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熱性驚厥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2.5±1.11)歲,體溫38.2~40.6℃,平均體溫(39.8±0.26)℃。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2.66±1.21)歲,體溫38.2~40.5℃,平均體溫(39.79±0.39)℃。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2.44±1.45)歲,體溫38.3~40.5℃,平均體溫(39.42±0.50)℃。根據全國小兒熱性驚厥診斷標準確診為熱性驚厥。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管措施。實驗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緊急處理
①進行緊急物理和藥物降溫,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墊壓舌板,防止患者舌咬傷。②在降溫過程中避免體溫驟降,協助患兒擺好舒適體位,以避免壓瘡的發生。③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病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指導患兒多飲水,高營養飲食。④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發生異常,通知醫師,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方法。
1.2.2心理護理
患兒家長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急躁等不良情緒,在護理過程中應安慰家長情緒,指導家長協助醫務人員,對患兒進行搶救。關心,安慰患兒及家長,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最大程度上滿足患兒的需要。經常與患者溝通,了解患兒的情緒變化,并且及時疏導。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注意多陪伴患兒,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與患者交流。
1.2.3健康教育
對患兒家長進行熱性驚厥知識的普及,發熱時及時就診,使家長對該疾病有更深一步的掌握,并指導患兒家長對緊急處理措施,以便對驚厥再次發生采取應對,例如立即將患兒頭偏向一側,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用棉布將筷子或硬物包起來墊在兒童臼齒處,避免舌咬傷,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使其認識到疾病的危險性。在社區內定期開展熱性驚厥的健康講座,提高兒童家長對該疾病的重視程度。指導患兒家長為患兒制定合理飲食計劃,高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礦物質飲食,指導患兒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患兒去人口密集的場所,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疾病。指導患兒家長密切監測患兒體溫變化,避免體溫過高,早發現,早處理,避免熱性驚厥的再次發生。對患兒所用藥物名稱和使用方法詳細的向家長進行傳達,指導患兒按時服藥,并定期復查。
1.3療效評定標準
經過護理,隨訪1年,評估兩組患兒熱性驚厥復發情況,并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兒驚厥復發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熱性驚厥這種疾病高發于6個月~3歲的嬰幼兒,主要由于嬰幼兒大腦皮層未發育完全,神經細胞結構簡單,樹突未完成結構功能方面的發育,一旦受到發熱的刺激,極易引起驚厥,發作時間為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大量研究顯示熱性驚厥具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因素,有熱性驚厥發作史的嬰幼兒更容易出現熱性驚厥,因此家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熱性驚厥患兒應給予足夠重視,大量研究顯示,針對熱性驚厥的發病機制仍在不斷的研究探討中。對患兒應用全面的綜合護理后,對患兒在住院及出院后采取全面的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兒驚厥復發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綜合護理干預,使患兒在出院后,家長能夠更好地照顧患兒的飲食起居,增強患兒的體質,預防感染。能及時發現患兒體溫的異常,并采取及時、穩妥、有效的應對措施,預防熱性驚厥的發生,對控制病情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大量臨床資料顯示,由于患兒家長對疾病認識不足,患兒極易出現熱性驚厥復發,反復就診,給患兒帶來很大痛苦的同時,還給患兒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還有一部分患兒遷延不愈而轉變為癲癇,患兒生活質量明顯降低。由此可見,經過對患兒家長進行全面健康教育后,在控制熱性驚厥患兒疾病再次發作具有重要價值。
4總結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高熱驚厥患兒進行的護理后,驚厥復發率明顯降低,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兒恢復健康,安全可靠,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作者:陳利霞黃電芳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