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現代化技術和數字媒體不斷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傳統的公共藝術已滿足不了人們現代化的快節奏需求,交互性公共藝術在數字化媒體的支撐下顯現出更為多元化和開放性的藝術特征。地鐵公共空間因流通快流動性強,其公共藝術受到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其他公共藝術。因此,將交互性公共藝術引入地鐵公共藝術中會給乘客帶來不一樣的乘車體驗。本文主要針對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的功能特性和設計策略進行探究,并闡述筆者的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設計策略
1、交互性地鐵藝術的功能特性
1.1、交通功能
公共藝術可置入的區域很多,地鐵中的可利用空間很大,其出入口,樓梯扶手站臺隧道以及公共頂面等均可利用,使人們在不經意間看到藝術作品。交互性公共藝術具有很強的動態性,對乘客的干擾性強,更容易吸引乘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地鐵中的公共藝術不同于一般的商業、建筑或景觀中的公共藝術形式,其作為重要的軌道交通空間,其需求必須包括出口的合理性、路徑的便捷性、站臺的包容性3個重要因素。因此,應保證地鐵空間的流通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發生因交通滯留而導致的踩踏堵塞狀況。若交互性公共藝術應用不當則會產生反作用,會給交通造成諸多不便,所以應避免使用過于花哨的藝術品,造成不必要的公共安全隱患。
1.2、交互媒介功能
交互性公共藝術一改以往傳統單一的信息傳遞過程,通過觀眾與機器的之間的對話實現了信息交流的往復性,循環性和雙向性。在移動手機,搜索引擎,以及各種APP的迅速普及應用的大環境下,交互性公共藝術的越來越多的走進大眾視野中。這種交流方式使具有特殊性的地鐵空間具有了更加高效集中的信息交流模式。地鐵交互性公共藝術實現了由受眾接納到機器簡化再到信息源接收并與受眾溝通的信息交流過程,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協作性,公開性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更開放透明協作的現代化平臺,提高了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效率。
2、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的設計策略
2.1、交互空間模式的轉換
隨著交互設計的廣泛應用,交互性公共藝術由原來的以平面形式為主的影像延伸到了空間,例如2012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俄羅斯館的QR碼立體化和荷蘭建筑師DaanRoosegaarde設計的交互景觀項目Dune4.0。越來越多藝術作品將二維交互作品應用到建筑,商業,室內以及旅游空間。近年來,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多以平面視頻形式為主,通過掃二維碼,安裝LED屏等實現互動,既結合了傳統的公共藝術手法又采用了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當然,隨著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的不斷深入,它將結合更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由二維發展到三維,由平面延伸到空間,擴大接觸面,給人們帶來更暢快的視覺感受。
2.2、全信息藝術設計的應用
當前,在我國的地鐵空間交互設計中多采用交互廣告牌的形式,其更多的是為實現商業目的,乘客掃二維碼也只是簡單的商業信息的單方面傳遞,缺乏藝術色彩。如果人們將商業宣傳,公共藝術和交互設計融合在一起,從平面拓展到空間也就實現了新型的全信息藝術設計模式。
2.3、交互媒體敘事的優勢
如今敘事不僅僅應用于電影電視劇及一些文學作品中,還可以用于地鐵這一特殊的公共空間,使乘客乘車中體驗不一樣的時空感受。傳統的公共藝術往往思維局限在單一的肉眼可見的時空,然而現在的一些交互性公共藝術打破這一思維局限,通過跨越不同歷史時空表現出了非線性的空間觀念,讓人們看到感受到異地空間存在的人或事。在地鐵空間,利用交互性媒體敘事的藝術形式可以將不同的站臺不同的人物事物聯系起來,營造了不同空間和時間的獨特情感交流氛圍。例如,陳健、蔡淑瑩在臺北捷運新店線上的互動式公共藝術作品《窺》中,通過攝像機、投影機、屏幕等裝置,在地鐵站的月臺上下內外都安裝上攝影機和投影機,乘客便可以看見地下月臺人們的一舉一動,同樣,自己的影像同時可以被地下月臺的乘客們看到,這個作品就是交互媒體敘事的公共藝術作品,使乘客在乘車過程中感受到了不同的時空轉換。
2.4、美妙的數字情感體驗
交互性公共藝術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圖像,聲音,故事等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賦予每個場景中的人物獨特的情感色彩,然后借助數字化媒體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真實的感受當時的場景,如此不同的親身體驗便會使人記憶更深刻,難以忘懷。例如,宋家莊地鐵站的公共藝術作品《宜其家室》采用速寫畫的形式,描繪的是19世紀普通家庭的室內景觀,再在門窗位置安裝不銹鋼鏡面,這樣行走的乘客便可在“過去的房子中”看見“現在的自己”,如此逼真奇妙的視覺感受傳達出了溫暖,融合的時代主題。相信每一個體驗過的乘客們都會記憶深刻,感觸良多。這就是地鐵交互性公共藝術給人們帶來的美妙的數字情感體驗。
3、結束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交互性公共藝術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將交互性公共藝術應用于地鐵公共藝術中,使地鐵公共藝術呈現出了動態的設計特征,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以其特有的互動性,逼真性,臨場性遠遠優于傳統的靜態地鐵公共藝術,在更好的達到其特有的目的前提下也為現代藝術的傳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雖然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具有很大的優勢但也不是沒有弊端,它具有很大的誘惑性,虛擬性,局限性,這一點在傳媒業中表現的尤為顯著。傳統的公共藝術具有的交互性公共藝術沒有的真實性,材料性與接觸性,因此,交互性公共藝術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公共藝術。所以,地鐵空間中公共藝術的置入應該謹慎起見,不可盲目實施。在做好全面的考察評估后再選擇適當的公共藝術以促進公共文化與城市生活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佳洲.城市空間中交互空間的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
[2]舒悅.交互性地鐵公共藝術的設計策略探究[J].包裝工程2016,12(6):93-96
作者:邵文珍1孫志堅2 單位:1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燕山大學建筑工程與力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