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重癥護理實習中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急危重癥護理實習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12月實習護士50名,按照不同教學方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模式;試驗組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試驗組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及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急危重癥護理教學,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實習護士的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提高實習護士的滿意度。
關鍵詞: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效果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臨床重要課程,掌握該課程的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及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對準確提供護理依據具有重要意義[1]。既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一對一臨床帶教與多媒體幻燈片結合,其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及實習護士學習效果。因此,實施急危重癥護理教學模式改革,創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教學方法,對急危重癥護理教學效果的保障至關重要。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目前,我國護理課程普遍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近年來臨床常用的一種帶教模式,該模式在培養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實踐能力。此外,這種教學模式能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更適合今天的臨床教學[1-2]。本文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實習護士50名進行急危重癥護理教學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分析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實習護士50名,按照不同教學方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0~21歲,平均(21.21±0.21)歲。試驗組均為女性;年齡20~21歲,平均(21.62±0.6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⑴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模式:教師一對一帶教與多媒體幻燈片講授式教學。⑵試驗組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式:①案例材料分析:任務的分配和執行首先要以實際案例和材料為基礎。同時,也要以相關教材內容為基礎,使教學方法服務于教材需求,提高護生記住知識點、運用知識點的能力。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首先需要講授相關任務內容需要使用的危重癥護理知識點,然后介紹與任務相關的相應案例和材料。讓護生認清任務要求和具體情況,提高自身感知和應對能力,從而提高任務實施效果。要善于分析案例和相關資料、理論知識等有效信息,提煉關鍵內容,從而提出相應的結果對策。根據急危重癥患者情況和醫院條件基礎,可以開展的急危重癥工作方案會有所不同。特別是當前的急危重癥工作,更加強調每個急危重癥患者所需的個性化急危重癥護理方案,以滿足不同急危重癥患者的實際需求。考慮到特定條件、性格、信仰、知識結構、年齡、性別、家庭情況等因素,設計的急診危重護理方案更符合實際情況。②布置任務:對相關理論知識和案例情況進行了講解,然后需要對任務進行具體安排。要說明任務要求、考核重點和方向,制定具體細則。比如,強調大家設計方案,還是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來完成任務的落實,這些均需要有相應說明。包括任務實施的時間要求、可利用的有效資源,甚至護生能否向老師提出更多的輔導問題,這些均需要在任務布置中加以說明。最重要的是講解病例中急危重癥患者的綜合情況,以及醫生團隊對救治的考慮,讓護生認識到急危重癥工作是為救治服務的,樹立急危重癥服務的基本理念。③分析任務:一般情況下,老師會給護生一定時間進行任務分析。這一過程可以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也可以是護生小組討論的實施過程。可以討論一起執行任務所需的條件和注意事項。通過討論,護生可以更多地發揮自身能力,發現案件相關材料中的隱藏情況及沒有說明的問題,及時咨詢老師,讓老師進行合理補充。通過收集意見,護生可以了解到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從而為后續急救和危重護理做出更合理的方案設計。護生甚至可以走近急危重癥患者,了解不同疾病的急危重癥患者的真實需求,有助于設計更人性化、科學化和合理化的急危重癥護理對策。在任務分析中,做好相應輔導,使護生自覺運用必要的知識處理問題,樹立專業的問題判斷和處理能力。④執行任務:模擬實際情況,做好護生任務的落實,檢驗護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應對狀況。
1.3效果評價:①成績考核:教學結束后,通過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的成績考核對兩組實習護士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采用考試形式進行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的成績考核,采用雙盲考試形式進行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的成績考核,總分均為100分。②采取問卷形式調查兩組實習護士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實習護士成績考核結果比較:試驗組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及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實習護士教學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滿意度為100%,高于對照組的80%。試驗組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不斷改進和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應運而生,并在臨床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簡單地說,任務驅動教學就是將急危重癥護理知識隱藏在任務中,在導師指導下,對任務進行分析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由護生獨立完成,從而實現知識意義的建構[3]。急危重癥護理實踐性較強,不僅要求護生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還需要加強臨床實踐能力。在臨床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教學模式和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護生實際情況,對重點知識點進行劃分,引出任務,由護生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充分掌握臨床急危重癥護理知識,合理運用所學技能[4]。任務驅動教學具有真實性。只有真正的任務才能激發護生學習和探索的欲望。任務驅動教學具有開放性,開放式任務可以給護生創造空間[5-6]。另外,還要求任務驅動教學具有趣味性,趣味性可以從簡潔明了、生動活潑、成績可觀、聯系實際等方面來考慮。除此之外,在任務驅動教學應用中還需要關注分層,所謂分層,就是關注護生接受能力的差異,護生的文化基礎差異很大。在設計任務時,應將任務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確保任務完成后,所有的護生都有所收獲,體驗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教師作為教學人員,必須要求護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因此必須設計一個可控的任務,并在必要時對護生的任務進行調整和修改,使護生順利完成任務,實現既定的目標。任務驅動教學主要以護生為主要核心,護生隨著任務的實施而學習,由被動走向主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護生會認真思考問題,在老師帶領下對任務進行分析和探索,逐步培養護生的綜合能力。此外,任務驅動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整體能力。一般來說,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護生的差異,然后根據每個護生的特點設計合理的任務。這樣,教師就可以加深操作技能的相關知識。同時,對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急危重癥護理理論知識及急危重癥護理技能知識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急危重癥護理學學專業的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值得肯定,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急危重癥護理教學有助于培養實習護士的診斷思維能力,并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作者:龍維春 單位:661000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