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楚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關于楚文化的淺層了解
文化與人的意識、價值觀以及心態結構有著相互作用的關系,那么設計出能夠體現文化習俗的裝飾圖案設計,也就需要設計者對于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文化有著深刻的認知。所以在研究楚國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之前,對于楚文化的理解也需要花時間來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認知。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漢文明核心前導者,可以說漢族文化起始于楚文化,所以對于楚文化的興趣非常濃厚。楚國的圖騰為鳳凰。崇尚的顏色為紅色。楚國最早的先輩是鬻熊,這是因為商朝末年,鬻熊協助周文王起兵滅商并成立周朝。鬻熊至此成為周文王的老師和火師。周成王時,成王非常感激鬻熊當年的功勞,于是加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楚國之后的歷代君王都以“熊某”自稱。現今中國湖北省大部為一直為楚文化的中心地區;湖南、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區;江蘇、浙江和安徽的南部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廣西、貴州、云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楚文化影響。從文化性質來看,楚文明吸收了夏,商文明、南方蠻族部落文化的特點,在經歷了幾百年自我變革,技術革新后,帶來了優越的農耕能力,青銅器的制作從原料開采到加工業完全超越了西周諸國,在楚王室的主導下,楚國盛產細腰美女,民眾廣泛具備很高的音樂文藝素養,在藝術上突破了周族古板死氣的風格,通過自由往來貿易帶給全世界具有楚國情懷的藝術創新。
2.設計文化
一提及文化,這是一個意義很模糊的一個術語,眾所周知,“文化”這一詞在社會學著作里出現的頻率并不亞于“社會”這一詞。同時文化問題的復雜性,導致多種對于“文化”的理解層出不窮,所以各種學者與專家對于“文化”的定義,千百年來都沒有一個特定的符合大家認知的解釋。然而因為我研究的方向的限制,所以不應該花時間在這個對于“文化”理解的問題上,所以僅僅只傾向于對文化廣義上的理解:可以說文化在本質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成因、外化及其產物,在普遍而廣泛的意義上,文化是人類通過與外在的、構成創造前提條件的環境相適應,所實現的一切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心態和行為樣式,以及因這些方式和樣式之需所創造的產品。這就是說文化不僅包括物的方面,而且包括心的方面和心物結合的方面。文化一旦形成并不斷演進、發展,又制約著包括設計師在內的所有人的心態行為以及其與外在環境的關系。正如阿蘭斯威伍德所說的那樣:“文化是一種時間,是以意識、行動與特定的價值觀作為基礎,然后尋求改變世界的一種手段。”在這里也有必要說明的是,人們的意識、價值觀、心態結構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構成部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人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也有不一樣的文化習俗,那么人們的意識、價值觀以及心態結構既是形成這一文化習俗的原因也是這一文化習俗的產物。就是說有什么樣的意識就產生什么樣的文化習俗,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
3.設計的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
可以說在當今社會中,對于設計的成功與否的判別標準就是這個設計出來的物體是否能夠形成一定的價值,這個價值也符合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討論楚文化對現代設計意識的影響,那么這樣一個收楚文化影響的設計產物必須能夠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并且能夠產生相應的價值,即設計的價值必須能夠得到體現。將價值定義為任何有益的事物的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拉爾夫巴頓佩里在他的名著《價值概論》(1926)中探討了價值的八個領域(既道德、宗教、藝術、科學、經濟、政治、法律和習俗)。同時我們發覺,設計的價值至少涉及其中的藝術、科學、經濟三大領域,常常還涉及其他領域。在研究設計的價值時,其實就是討論設計的積極作用,或者說是設計的益處,是否能夠符合人們的價值觀;同時也是討論設計在超越人們的個人利益的私欲順應思想規范和積極評價標準。那么對于設計中涉及到的文化領域是否能夠產生相應的價值,也是在討論設計文化是否能夠帶來相應的積極作用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設計的文化價值在于功利審美合一,設計文化是現代社會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其起到健全、發展現代社會文化體系的作用。斯威伍德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文化又絕非只是大量生產的一些產品,文化是一種手段,足以賦予人們塑造或改造社會世界,使之更為符合人性,文化也是在社會關系的物質基礎不斷進步以后的一種社會實踐。”現代文化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朝著以人文本的方向發展,人性化的設計層出不窮,這樣也就決定了我們如果需要將楚文化中的鳳鳥紋樣融合進現代設計中來,就也應該朝著以人文本的理念方向發展。還應當關注的是,我們不可否認現代社會的審美與價值觀的不一樣,也會影響著我們對設計價值創造的能力。因為有太多的社會條件阻礙我們對設計創意的構想,然而我們在考慮我們設計創意的價值的同時,也必須將當代的社會條件融入到設計產物中。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功利審美合一的有實際價值的設計文化作品。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對于文化的競爭意識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們的共識,繼承傳統文化也是我們應該去追求并且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楚文化又是我們漢族文化的文化之源,我們繼承荊楚文化,勢在必行。荊楚文化的精神特質,也使我們漢族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顯示了強大的競爭力,除了“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博采眾長”的開放精神、“眷戀故土”的愛國精神之外,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創新精神更在文化競爭力的發揮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一切不僅使楚國于蠻荒之地中立足、壯大,更于楚國先民奮斗的過程中,構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艱苦創業、發憤興邦,不管時代條件如何變化,這種精神都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始終擁有它,就能在任何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所以將楚文化中的元素結合到現代的裝飾藝術中,也是符合現代人們的價值觀的,并且也是弘揚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有意之舉。
作者:陳強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