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腦梗死病患UK溶栓醫療效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曾勇張劍作者單位:綿陽市中醫醫院
治療腦梗死的根本依據就是打開閉塞的腦血管,使腦血管恢復供血,保證腦組織供氧和排除代謝產生的毒物,因此,溶栓治療成為腦梗死患者的希望[1]。但溶栓治療對時間的要求很高,一旦錯過了溶栓治療的時間窗,溶栓治療就失去了它的效果,就因此我們選了58名超早期腦梗死的患者進行臨床測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2011年在我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超早期腦梗死患者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齡在32-75歲,平均48歲。腦梗死時間在6h內,CT檢測無顱內出血現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9人,實驗組進行溶栓治療,對照組進行非溶栓治療。
1.2治療方法
實驗組的患者先給予25%100ml甘露醇快速靜脈滴定,接著將uk100萬U溶于150ml生理鹽水,30min滴定完,然后進行腦血管造影,若發現血管再通,停止給藥,若效果改善不明顯且無出血跡象,則再注射UK50萬U溶于100ml生理鹽水,30min滴定完,溶栓后24h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00-300mg/d。對照組的患者直接行口服阿司匹林200-300mg/d。實驗組在溶栓治療前、溶栓后18h,7d和21d分別檢查腦CT,凝血時間、血小板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
1.3療效評定
測評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數值(NDS)[2],分別記錄在溶栓治療前、溶栓后18h,7d和21d的NDS值,NDS值減少80%的為基本治愈;減少45%-80%的為明顯改善;減少20%-45%的為稍微改善;減少20%以下的為無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數據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實驗組經過溶栓治療,在18h、7d、21d檢測時NDS值呈明顯下降趨勢,基本治愈率分別為34.5%、51.7%、65.5%,另外明顯改善的有6例,所以溶栓治療超早期腦梗死的總有效率達86.2%。而對照組經過非溶栓治療,三次檢測NDS值下降不明顯,基本治愈率為10.3%,明顯改善的有6例,55.2%的患者為稍微改善,13.8%的患者沒有變化,見表1。
2.2并發癥檢測
實驗組在進行UK溶栓后18h檢查凝血時間、血小板數量、纖維蛋白原,發現26例患者都在正常范圍之內,與用藥前變化不明顯,3例患者纖維蛋白原過高,采用巴曲酶進行降纖治療。顱內CT檢測有1例患者有腦出血(年齡在70歲以上),為出血性腦梗死,采用其他治療。2例患者有皮膚黏膜出血,經止血后無礙,無其他并發癥。
3討論
缺血腦組織的損傷是呈漸進式發展的,1981年Astrup等人提出缺血半暗帶理論[3],該理論指出缺血半暗帶和神經壞死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及時恢復供血,這種損傷就是可逆的,如果超過時間窗,即使再恢復供血,那么對腦組織的損傷也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溶栓治療腦梗死是有時間限度的,一般溶栓治療的時間窗為3-6小時,不排除不同的個體耐受的差異性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同。在我們的這次臨床觀察中,為了確??吹饺芩ㄖ委熀头侨芩ㄖ委煹牟町?,我們選取的腦梗死患者都是超早期腦梗死患者。
UK是非選擇性纖維蛋白溶解劑[4],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藥物,但在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并發癥,最為常見的是腦出血,本實驗組中采用先100萬U治療,然后根據臨床觀察再行追加的方法,降低了腦出血的發生率,只有1例患者發生腦出血。通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數值檢測,在用藥后18h、7d、21d檢測發現實驗組的NDS值一直呈明顯下降,治愈率也一直在上升,沒有反復復發的病例,且總有效率達86.2%,而對照組在注射阿司匹林后,18h、7d、21d檢測所得到的NDS值下降不明顯,治愈案例僅有3例,稍微好轉的占了大部分比例,所以將兩組對照比較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說明溶栓治療腦梗死療效顯著,而且對凝血功能的影響不大,因此可以在臨床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