利用互連網絡進行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道德關系。網絡道德與現實生活中的傳統道德有一定的差異,具有主體指向性不明、規范約束性差等特點。有研究表明,有31.5%的學生認為“網絡虛擬的欺騙很正常”、“說什么無所謂,只要開心就好”,表現出明顯的道德感弱化現象。網絡犯罪行為。當網絡失范行為超出一定的限度,對現實社會中的他人或財物造成損害,即可認定為犯罪行為。部分大學生雖掌握較高水平的知識與技能,但卻未能用于正途,而是為滿足個人利益,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例如網絡黑客行為、網絡詐騙行為和網絡盜竊等。

      二、社會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分析

      由此,去個體化將會導致個體的責任感下降,但卻增加了對團體規范的順從。引發去個體化行為的最主要的認知因素是個體自我意識的減弱及群體意識的增強。現實社會中人們的行為通常受道德意識、價值系統以及所習得的社會規范的控制,并且能夠不斷地從現實的社交網絡中的其他個體那里獲得反饋,從而增強自我覺察。自我覺察的人,會表現出更強的自我控制,并且行為更清晰地反映他們的態度。自我覺察的人更少地作出欺騙行為,更易約束自己的行為。網絡社會所具有的強大的交往、交流平臺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了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互聯網,而不是面對面地交流,由此造就了龐大的網絡群體。但便捷、迅速的網絡交流平臺,卻缺乏現實社會中人際交往的約束機制,使得個體行為缺乏有效的反饋監督,從而降低個體的自我覺察,從而更容易出現失范行為。個體在網絡中很容易就淹沒于群體之中,失去自我意識,喪失自我判斷能力。同時,網絡行為本身即具有身份隱匿性的特點,這將使個體更容易在群體中迷失自我而出現行為解放,做出一些單獨時不會、不敢做的事情。青年學生本身即具有心智發展不成熟、行為判斷能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等特點,在缺乏約束的網絡行為中,部分控制能力差、自我約束水平低的學生就有可能出現欺騙、瀏覽不良網站等各種負性網絡行為,甚至出現極端的網絡犯罪行為。從眾。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網絡用它的虛擬現實技術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現實的精神文化空間,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并且以信息海量、更新迅速、互動性強等優點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大學生們的視覺注意力。青年學生雖然自我意識急劇發展,充滿熱情,勇于創新,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缺乏個體傾向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獨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強,往往會陷入焦慮、困惑和迷茫之中,表現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因此,某些負性網絡行為,例如瀏覽黃色網站、使用不文明語言等行為往往是受到同伴影響而出現的“隨大流”行為。

      網絡中大量的人際交往機會及交流平臺為大學生網民的交往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使得部分具有共同經歷、共同愛好的網民之間交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并在頻繁的交往中固化成為一個群體。群體成員在交往過程中往往會抵制那些對群體的設想和言論提出質疑的人,而且這種抵制會以針對個人的嘲諷、打擊等形式出現,導致那些對群體言行有不同意見的個體面臨來自群體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個體會選擇從眾。同時,網絡言論的自由極大地增加人們對他人開展語言攻擊、抵制他人的可能性。大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并具有強烈的歸屬與交往的需要。因此,他們更希望通過網絡平臺與他人交往并加入群體,也就更容易受到群體的影響而出現從眾行為。挫折-攻擊。挫折攻擊理論主要由多拉爾德、米勒等人提出,是指當人的一個動機、行為遭到挫折后,就會產生攻擊和侵犯性反應,甚至出現犯罪行為。攻擊的形式可以表現為語言攻擊、身體攻擊等。調查顯示,76.6%的人感覺當前互聯網上羞辱、謾罵等人身攻擊現象普遍。其中,25.6%的人表示“非常普遍”。僅3.9%的人“很少”或“沒有”發現類似情況。所謂“挫折”是根據某種愿望進行有目的的行為時,由于內部或外部障礙,使欲求的滿足受到阻礙,這種狀態就是挫折。多拉爾德認為,攻擊的發生強度與欲求不滿的量成正比,挫折越大,攻擊的強度也越大。現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均較以往有較大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就業、經濟的壓力較以往均有所增加,導致一部分學生內心出現較強的挫折感。同時大學生宣泄心理壓力的途徑有限,或者是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從而導致一部分學生通過在互聯網上羞辱、謾罵甚至報復他人的方式,發泄自己挫折感,或者過度宣泄著自己的情緒。

      三、應對策略

      針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成因的心理學分析及青年學生本身具有的心理行為特點,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建立有效的解決途徑首先,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意識是指人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情感和意向。它是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一,是對自己的認識、態度、行為的調節的綜合性表現。增強自我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能促進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促進自我的發展,從而使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能通過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與自我管理水平。大學生的生理日趨成熟,但心理成熟滯后,表現為自我意識發展在多方面存在矛盾。學校、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互動性,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要在虛擬網絡中迷失自我,做出負性行為。其次,加強挫折應對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應對能力。現代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多比較順利,成長環境與物質條件較以往也有較大改善,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導致部分學生沒有應對困境、解決問題的機會,也就缺乏有效的挫折應對能力訓練,從而導致學生抗挫折能力較差,一旦離開既往熟悉的生活環境,進入大學后遇到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境時,容易產生較強的挫折感,從而產生一些非理性的認知并導致某些負性行為的出現。長期處于慢性、低強度壓力下,部分學生會出現負性情緒積聚狀態,同時又缺乏有效的宣泄途徑,易導致孤僻、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并進而導致各種不適行為表現。高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應通過各種途徑使大學生們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有效應對挫折。高校、教師應從根源上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困境,認清自己的真實需要,正確處理挫折,避免網絡心理問題的產生,并針對負性網絡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與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上網。另一方面可以把網絡教育作為心理教育的內容,通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網絡心理咨詢,著力預防和矯正網絡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問題,如網絡焦慮、網絡成癮等,引導大學生自我調適,糾正不良的網絡心理。

      作者:邵淑紅徐偉張婷婷單位:濱州醫學院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高清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人成网www|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亚洲av无码不卡|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