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能夠對人的主體意識進行反映,實現對情感的完美表達。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不僅能夠彈奏出交響樂隊般宏大的音響效果,也可以表現出流水般細膩的音樂形象,一個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蘊含了作者以及演奏者的情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向聽眾傳達。本文主要針對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進行討論。
關鍵詞:鋼琴;音樂藝術;審美情感;表達
一部優秀的鋼琴作品,在蘊含作者對于音樂藝術追求的同時,也展現出了獨特的音樂風格,是藝術形式與內容相互融合之后的產物,可以為聽眾帶來審美體驗,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想要向聽眾更好地傳達鋼琴音樂藝術中所蘊含的情感,就必須在其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以心理上的共鳴喚起豐富的情感體驗。
1鋼琴音樂藝術審美情感表達的特點
在鋼琴作品中,對于情感的表達是非常重要是,同時體現出了主觀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從主觀性分析,主要是指采用音樂手法,表達人的主觀世界以及內心感受,在這里,音樂是一種表現的方式,通過主體性的內容及表現形式,結合鋼琴這種極具表現力的樂器,可以表達出人的主觀感受,表達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這種表達所反映出來的,是一種純主觀的,同時帶有一定社會典型性的個人情感,這也是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在音樂風格上迥異的主要原因。例如,肖邦的作品在歌唱性的旋律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李斯特的作品不僅技巧華麗,而且飽含激情;舒曼的作品比較簡短,但是個性十足,充斥著浪漫的詩意。正是這些風格不同、情感迥異的音樂作品,構成了多彩而又富有層次的鋼琴音樂藝術。從豐富性分析,鋼琴音樂作品表達出的作曲家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縱觀鋼琴藝術的殿堂,在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主要有兩類,一是民族情感,體現出了對于自身民族發展歷史、斗爭精神以及價值觀念的肯定,以及對祖國的眷戀。例如,李斯特立足匈牙利的民歌,在融合吉卜賽音樂后,創作出了注明的匈牙利狂想曲;肖邦在波蘭文學的敘事詩中汲取靈感,借鑒波蘭民間音樂形式,創出了《敘事曲》,都充分體現出了民族特征;二是自然情感,表達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欣賞,例如,在門德爾松的《威尼斯船歌》中,采用三段體形式,結合三連音伴奏音型,形成了一種婉約、悠揚、柔美而又帶有淡淡傷感清歡的旋律,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泛舟威尼斯的感覺,在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同時,也為聽眾展示出了一幅優美的畫卷。
2鋼琴音樂藝術審美情感表達的形式
在鋼琴音樂藝術中,對于審美情感的表達,并不單純的局限于音樂作品,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2.1旋律鋼琴音樂的旋律創作
不同于古典音樂,更多地強調對比以及旋律的自由舒展,賦予作品以抒情性和歌唱性,以浪漫主義取代了英雄主義。以鋼琴體裁中富有浪漫情調的夜曲為例,其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器樂作品的一種代表,多用以表達對靜夜的沉思,并以此來抒發情感。[2]例如。肖邦的夜曲,雖然在風格上受到了菲爾德的影響,同樣的感情細膩,同樣的富有詩意,但是在創作手法上無疑更加豐富,通過“加花變奏”的方式,在重復主旋律的過程中,加入了相對短小的音型和顫音、琶音以及花腔等,使得作品整體更加生動,更加富于變化,在增加旋律流動感的同時,提升了對于情感的表達力度。
2.2和聲
在音樂情感的表達中,和聲是至關重要的。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古典音樂的和聲語言逐漸被時代所淘汰,無法充分滿足浪漫主義音樂在情感表達方面的需求,對此,作曲家們開始了積極的探索,以更加大膽新穎的和聲,通過個性化的方式,來實現對于主旋律的支持,比如采用一些非功能性的和聲進行,或者各種變音、不協和和弦的使用等,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果。例如,在舒曼的鋼琴作品《孩子的請求》中,結尾部分并沒有墨守陳規的在主和弦上終止,而是結束在D大調屬七和弦上,這種突然的終止帶來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似乎音樂并沒有就此結束,情感的抒發也在持續進行。由此可見,在鋼琴音樂作品中,和聲不再僅僅作為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成為了一種有效的表現工具,對大小調體系的調性輪廓進行了模糊,使得情感的表達更加深入。
2.3小品
從體裁方面分析,音樂可以根據情感表達的需要,來自由選擇形式,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鋼琴小品,其作為浪漫主義作曲家抒發情感、表達情緒體驗的有效形式,受到了大多數作曲家的青睞,可以憑借瞬間的感悟,進行作品的創作。例如,肖邦在自身的許多作品中,通過對踏板的合理運用,有效豐富了鋼琴的音響色彩,尤其是對右踏板的極致使用,使通過廣闊的空間,使得原本短促的樂音出現了新的變化,對和聲進行了相互連接,鋼琴的音色變得更加豐潤開闊,在審美情感的表達方面更具優勢。這種看似簡單的改變,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革,更體現出了音樂觀念的轉變,而實際上,這種轉變在古典主義時期簡直不可理喻,但是立足浪漫主義背景,從情感表達的需要考慮,卻又成為了一種必然。
3鋼琴音樂藝術審美情感的詩意化表達
自古以來,音樂與詩歌似乎都有著不解之緣,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卻往往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連接和轉變,鋼琴音樂藝術在審美情感的表達中,同樣體現出了詩意化的特征。
3.1標題音樂的發展
從本質上分析,標題音樂是音樂與其他元素的一種結合,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通過標題的方式,賦予音樂一種詩意化的啟示。例如,在舒曼的《童年情景》中,存在著一系列的標題,如《捉迷藏》、《竹馬游戲》、《入睡》等,將聽眾帶入到了童年的回憶中,勾勒出了一個美妙而且趣味無窮的場景。標題音樂是作曲家以文學的形式來描述鋼琴音樂,并且在詩歌中汲取意象塑造出來的,表現出了其對于生命、愛情、夢境等的感悟。
3.2詩歌的改編創作
實際上,有大量的鋼琴音樂作品都是直接根據詩歌進行創作的,如李斯特的鋼琴夜曲《愛之夢》,就是根據其自身創作的三首歌曲改編而成,尤其是其中最為著名的《愛吧!》,取材自德國著名詩人弗萊里格賴特的詩作,整首樂曲從一個輕柔緩慢的旋律開始,主題旋律溫暖深沉,通過簡約質樸的分解和弦,模仿豎琴的表現效果,借以表達含蓄、多情、深沉的心態。
3.3詩歌意境的營造
許多優秀的作曲家不僅可以對詩歌進行改編創作,更能夠直接從詩中獲得靈感,進而在作品中利用鋼琴來營造出詩歌的意境,表達自身對于詩意的理解。以其中的代表人物舒曼為例,其在《童年情趣》的第七首《奇幻的夢境》中,采用了單三部曲式的結構,以反復變化而又婉轉動聽的旋律主題,表現出了夢幻般的色彩,通過細膩的明暗對比,營造出一種詩的意境。
4結語
音樂與人的心理活動以及情感活動存在一致性,能夠實現感情的同步,其本身就是一種人的主觀表象,可以憑借優美的旋律,表達出作曲家、演奏者的內心情感,引發聽眾的心靈共鳴。鋼琴音樂能夠將簡單的音符和記號轉變為美妙的樂音,表達內心的情感變化,喚起各自的人生體驗。
參考文獻:
[1]袁科.論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J].時代文學(下),2009(3):197-198.
[2]劉琉.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和魅力[J].教育藝術,2010(2):23-24.
[3]劉琳.論鋼琴音樂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J].成功,2013(20):275.
[4]吳旭東,馬寧寧.鋼琴藝術審美因素與情感關系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110
作者:馮佳慧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