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量評價護理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我校臨床帶教教師110人以及高職護理專業實習學生110人。教學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具備豐富的實習帶教及管理經驗。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實習質量調查問卷(臨床帶教問卷)”以及“實習質量調查問卷(實習學生問卷)”。臨床帶教用表內容:(1)臨床帶教教師基本情況(年齡、學歷、技術職稱、從事工作方向及時間、帶教工作年限及所在科室等)。(2)調查問卷(臨床帶教情況、帶教學生實習情況及實習考評情況等)。每個問題下設2~10個答案,由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和意愿填寫個人情況或在適合的選項上打“√”。實習學生用表包括實習目的性、個人實習情況及能力提高、影響實習相關因素3方面。每個問題下設2~19個答案,由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在適合的選項上打“√”。問卷調查以不記名形式進行,并保證所填內容保密。向110名臨床帶教教師及實習學生各發放問卷110份,回收率100.0%,其中臨床帶教問卷有效率為100.0%,實習學生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0.9%。
1.2.2統計分析
調查結果均輸入計算機“臨床帶教問卷”及“實習學生問卷”數據庫,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臨床帶教
教師一般情況(調查顯示,臨床帶教教師護齡在10年以內者占73.6%,初級職稱者占69.1%,本科學歷者占57.3%,其中帶教時間5年及以下者占67.3%。
2.2學生臨床實習現狀
2.2.1實習概況
在對實習學生的調查中,有78.0%的學生認為實習是為今后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打基礎,實習時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實習的學生占78.0%,但僅有47.0%的學生關心實習質量。調查顯示,多數情況下臨床帶教是一對一形式。33.0%的學生認為實習醫院的病種及病例數量完全滿足實習需求,54.0%的學生認為大致滿足;45.0%的學生認為動手機會很多,帶教教師能給予充分指導;31.0%的學生每周會有一次參與病例討論或聽講座的機會,56.0%的學生至少每月有一次這樣的學習機會。但是,67.0%的學生并不清楚實習期間應該如何學習,82.0%的學生不會使用實綱指導自己實習。
2.2.2實習項目
當問到學生實習過程中的負擔來源時,44.0%的學生認為負擔來自病人,40.0%的學生認為負擔來自個人適應能力,41.0%的學生認為臨床工作給自己帶來負擔。同時學生認為實習中最大問題是病人配合程度。大多數病人愿意讓學生為其做無創性操作和生活護理,有32.0%的學生認為病人并不愿意自己為其做有創性操作。在對臨床帶教及實習學生的調查中顯示,教師愿意讓學生做的以及學生在實習中做的最多的事情依次是:測生命體征、輸液、晨間護理、注射、巡視病房、發藥、送標本化驗、采集標本、配合搶救、書寫記錄。在對學生的調查中了解到46.0%的學生在實習期間沒有書寫過護理病歷。筆者選取吸氧、導尿、下胃管、采動脈血、頭皮靜脈穿刺、留置針等幾項操作,以了解學生實習期間操作次數情況,
2.2.3能力提高
當問到通過實習感覺自己哪方面提高最快時,有44.0%的學生認為臨床綜合能力提高最快,41.0%的學生認為臨床操作技能提高最快。84.0%的學生認為自己和周圍同學關系很好,并且能一起討論學習。當遇到不懂問題時獲得答案的方法依次為:請教帶教教師(94.0%)、與同學討論(53.0%)、查找相關書籍(34.0%)、利用搜索引擎(28.0%)、查閱文獻期刊(4.0%)、檢索數據庫(3.0%)。帶教教師及實習學生對學生信息采集、計算機應用、醫療文件書寫、醫患溝通、動手操作5方面能力的評價情況。
2.3學生臨床實習評價現狀
2.3.1評價時間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臨床帶教教師認為每月對實習學生進行一次考核更合理,并且在實際中70.9%2.3.2評價內容調查顯示,基護、內護、外護、婦護、兒護以及健康評估等科目中,對基礎護理學內容的考核占了重要部分。但有58.2%的臨床帶教教師認為實習評價內容應涵蓋基護、內護、外護、婦護、兒護這幾科內容。
2.3.3評價形式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帶教教師認為采用理論+技能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學生實習。
2.3.4評價依據
調查顯示,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臨床帶教教師大多依據自己的主觀認識,參考學生自評、實習小組其他成員評價以及病人評價的比例較少。此外,調查顯示95.5%的臨床帶教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沒有統一評價工具。
3討論
調查顯示,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帶教教師較少參考實習小組其他成員、病人以及學生自己的評價。而病人作為學生直接接觸的服務對象,其評價往往更客觀。同時,Susanne等認為在臨床實習中同行評價與自我評價比教師評價更有效。由此可見,評價主體多樣化才能使學生評價更加客觀有效。目前各教學醫院對實習質量評價的內容沒有統一,仍以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考核為主。關于護理操作技能方面有較客觀、全面且量化、細化評價標準,而關于學生獨立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倫理和法律意識方面的評價標準還不夠全面、具體。調查顯示,目前在臨床一線工作并從事實習帶教任務人員工作年限及帶教年限相對較短,其自身還處在學習鍛煉階段,大多缺乏臨床及帶教經驗。此外,多數帶教教師對學生評價時沒有統一的評價工具作指導,這使得其對學生的評價過于主觀且缺乏規范性。同時調查顯示,雖然有44.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臨床綜合能力在實習中提高最快,但大多數人認為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幅度不大、醫療文件書寫水平一般、獲取信息的途徑相對單一,而這些能力卻是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實習過程中,雖有45.0%的學生認為自己動手機會很多,但實際操作最多的還是測量生命體征、晨間護理這樣的無創性操作和生活護理,而像導尿、下胃管、采動脈血這樣的有創性操作幾乎很少有機會動手,醫療文件也很少書寫。該結果的出現和現行實綱沒有明確學生實習期間的實習項目有關,也和學生不會使用實綱、實習較盲目、臨床帶教缺乏規范性有一定關系。綜上所述,研究、建立一套標準量化、操作性強、科學有效且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的護理臨床實習質量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學生自我發展和提高的方向,是帶教教師實施臨床教學活動的標桿,是學校對學生實習質量考核評價的工具。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應用質量評價體系,能使整個臨床護理教學活動有效地控制在實習目標范圍之內,避免學生實習的盲目性和帶教工作的隨意性,實現學校對學生實習的監控和引導,保證實習教學質量。
4對建立高職護理專業
臨床實習評價指標體系的思考國內外關于實習學生臨床表現的評價一直備受關注,研究出了多種評價方法。國際上以美國的護理教育評價系統最具代表性。然而,由于國外護理教育體制、文化、風俗習慣、語言等方面的差異,未必適合我國國情。我國對護生實習質量評價的研究,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實際工作方面都較為滯后,不同學歷層次護生實習評價標準不健全,且相關研究較少。現就本次調查結果,對建立高職護理專業臨床實習評價指標體系提出建議。
4.1多主體綜合評價
構建指標體系時應進行多主體評價,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4.2依據護理專業
培養目標、崗位需求、核心能力確定評價標準國內外多是依據高等護理教育培養目標和標準,結合教育理念及現實情況來制定學生實習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豐富但不盡相同。近年來,重視能力培養和考評,從職業角度對學生能力進行測評已經成為國外護理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4.3建立科學、實用的實習
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有了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就有了方向、內容、標準,評價結果才有意義。所以,應建立一套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科學、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
4.4選用合理的評價工具
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為獲得更高信度,應從評價內容、評價時間、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做到立體評價。同時,要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校外評價與校內評價、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臨床帶教教師也應根據考核內容及標準靈活使用多種評價方法,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實習質量評價,提高臨床實習質量,進而培養出高質量護理專業畢業生。
作者:陳利穎尚艷芳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