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護理本科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現狀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解高校護理本科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現狀,采用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評價量表調查護理本科生338名,結果顯示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總分為121.44±20.92;大三年級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大四年級(P<0.05)。不同生源地、是否照顧過老人、與老人關系是否融洽的學生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老年護理教育、參加老年志愿活動、認可老年護理事業、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護理本科生得分更高(P<0.05)。護理本科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中等,對養老教育需求強烈,應完善相應教育體系。
關鍵詞: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本科護理教育
我國高速老齡化趨勢使社會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日益增加,但受社會偏見、地位不高等因素影響,養老護理人員流失嚴重。究其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對養老護理職業價值認知不足,認為職業缺乏含金量,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1],如何提高專業認可,培養思想上認可職業、行動上尊重老人、知行合一的養老護理人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2]提出要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對應到老年護理專業,即培養具備知識、技能、情感為一體的老年護理人才。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是評價老年護理核心知識、技能、情感的重要標準[3],該理念強調老年護理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技能,更注重情感共鳴和態度行為改變。護理本科生(以下簡稱護生)是我國高層次護理人才的儲備力量,培養護生的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對建立我國高層次老年護理人才梯隊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對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的研究處起步階段,筆者于2020年4月~6月通過自制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評價量表對高校護生進行調查,了解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現狀,為完善高校老年護理教育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參考相關文獻[4],樣本量應為條目的5~10倍,正式量表共37個條目,因此本調查樣本量需在185~370份。2020年4月~6月筆者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某高校大一至大四護生363人。
1.2調查工具
1.2.1基本情況
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是否被老人照顧過、是否照顧過老人、與老人關系是否融洽、是否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是否參加過老年志愿活動、如何看待老年護理事業、未來是否愿意從事老年護理、是否有必要開設老年護理專業課程。
1.2.2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評價量表
以“核心素養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及核心態度”的概念[5]、“冰山模型”能力素質構建[6]為理論框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3,7],同時參考荷蘭老年護理基本能力綱要[8]、美國階梯型老年護理勝任力標準體系[9]、國內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核心能力體系[10-11]等權威內容編制各維度條目,經2輪專家咨詢,最終得出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評價量表,包括4個維度:知識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12個條目、技能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12個條目,感知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8個條目,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5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別設置“很符合”、“比較符合”、“一般符合”、“比較不符合”、“很不符合”5個選項,依次賦分5,4,3,2,1,得分越高表示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越高。經檢驗,總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98,內容效度為0.91,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3.14%,提示量表信效度較好[12]。
1.3調查方法
對護生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征得其同意,采用無記名方式,要求護生當場獨立、客觀地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363份,回收有效問卷338份,有效回收率93.11%。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基本資料描述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比表示,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數據描述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用F檢驗或t檢驗,影響因素用逐步線性回歸分析,P小于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
338名護生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83±1.43)歲。其中女323人(95.6%),男15人(4.4%);大一83人(24.6%),大二90人(26.6%),大三81人(24.0%),大四84人(24.8%);生源地:城市89人(26.3%)、鄉鎮124人(36.7%),農村125人(37.0%);獨生子女186人(55.0%);被老人照顧過的285人(84.3%),照顧過老人的205人(60.7%),與老人關系融洽236人(69.8%),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的184人(54.4%),參加過老年志愿活動的137人(40.5%),認為老年護理事業好271人(80.2%),未來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236人(69.8%),認為有必要開設老年護理專業課程的315人(93.2%)。
2.2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基本情況
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總分(121.44±20.92)分,平均每條目得分3.282,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均分最高,為3.810,知識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最低,為3.065。
2.3不同年級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情況
兩兩比較結果顯示,隨著年級的增加,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總分逐漸增高,但大四護生得分低于大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2.4不同情況下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情況
生源地為城市、照顧過老人、與老人關系融洽、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參加過老年志愿活動、認可老年護理事業、未來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被老人照顧過的護生其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影響因素
以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總分為因變量,以年級、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是否被老人照顧過、是否照顧過老人、與老人關系是否融洽、是否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是否參加過老年志愿活動、如何看到老年護理事業、未來是否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等10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逐步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未來是否愿意從事老年護理進入回歸方程,表明上述2個因素對于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有顯著性影響。
3討論
3.1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基本情況
全面了解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有助于護理教育者針對性培養老年護理人才。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總分121.44±20.92,平均每條目得分3.282(理想平均數為3),說明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處中等偏上水平,與張倍倍的調查結果類似[13]。各維度中,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最高,其次為感知性、技能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知識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最低。感知性、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較高,說明護生對老年護理的核心態度較積極,而知識性、技能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偏低,提示高校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知識、技能存在不足,高校應重視傳授護生老年護理知識與技能。
3.2不同年級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比較
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隨年級增加逐漸提升,大四有回落。各維度中,不同年級護生感知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無差異,提示護生對老年護理的情感認知一直處積極狀態。知識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大一、大二、大四、大三依次升高,技能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大三、大四好于大二、大一,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大一、大二、大三好于大四,其原因在于,大一絕大部分課程是通識教育課程,隨著大二、大三學習專業課,護生接觸如“護理人文修養”“老年護理學”等課程,逐漸了解老年護理知識、技能,對老年護理態度趨于積極穩定。大四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有所降低,可能是因為大部分實習護生已明確就業、考研等,加上社會對老年護理行業認可度低,實習護生對從事老年護理抱猶豫態度,建議針對不同年級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特點進行分階段、持續性老年護理教育,增加養老機構實踐。
3.3不同情況下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分析
城鎮生源護生其知識性、技能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好于農村生源護生,可能與城市學習資源豐富有關。被老人照顧過的護生信念性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更高,照顧過老人、與老人關系融洽的護生其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更好,與嚴露培[14]的調查結果相似。被老人照顧過的護生出于感恩心理更愿意照顧老人,照顧過老人的護生更能理解老人作為弱勢群體的心理,能對老人產生共情[15]。接受老年護理教育、參加老年志愿活動的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更高,豐富教育、適當實踐能有效培養護生對老人正向態度[16],有利于提升護生核心素養,建議采用老化體驗、情景模擬豐富老年護理實踐。認可老年護理事業、未來愿意從事老年護理的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得分更高,本調查中,80.2%護生認為老年護理事業較好,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只占69.8%,低于黃鐵牛對高職護生的調查結果[17],提示除了培養護生老年護理知識和技能,還應注重老年護理人文素質培養,增強職業認同和就業意向。
3.4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影響因素分析
是否接受過老年護理相關教育、未來是否愿意從事老年護理能顯著影響護生老年護理核心素養,與李京京的調查結果一致[18]。系統的老年護理課程學習可增強護生從事老年護理行業信心,形成積極核心素養[19],本調查中接受過老年護理教育的護生占54.4%,提示應加強老年護理課程建設,完善老年護理課程體系,建立在校護理學生、社會老年護理員、老年家庭照護者的分層次教育體系,構建以社區護理為基礎,跨專業、綜合性、多學科的課程體系,滿足不同群體護理教育需求[20]。學校應積極與養老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定期舉行養老志愿服務活動,使護生在與老人交流互動中了解關愛老人,提高護生從事老年護理意愿[21]。
參考文獻:
[1]魏敏.我國高校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2):89-90.
[2]李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9):151.
[3]臧格,時秋英,徐甜甜,等.核心素養在教育中的研究進展對我國護理學的啟示[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2):120-121.
[4]吳素琴,張細順,陳燕芹,等.脊髓型頸椎病術后病人延續性護理需求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19,33(7):1110-1114.
[5]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
作者:呂妃 單位:江蘇大學京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