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治法治建設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法治建設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政治法治建設管理

      摘要:政治文明與法治建設存在著密切聯系,一方面,現代政治文明離不開法治,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更是呼喚法治,因為權力具有雙重性,人性有其弱點,中國缺乏民主法治傳統,腐敗現象嚴重;另一方面,法治對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價值,它是政治文明的產物,又是政治文明的顯著標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今天,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以法治為根本,必須轉換黨的執政方式、進行制度創新、加強法治建設、創造理性政治文化。

      關鍵詞:政治文明/法治/法治建設

      有智者云:“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一旦越出了文明的軌道,最終可能會因為政治問題而毀滅整個人類,特別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更是如此?!?注:虞崇勝:《淺析政治文明建設》,《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歷史表明,政治文明可以帶來國家的興旺、民族的繁榮、人類的和平;而政治野蠻則可能導致矛盾、沖突、戰爭,阻滯國家的興旺、民族的繁榮,甚至使一個國家失去自己的全部文明。當今時代,世界各國大都重視政治文明建設,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界已就此問題展開探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以法治建設為根本。

      一、政治文明及其對法治的呼喚

      1844年,馬克思在《關于現代國家的著作的計劃草稿》中提出了“政治文明”范疇,該草稿第七條這樣寫道:“執行權力。集權制和等級制。集權制和政治文明。聯邦制和工業化主義。國家管理和公共管理?!?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頁。)這里雖然沒有界定和闡述政治文明,但足以引起人們對政治文明的思考和重視。我國學者根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有關論述對政治文明進行研究,從不同方面揭示政治文明的內涵,提出了許多觀點,如,政治文明是新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對社會政治領域的改造的勝利,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等等,各種觀點,不一而足。

      筆者認為,政治文明是人類創立和改造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的積極成果,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是民主的、法治的、正義的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文明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政治文明為社會文明的另兩個部分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政治方向和政治保障,使之更加健康穩定協調地向前發展;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制約著整個社會文明的發展狀況,正如湯因比所說:文明乃整體,它們的局部彼此相依為命,而且都發生牽制作用,在這個整體里,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都保持著一種美好的平衡關系。

      政治文明肇始于階級社會的產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由低到高,漸次更新。人類歷史上已經出現古代政治文明(奴隸制政治文明和封建制政治文明)、近代政治文明(近代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和現代政治文明(現代資本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以往任何時代的政治文明相比,現代政治文明內涵更加豐富,它主要由以下方面構成:

      1、人權保障。人權是人作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是一個人為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而應當享有的權利,“人如果失去這些權利就意味著失去做人的資格”(注:李龍:《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996版,第251頁。)。人權對人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因而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公開宣稱: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只有確保人權不被踐踏,政治才會昌盛。相反,“不知人權、忽視人權或輕蔑人權,是造成公眾不幸和政府腐敗的唯一原因”(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國家法教研室:《中外憲法選編》,人民出版社1982版,第279頁。)。

      2、民主。民主是一種有組織有系統地對人們使用暴力的國家形式,是一種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是一種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行為。民主意味著主權屬于人民,意味著多數人的統治,意味著人民積極參與政治,意味著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真實反映大多數人政治主體的政治主張。所以,民主有利于和平解決不同政治主體之間的政治沖突,也有利于制約權力行使,防止權力專橫,達到政治文明。

      3、制度載體。制度是維系和調整人類社會關系的行為模式,是在特定的社會活動領域中比較穩定和正式的社會規范體系。社會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三個方面,雖然經濟和文化制度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的狀況,但政治制度才是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是政治文明最重要的載體。文明的政治理念只有落實為進步的、完備的政治制度,才能轉化為文明的政治行為,并保障這種政治行為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鄧小平說得好:“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327、146、327頁。)

      4、政黨執政?,F代各國大都實行政黨執政。政黨執政是人類政治文明進步的產物,它是“隨著公民選舉權的擴大以及各種集團試圖通過動員選民去支持那些對不同利益都有吸引力的政黨以謀求公職而發展的”(注:范進學:《法的觀念與現代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72、138頁。);政黨執政又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因為它“使古代君主個人終身統治的專制政治轉變為近現代政黨的民主政治”,而政黨民主政治“不僅使政治生活、政治斗爭和政治決策公開化、團體化、群眾化、程序化、法治化、制度化”,“而且還能減少和消除各種危害國家和社會的濫用權力現象”。(注:周葉中:《憲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337頁。)

      5、權力分工與制約。權力一旦集中必然帶來暴政,“立法、行政和司法權置于同一人之手,不論是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均可公正地斷定其為虐政”(注:[美]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46、264頁。)所以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是必然的。但分權并不必然形成政治文明,因為握有不同權力的不同官員可能將他們的權力集中起來并采取共同行動。這樣,在分權之外,還必須有權力的相互監督、彼此牽制。“以權力對抗權力”,可以有效防止執政者惡性膨脹、防止權力濫用,形成政治文明。

      6、法治。法治是一種法律的統治,而非人的統治;法治主張法律至上,而非個人權威至上;法治崇尚人的理性,抵制人的情欲影響;法治與人治相對立,與民主共和相貫通;法治否定特權、倡導平等、保護人權;法治既是一種治理國家的方略,又是一種平等、公平、正義的政治理念、所以,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述幾個方面相輔相成,構成現代政治文明的整體。其中法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它不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礎和保障?,F代政治文明離不開法治,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更是呼喚法治。這是因為:

      第一,權力具有雙重性。權力既是維護政治秩序、達到政治昌明的有力保障,又存在破壞政治秩序、導致政治野蠻的危險。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說過: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因而賦予治理國家的人以巨大的權力是必要的,但是也是危險的。只有對權力進行規范、制約,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防止其消極影響。由于“法律在本質上是對專制權力的一種限制,因此,它同無政府狀態和專制政治是敵對的”(注:[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5頁。),因而法律是規范權力及其運作的根本有效方法。法律通過劃定權力機關的權力范圍、設定它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達到防止權力濫用的目的。

      第二,人性有其弱點。人是有理性、有意志的,但人同時又是有欲望、有情感的,“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獸欲,雖最好的人們(賢良)也難免有熱情”(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319、199、169頁。)。執政者是人不是神,往往在執政的時候引起偏向。否則,“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來的或內在的控制了”(注:[美]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46、264頁。)。歷史也已證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注:[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54頁。)為了防止濫用權力、“防止反復無常和怪誕的政治行為”(注:[美]西奧多·A·哥倫比斯,杰姆斯·H·沃爾夫:《權力與正義》,華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98頁。),達到政治開明,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行法治。

      第三,中國缺乏民主法治傳統。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專制主義統治歷史的國家,政治傳統和法律文化一向崇尚權力、漠視權利,推崇禮治、輕視法治,把法律視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盡管一些共產黨人認識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但這種認識沒有轉化為行動,以致在政治體制上高度集權,在政治生活中國家權力至上、個人權威第一、人權遭到踐踏、民主得不到保障。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這種情形逐步得到改變,但今天特權仍然肆虐,人治依舊盛行。只有實行法治,才能徹底改變這種現象。

      第四,腐敗現象嚴重。腐敗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也不是中國特有的,而是一種跨歷史、跨地域的政治不文明現象。我國自社會轉型開始,腐敗現象逐漸蔓延,到今天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成為嚴重損害政治文明的毒瘤,雖然進行過多次反腐敗斗爭,但是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使用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運動式的‘嚴打’、事發以后的‘嚴懲’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注:楊宏山:《試論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腐敗問題及其對策》,《寧夏社會科學》1998第3期。)。要消除腐敗,實現政治清廉,就必須實行法治,不僅制定周詳的反腐敗的法律,而且做到執法如山。

      二、法治及其對政治文明的價值

      提到法治,亞里士多德曾作了如下界定:“法治應當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319、199、169頁。)該界定具有經典意義,從西塞羅的“官吏是會說話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注:[古羅馬]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215頁。)到洛克的“統治者應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臨時的命令和未定的決議來進行統治”(注:[英]洛克:《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6頁。),從戴雪把排除專斷、法律平等、法律至上宣布為法治的基本原則到富勒把一般性、公開性、不溯及既往、明確性、不矛盾性或避免矛盾、有遵守可能、穩定性、官方行為與已公布的規則的一致性等作為法治的八項原則,無不閃耀著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光輝。今天,法律至上、普遍守法仍然是法治的精義。

      法治不是一個純粹的法律命題,不論是作為一種“法律的統治而非人的統治”(注:[美]諾內特、塞爾茲尼克:《轉變中的法律和社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頁。)的治國方略,還是“一種應當通過國家憲政安排使之得以實現的政治理想”(注:[美]戴維·米勒等:《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675頁。),它都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蘊。事實上,法治與政治文明有著不解之緣,法治對政治文明具有的極為重要的價值。前已述及,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法治還是政治文明的產物,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現和顯著標志,是政治文明的基石和根本保障。離開了法治,政治文明是殘缺的,離開了法治,政治文明難以維系,其發展進步更是不可能。

      第一,法治是政治文明的產物。人類社會有其漫長的發展過程,先后經歷了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法是人類社會由野蠻時展到文明時代的必然產物。然而,有法并不一定有法治,在專制制度下也有法,甚至有相當完備的法律制度,但在那里,法是“治之端”、“治之具”,而非治之本,不存在法的統治,因為專制是政治落后的表現,而法治則是政治文明的產物。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產物,隨著政治文明的產生而產生,隨著政治文明的進步而發展。筆者贊成汪太賢先生的觀點:“法治之源在古希臘”(注:汪太賢:《西方法治主義的源與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古希臘之所以成為法治之源,一個重要原因是城邦的誕生帶給它政治文明。例如,在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民主成了主要的政治生活方式,法律成了社會生活的普遍準則,政治環境寬松,整個城邦呈現出一片自由、和諧的景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法律受到崇拜,法律的至上地位獲得民眾的認同。但是奴隸制畢竟屬于等級特權社會,奴隸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因此古希臘人的法治有其局限性,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而在“上帝主宰一切,世俗的生活必須服從于精神的生活,政治必須隸屬于宗教,人法必須依附于神法,君權必須受命于教權”(注:張宏生、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頁。)的封建社會,不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甚至奴隸社會的樸素法治也走向衰微。真正意義上的法治是伴隨近代資產階級政治文明的產生而產生的,是作為資產階級政治文明的組成部分而出現的。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法治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成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第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和顯著標志。法治不只是有憲法和法律,也不僅僅是依法辦事,法治是一種政治文化成果,是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法治的模式因不同時代、不同民族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具有下列共同特征:(1)以民主政治為前提,與民主共和相貫通,保障人權,反對專制和暴政。盧梭說得好:“凡是實行法治的國家——無論其形式如何——我都稱之為共和國;因為惟有在這里才是公共利益在統治著,公共事物才是作數的。”(注:[法]盧梭:《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51頁。)(2)法律具有至上權威,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起主導性的調整作用。正如潘恩所說:“在專制政府中國王便是法律,同樣地,在自由國家中法律便應成為國王。”(注:[美]潘恩:《潘恩選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5-36頁。)(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無差別適用,反對各種形式的特權。(4)實行權力制約,要求政府和官員的行為與法律保持一致,禁止濫用權力,濫用權力必定受到追究。(5)堅持權利本位,在權利和義務的辯證統一關系中,權利是基本的。可見,法治與政治文明相契合,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保證公民權利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人類在構建有序化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秩序的目標下追求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進步的、健康的、和平的、寬容的政治生活的顯著標志。

      第三,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石??档抡f過:“大自然迫使人類去加以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建立一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因為惟有通過這一任務的解決和實現,大自然才能成就她對我們人類的其他目標。”(注:[德]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9頁。)就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而言,有保障人權、發展民主、進行制度創新、發揮權力的積極效應、防止權力濫用等等。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法治。如果將政治文明比作一座大廈,那么法治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具體地說,民主以法治為基礎,只有在法治得到尊重時,民主的發展才是健康的、持久的,專制的出現并不在于權力掌握在一人、少數人還是多數人之手,而取決于權力行使者的活動是否受到事先公布的、可預測的法律的制約,法治意味著權力者必須按照正當的合法程序的原則來行使權力,它既可保障多數人的民主權利,又能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免遭多數人的侵犯。所以,民主離開法治,民主便不復存在,專制和無政府主義勢必滋生。同樣地,人權離開法治,人的價值必被鄙視,人的權利必遭踐踏;權力離開法治,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權力必被濫用,公民權利必被侵害,政治穩定必遭破壞。

      第四,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法治和德治是人們較多地用來保障政治文明的方法和手段,但是法治所具有的剛性使它優于德治,成為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眾所周知,國家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種宣傳工具,通過表揚和肯定政府人員合乎道德的政治行為,限制與譴責政府人員的不道德政治行為,營造一種輿論導向和精神力量,但這種限制和譴責等不以國家機關做后盾,不具有國家強制力;德治也有懲罰,但是這種懲罰不是主要依靠國家機關發生作用,而是主要依靠自責、內疚、懺悔等而發揮作用。所以,德治具有柔性,只能起勸戒作用,對那些沒有“良心”的政府人員,不能發揮有效作用,不足以懲戒、威懾、杜絕野蠻和落后的政治行為。相反,法治具有剛性。法律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機關強制執行的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對文明政治行為的肯定,對不文明政治行為的處罰,都以國家機關為后盾,具有國家強制力,因而是防止不文明政治行為、形成文明政治行為的根本保障。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具體體現為:法治是人類理性的產物,能有效防止執政者的偏私;法治具有穩定性、連續性,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能有效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法治具有強制性,以國家暴力機關為后盾,能夠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權利;法治具有規范性,能夠保證權力合法產生、規范運作,法治的重要意義,正在于“通過規定掌握不同權力資源的各個主體的權力界限、權力的配置、權力的社會結構、(單向或雙向的)權力關系、權力的組織和協調、權力運行的起點和終點,建立權力運行秩序,即使權力運行規則化、制度化。”(注:王子琳:《法律社會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頁。)

      三、以法治建設為根本,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教育報》1997年9月22日第2版。)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實行法治的重要性。然而,“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327、146、327頁。),因而中國的法治建設任重而道遠。今天,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將法治建設作為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頁。)

      以法治建設為根本、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項系統工程。由于法治即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教育報》1997年9月22日第2版。)它將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辦事緊密結合起來。因此,以法治建設為根本,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中國的執政黨?!肮伯a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教育報》1997年9月22日第2版。)而建國后的一段時間,中國共產黨執政主要以下列方式進行:“在政治領導方面,強調靠政策領導;在領導方式上,強調管理權限的高度集中統一,靠行政手段管理;在領導制度上,強調采用戰爭年代形成的黨委領導下的軍政首長分工負責制。”(注:黃月細等:《論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與執政方式的轉變》,《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第6期。)歷史已經證明,這種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既不利于政治建設,也談不上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加以改變。

      根據法治建設的要求,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要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等關系。具體地說,黨委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要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要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黨在領導和執政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改變過去以政策治國的做法,“要把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同立法結合起來”,把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通過立法、行政同司法機關加以實施,從而“從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第二,改變過去“把領導人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327、146、327頁。)的現象,黨要依法領導,依法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第三,改變過去黨政不分、以黨代政、黨組織包攬一切的做法,實行黨政分工,黨主要進行政治、思想、組織方面的領導,不非法干預政府工作,也不非法干涉司法機關辦案。

      2、進行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既是一種制度從無到有的創建,也是現有制度的完善和更新。鑒于政治制度集中體現政治文明,因此制度創新主要是就政治制度創新來說的。政治制度創新的必要性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政治文明在表層上體現為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的重要目的在于實現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平衡,防止權力濫用,保障公民權利。二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制度帶有根本性、全面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因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三是我國過去忽視將先進的民主思想和理性的民主原則制度化,以致政治生活中存在著“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327、146、327頁。)。

      從我國政治實踐和政治文明的要求出發,制度創新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完善已有的制度,構建新的制度,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使“社會關系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由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肯定著、記載著”;另一方面,賦予制度以正義價值,實現制度正義,也就是使“制度安排凝結著正義法治價值”(注:范進學:《法的觀念與現代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72、138頁。)。從整個國家來說,進行制度創新,最主要的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好形式,但各種主客觀原因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往往權力不實、威信不高。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理順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與其他機關組織如共產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完善制度本身如增設專門委員會、建立人大與選民的聯系制度等;完善選舉制度,將有參政議政能力的人選入人民代表大會;將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落到實處,使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權力機構。在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同時,還要完善其他政治制度,如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權力分工制約制度、領導干部任期制度、黨內黨外的民主監督制度、國家公務員制度等等。在完善政治制度時要注意:“不能搞西方的議會制度和三權分立,也不能搞‘’的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要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國家必須保持穩定?!?注:李龍:《依法治國——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6頁。)

      3、加強法治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雛形已經形成,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有了提高,依法行政原則確立,司法改革在向前推進。但是,我國目前的法治狀況還不盡如人意,立法的快速推進在改變我國無法可依狀況的同時帶來了法律質量不高的弊端,在現實生活中法律不具有至上地位,權大于法、以情踐法、以錢瀆法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種狀況與“良法之治”和“普遍守法”的法治要求相距甚遠。

      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設中,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法治建設。第一,確立法律的至上地位。社會整合主要通過法律來實現,不僅公民和社會組織必須服從法律,而且政治權力也必須受到法律控制。第二,提高法律的品位。根據實踐需要不斷完善法律,在繼續增加法律數量的同時,注意提高法律的品位,賦予法律正義、公平、平等、自由、幸福等價值。第三,消除特權,嚴格執法,建立執法責任制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第四,大力推進司法改革,實現司法獨立,建立司法責任追究制度,保證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排除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使司法保持中立、追求公正。第五,實現法律隊伍職業化,通過司法考試,選拔優秀法律人才進入法律職業隊伍,提高法律職業者的素質,在律師、法官和檢察官等法律職業之間形成對正義的共同追求。第六,進行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

      4、營造理性政治文化。不管是人治還是法治,都需要政治文化支撐,但“一個有著豐富的立法、司法、行政的穩定程序,有著全面的社會保障的法律操作體系的法治國家的文化顯然要比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國家的文化要高了許多”。(注:黎鳴:《中國的危機與思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頁。)人治的政治文化是一種落后的非理性文化,以等級特權觀念、愚昧迷信思想、愚忠愚孝理念、家族情緣等為主要內容。而法治需要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理性政治文化作為其文化基礎,這種理性政治文化包括民主科學精神、人權思想、公民意識、權利義務等內容。但是,理性政治文化不會自然生成,需要我們去建設。

      建設理性政治文化,首先要高揚人的理性,通過大力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提高人的理性水平,因為“人的自由和按照他自己的意志來行動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為基礎的,理性能教導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動的法律,并使他知道他對自己的自由意志聽從到什么程度”。其次要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的法治國家之路不可能脫離自己的文明大道,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有著不適應法治國家需要的糟粕,但也存在優秀的成分如民本思想、清官意識等,這些優秀成分應該批判地繼承。再次要進行必要的文化移植。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為各國人民共享,法治及其理性文化可以移植。在缺乏法治文化傳統的中國,理性文化的移植可以促進本國理性文化的生成和發展。當然,理性文化移植必須注意國情,并加強其本土化,使之成為本國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尤其要注意的是,建設理性政治文化,應以建設權利文化為核心。從根本上說,法治要靠社會成員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來實現的,而在權利文化的背景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自主關系,人對國家的關系具有三種模式,即義務領域里的服從,自由領域里的排斥,權利領域里的依靠和參與,由此而產生社會和諧。國家不以赤裸裸的暴力去強制人們無條件服從權力,人們各守權利界限而共生共榮,于是便有了法治。”(注:孫笑俠:《法治國家及其政治構造》,《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亚洲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www.91亚洲|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