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行動教學法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內科護理學是中職教育中的熱門專業之一,主要教學內容為病人生物以及內科疾病等,是一門依據科學嚴謹的護理程序對各種臨床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以此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和提高治療效果的綜合性學科。內科護理學不僅僅是護理專業的重要學習內容,也與其他類型的護理學科存在密切聯系,因此,護理專業學生學好內科護理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基于此,中職內科護理教學需要積極尋求更為科學和有效的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以期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的提升。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新課改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有效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旨在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途徑。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職;內科護理教學;重要意義;應用路徑
內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將現代化的新型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應用到內科護理學的課堂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是目前中職內科護理學教師需要深思的重要課題[1]。內科護理學所包含的知識點繁多,且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較為廣泛,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臨床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為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綜合實踐型人才。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該種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自主動手操作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對此,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究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效應用于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行動導學教學法最早出現于德國,也是目前德國職業學校的主要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行動導學教學法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體指的是以達成相關職業活動為目標而付諸的行動而行動產生依賴的環境,從業人員自身的調節機制所進行的設計、實施與評價活動,該種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強調在教學實踐中將實踐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機融合,并且強調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操作活動展開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之下,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綜合性學習,從而實現智力與體力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2]。中職內科護理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精神,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合理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并且要根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踐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為教學指導,在課堂教學中的各個教學環節充分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指導之下,為學生創設生動靈活的學習環境,為學生設計典型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充分發揮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最大教學價值,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優勢。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和理解護理知識離不開實踐操作,雖然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而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實踐操作的機會,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另外,在以往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中,雖然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現階段醫院機構的人才招聘更傾向于綜合專業素養較高的護理人員,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不符合當代社會對優秀護理人員的培養需求,還無法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不利于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對促進學生應試效果以及就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都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文關懷的培養。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的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能夠將知識講解與人文關懷培養理念進行有機融合,學生在整合內科護理知識的學習中能夠學習和感受到人文關懷,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避免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路徑
(一)采取問題導學法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中心導向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以此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的方式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的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大綱要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設計課堂問題,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并結合資料與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交流,最終解決相關護理問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4]。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無法順利解決的學習問題,教師要對其加以指導,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討,這樣不僅能夠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還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與糖尿病病人護理相關的知識內容時,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外收集與糖尿病有關的資料,結合相關資料和所學知識思考糖尿病病患的護理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將本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與分析,互相探討和交流對糖尿病的認知以及科學的護理方案。對于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在探討過后,每個小組依次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并加以補充。
(二)引導學生展開細致的案例分析。典型案例是中職內科護理教學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護理知識點的深入學習都離不開實際案例分析。對此,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的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內外多種典型的相關案例進行充分利用,將典型案例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并且要通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和解決相關問題,這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引入典型案例或者事件,不斷調動學生對案例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在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傳授學生相關護理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5]。例如,在與糖尿病相關的護理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這樣的典型案例:王某,男性,62歲,糖尿病病史長達10年,在出現多尿、軟弱、乏力等癥狀后,該患者到本地醫院相關部門接受診治,經相關檢查,患者的血糖在空腹時為7.5mmol/L,在餐后2小時的血糖為12.1mmol/L,確診為糖尿病。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為該糖尿病病患制訂相關護理方案。通過這樣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學習糖尿病相關護理知識,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為其制訂一套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具有極大的教學價值,可一改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的中職內科護理教學,能將具有較大理解難度的知識內容更為具體化,并且讓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基本認知結構,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中職內科護理教師需要將這種教學方法有效應用于內科護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知識的交流與探討,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為我國醫學界培養出更多綜合實踐型護理人才。
作者:李小蘭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