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學對兒童醫院就診空間設計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我國兒童醫院都是以綜合醫院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注重醫療流程,從成人角度出發,很少考慮兒童心理活動特點,從而導致忽視兒童的心理需求,缺少人性化設計。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兒童醫院建設的相關標準,專業的兒童醫院建筑還很缺乏,多以婦幼科室形式依附于大型綜合醫院中,不能突出兒童特殊的就醫條件對兒童醫院使用空間的需求。而在國外,針對兒童的醫療科室早已經被廣泛重視,具有高效性、針對性、專業性的兒童醫院已經普及。文章針對兒童醫院就診空間進行分析,探索優化方法。
關鍵詞:兒童醫院;兒童心理;就診空間;優化方法
1當代兒童醫院發展趨勢
(1)功能復合化。當前社會,人們對醫院的認知已經從單純的兒童病理治療,轉向了內在精神綜合療愈。兒童醫院空間的不同使用者心理和社會需求被越來越多地考慮,協調多者關系已成為新時期建筑師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焦點之一。(2)社區化。將活動空間引入兒童醫院,成為兒童健康樂園或兒童社區,打破傳統醫學空間中各自獨立封閉的狀態,讓孩子們盡情放松、交流、玩耍,對緩解孩子的病情和家長的情緒壓力起到積極作用。(3)公建化。新時代醫院的社會屬性愈發重要,人們去醫院可能不再只是因為生病需要治療,也包含部分帶孩子參加心靈療愈、平衡互動課程等因素。因而長遠來看,兒童醫院建筑在滿足基本的醫療屬性之上,也要實現一部分作為公共建筑的功能。
2兒童就診流程
在兒童醫療過程中,真正的診療時間并不一定占大多數,而使用最多的是非診療公共空間。兒童就診流程大致過程如圖1所示。通過流程圖可見,非診療類公共空間在兒童醫療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創造一個既能滿足功能需求,又能滿足兒童及其隨行家庭理性和情感需求的公共空間是非常必要的。
3兒童醫院功能分區
與綜合醫院一樣,兒童醫院也有相同的功能區,這是醫院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門診部、就診空間、康復空間、住院部等部門。這些部門的職能是有邏輯相關性的,因此,設計和規劃應遵循一定的邏輯原則。
3.1門診部。通常,進入醫院首先要聯系的科室是門診部,它具有掛號、收費、取藥、分流等功能。設計門診需要給孩子最放松的感覺,首先要做的是確定兒童患者數量。通常,高峰期是診治開始后一小時左右,一般有6到7個孩子等待。因此,兒童醫院門診需要寬敞的候診室,這樣可以減少擁擠現象。同時,兒童醫院也可以采取預約制,達到分散兒童集中治療的效果。綜上所述,基于門診部的職能考量,門診部應建在兒童患者最方便的一層中心,這樣無論何時兒童患者來到醫院,都能立即進入門診室,而一層中心的大廳則是最好的空間,寬敞的空間結合頂部采光,可以提高兒童醫療空間環境品質。
3.2就診空間。經過一系列的初步診斷和檢查,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和正式治療。與門診相比,就診空間更像是一個精心檢查和治療技術的科室,所需獨立空間相應增加。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根據這些特殊要求,房間的建筑規劃也應有相應的特殊需要。在房間設置眾多的同時也要考慮醫務人員使用的方便和高效。空間布局應該更有利于以人員流線和環境變化,確保兒童患者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在設計每個就診空間時,要對會診室的內部裝修進行相對處理,以減少患兒對醫療的恐懼和抵觸情緒。就診空間最好在門診部和住院部之間,以方便兩個部門的共同需要。
3.3康復空間。“康復”一詞源自西方,后傳入中國。它是一種理念、指導意識形態。康復指以某種方式盡快、最大限度地恢復和重建喪失的功能,從而得到正常的和如獲新生的社會生活。它是指把那些不在期望狀態的人再次帶回期望狀態的過程。醫學康復是指盡可能地改善疾病或創傷造成的身體或精神傷害,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個人能力,使其功能逐步恢復,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重返社會。所以康復不僅指身體恢復健康,還指心理上、生理上甚至在自身發展中都有了全面恢復。“康復空間”是對生理和社會意識的綜合判斷,它不僅包含了醫學意義,而且能夠精確把握人的定位。在醫療建筑中應追求高度情感化和人性化,引入生活氣息,來滿足病人的精神需求。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已成為現代醫學建筑設計的主導思想。現代管理醫療康復空間內容廣泛,不僅限于室內,而是需要室內外空間相互結合,以患者為中心,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營造一個遠離喧囂的空間環境,積極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增加對醫院的信心,讓他們在舒適的高品質空間環境中逐漸恢復健康。
4兒童環境行為心理學概述
兒童心理學是一門探索兒童心理發生和發展特點,研究其一般規律的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在社會的許多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兒童教育、兒童醫療、兒童文學等在國外都有兒童研究。這一概念有一定的淵源,并且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并沒有給出統一的含義界定,不同學者說法各不相同。經多方面梳理總結,兒童心理學在當今占有一定的意義,盡管含義不夠明確,但是在很多實驗過程中,它都可以被作為一種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具體包含以下一些特征:(1)行為心理學是人類行為過程與心理感受相結合的總稱;(2)心理在行為中起主導作用,人的行為是內在心理的外在表現;(3)人們的一舉一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其內心的想法;(4)通過影響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達到對其外在行動產生一定影響的目的。兒童所處的建筑環境能直接刺激兒童的感知,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兒童的建筑感知環境時要注意心理和生理發展,也是兒童環境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立足點之一。從兒童作為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更多地思考建筑設計的細節,嘗試不同程度地添加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元素。
5基于兒童心理現階段就診空間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部分兒童醫院在設計中與一些基礎綜合醫院大致相同,有時會出現忽略了兒童特殊群體心理需求的設計,這可能導致兒童醫院不能很好地適應兒童行為心理等需要。也有一些兒童醫院盲目追求就診空間的設計感,使建筑看似更加現代化,但卻忽視了環境問題,在城市土地短缺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的環境綠化;而一些兒童醫院只考慮兒童的基本因素,設計了一些形式主義的兒童游樂場,但卻缺乏深入設計,這些表象的設計是否可以作用于兒童康復方面值得商榷;也有部分兒童醫院雖符合以上兩個要求,環境優美、醫療空間完善,但卻只針對高收入家庭,受眾群體數量有限,享受這種醫療的家庭相對較少,并不能滿足多數中國兒童的醫療需求,此類表達形式也仿照外國醫療機構,但似乎并不完全適用于有著較高人口密度的中國。因此,考慮到中國的醫療環境,醫療空間設計應當根據中國兒童的特點進行設計,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求,為廣大兒童患者服務。
6基于兒童心理現階段就診空間設計分析
6.1設計原則。在考察兒童的內心世界時,需要注重對于孩子周圍環境因素的結合,另需調查與其接觸的人群,仔細研究兒童心理對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影響,挖掘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原則,為設計實踐提供理論參考。不同人群對醫療空間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1)兒童患者:空間最好是充滿童趣和豐富色彩;(2)陪同家屬:是否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是否具有成熟的陪同條件,例如場地大小、醫療設施的便利程度以及周圍地區的商業是否能滿足基本需求等;(3)醫生條件:良好安靜的工作環境,在工作之余可以適當沉浸于自己的生活。據調查,兒童醫院使用者除關注兒童醫療空間的設備是否能及時供應外,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十分重視,關注相關醫院是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了考慮,關注服務是否貼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醫院環境也將對兒童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兒童醫療空間的功能空間應以不同的功能場所需求進行設計,注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其創造一個滿意的醫療環境,對兒童產生良好的康復效果,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6.2設計手法。(1)圖案導引空間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兒童對圖形的認識能力是有一個過程的,需要依據孩子的年齡情況而定。絕大多數的孩子對于較為特別的、可愛的、吸引人的卡通圖案十分感興趣。所以可以利用這一個視覺上的點,設計具有標志性的卡通圖案作為標識,幫助孩子通過圖形來區分不同空間。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得兒童對于圖形的認知能力得到增強,另外,裝飾性卡通對美化醫學空間有著導向作用。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圖案豐富,充滿創意與設計感,盡量不出現雷同的圖案,豐富的圖案有助于打開孩子們的視野。(2)色彩區分功能色彩具有調節情緒、緩解疲勞的作用。根據專家研究,色彩是一種療愈方法,它可以利用電磁波通過視覺傳遞給大腦,促進荷爾蒙的分泌,從而達到整個機體的平和,促進其恢復健康的色彩心理效應與色彩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如特定的情境、形狀和區域。大部分醫院在裝飾時都是采用較為嚴肅的白色,無形之中增加了病人的緊張感。雖然這樣的裝飾也是出于方方面面的考慮,不過在治療兒童的區域,可以適當考慮增加其他色彩,豐富的顏色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愉悅的治療氛圍,顏色對于孩子的沖擊力是較強的,同時也能快速幫助孩子放下心中的警戒。有數據顯示,很多孩子更喜歡明亮度高的顏色,但是在裝飾過程中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在保證顏色鮮艷的前提下,增加整體色調的親和力,另外對于不同空間使用的顏色也要有所區別。(3)細節保障安全材料方面——在設計中,應考慮不同材料的特點,以滿足兒童的感官和心理發展。選取材料時需要考慮到兒童的需求,考慮到孩子愛玩的天性以及其較弱的自我保護能力,選擇的材料要盡量輕盈、天然無污染,如木、棉、竹材等。另外還需要注意材料中不應含有毒氣體,如納米清潔涂料、木塑等,保證兒童使用安全健康。豎向設計方面——對于兒童醫療空間的地面設計,應避免地面高低差。同時,采用具有良好防滑性的地磚或地坪漆,提高兒童行走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設施細節方面——將尖銳部分進行改良,防止兒童不小心磕碰而造成較大損傷。很多醫院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在廁所使用方面不進行區分,針對兒童群體使用的設計中應多考慮兒童的尺寸,如坐具、洗手、紙盒高度等,在確保就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舒適的服務。結語當下兒童醫院設計大多以大型綜合醫院的傳統方式進行設計,缺少專業性、針對性的設計元素。隨著醫學模式觀念的變化,從“生物醫學”轉化為“生理醫學”后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成為當下對醫療建筑設計必須要考慮的方面。兒童醫院就診空間環境逐漸得到重視,現代兒童醫院設計的觀念也在更新,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兒童為核心已成為時展的必然需求。
參考文獻:
[1]姚舜禹.基于行為心理的兒童醫院候診空間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17.
[2]丁詩瑤.基于環境行為理論的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王彬.兒童就醫空間設計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6.
[4]江婉玉.基于兒童心理學的兒童醫院內部空間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5]何婷.兒童保健門診建筑空間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18.
[6]宋萍.兒童醫療康復空間環境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5.
作者:彭柏鑫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