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唾液腺腫瘤臨床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多模態影像檢查方法
超聲、細針穿刺活檢、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體層成像(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和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都是診斷唾液腺腫瘤可用的檢查方法。影像學對于診斷、臨床診療、決定是否手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一些疾病表現可能有重疊,依據不同的表現應選擇不同的最佳影像手段。近年來多模態醫學影像在腫瘤診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SPECT和PET屬于功能成像,從細胞和分子水平動態觀察病灶,但其分辨率低,不能準確定位病變部位,而CT、MRI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將兩者融合的SPECT/CT、PET/CT、PET/MR等設備結合了兩者的優勢,有效解決了單一顯像方法的不足。
二超聲和細針穿刺活檢
在唾液腺腫瘤中的應用超聲鑒別腺體內還是腺體外腫塊的準確率達98%,能證實臨床所懷疑的腫塊。腫瘤組織比正常腺體組織回聲低,是初步評估腮腺淺葉和頜下腺的理想工具。基于多普勒技術的高分辨超聲提供了優異的軟組織形態、多維信息和血流信息,因為便利且提供實時圖像引導,是引導細針穿刺的最理想工具。但超聲的用途僅限于表淺結構,局限性在于不能評價腮腺深部組織(被下頜骨遮擋)、咽后組織、小唾液腺病變、外周神經受累的病變、顱內病變和骨侵蝕,它往往是進一步影像檢查的基礎。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可提供組織學診斷和分級,幫助指導治療,然而超聲檢查具有個體差異性,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8%~93%和60%~75%,特異性不足最主要原因是取材不足造成的假陰性。
三CT和MRI在唾液腺腫瘤中的應用
CT和MRI是顯示腫瘤范圍及區域淋巴結的理想手段。MRI提供了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度和空間分辨率,評估肌肉與腫瘤分界面時優于CT,能評價周圍神經擴散和深葉侵犯,也能顯示咽旁間隙。CT能發現惡性病變引起的骨侵蝕,能評價咽、頸部淋巴結異常,增強CT可用于惡性腫瘤分期。最近有研究報道利用CT灌注成像鑒別腮腺良、惡性腫瘤,結果表明其可提供血流灌注信息及組織時間密度變化曲線,有助于鑒別腮腺良、惡性腫瘤。在腺體脂肪的對比下,MRIT1加權成像能識別多數唾液腺病灶,正常腮腺信號介于脂肪和肌肉之間,隨著年齡增大信號越接近脂肪。MRI對腫瘤邊緣及侵犯深度評價較好。多數唾液腺腫瘤的T2圖像較T1亮,含水量高的病變,例如腮腺囊腫、Warthin瘤和囊性黏液表皮樣癌的T2信號更亮。在所有現有影像學手段中,MRI是觀察面神經是否受侵的最佳方法。然而傳統T1和T2加權成像在面神經識別中作用有限,一些新序列例如靜態梯度回調采集、平衡超快速場回波已經逐步發展,這些序列顯示范圍、空間分辨率和信號/噪聲比方面比傳統序列更好。基于舌下腺腫瘤潛在的高度惡性,舌下腺腫物首選MR檢查。
四PET/CT在唾液腺腫瘤中的應用
PET/CT是一種靈敏度高、準確性好、無創的檢查手段,對許多疾病尤其是惡性腫瘤可早期發現。PET/CT檢查可一次性全身成像,是一種很有力的顯像模式,能夠將貫穿全身的生物化學和病生理改變形象化體現。目前最常用的PET顯像劑為18F-FDG,已廣泛用于多種腫瘤包括頭頸部腫瘤初始分期、復發檢測以及治療療效評價。
1PET/CT對診斷和治療的影響
1.1PET/CT診斷唾液腺腫瘤
PET/CT顯像中,腮腺微量至少量的FDG攝取被認為是正常攝取。但在無癥狀的腮腺里常遇到低到中度的攝取或者不對稱性攝取,FDG攝取灶的形態和密度都有重要提示作用,雙側對稱的攝取增高通常是生理性的;不對稱的,尤其是局灶性的,可能需要更多影像檢查和病理檢查來排除惡性。當滿足一條或多條以下標準時,PET/CT被認為是有意義或者說與腫瘤相關:軟組織或淋巴結FDG攝取增高且不能歸因于生理攝取;淋巴結伴有中央壞死;FDG攝取增高或CT提示惡性特點的遠處轉移。可疑病灶的評價一方面基于對圖像的定性視覺判斷,另一方面利用標準化攝取值(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高級別惡性腫瘤比中、低級別腫瘤具有更高的平均SUV值(4.6vs2.8),但SUV鑒別高度和中低度惡性腫瘤意義不明確,因為兩者重疊區域很大。同時,雙時相顯像亦不適合用于鑒別腮腺良、惡性腫瘤,腮腺良性腫瘤常表現為FDG高攝取,延遲顯像其代謝也可進一步增高。
1.2PET/CT影響腫瘤患者
臨床診療研究證明PET/CT診斷唾液腺腫瘤具有74.4%的靈敏度和近100%的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達到100%,陰性預測值為61.5%,識別出其他手段未發現的遠處轉移灶更敏感。在高度和中低度惡性腫瘤中PET/CT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ET/CT對于初始分期、發現頸淋巴結轉移、治療后監測很有意義,可以提示手術必要性以及手術切除范圍。SUV可能對預測組織學分級有幫助,進而為手術計劃提供有用的術前信息。然而和其他頭頸部腫瘤比起來,SUV預測唾液腺惡性腫瘤患者預后方面的作用稍低。PET/CT的主要優勢在于發現遠處轉移灶,對原發位置、復發可能性、淋巴結和遠處轉移這些易改變患者治療決策的方面提供更準確評估。臨床中常見PET/CT發現患者遠處轉移從而將手術治療改為放化療,也有患者因頸部淋巴結無攝取而避免了原計劃的頸淋巴結清掃術。PET/CT在發現疾病復發和遠處轉移方面具有相當高的診斷準確率,可幫助指導臨床治療,決定患者適合接受根治療法還是姑息療法。
2PET/CT較CT的優勢
有研究表明,PET/CT和單獨CT相比較診斷準確性提高,尤其在腫瘤范圍確定、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方面,在SUV較高的高度惡性腫瘤中更明顯,但不代表它是發現腫瘤轉移的惟一影像方法。PET/CT特異性較高,但靈敏度稍低,可能是因為唾液腺癌有FDG親和力不一,導致小淋巴結或局部復發灶判定的假陰性。PET/CT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高于傳統影像方法,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提高到90%和94%,而CT是82%和85%,MRI是88%和79%。
3PET/CT較單獨
PET的優勢單獨PET檢測低度唾液腺癌,易發生假陰性,因為其FDG攝取值低于高度惡性腫瘤,不易與其他疾病區分。假陰性也易發生在直徑小于5mm的小腫瘤中,PET顯示和正常組織很類似。唾液腺炎癥病變會造成攝取增高,導致假陽性。但傳統CT有較好的解剖定位功能,也能識別良性和低度惡性腫瘤,所以在診斷腫瘤方面將PET與CT或MR結合起來,能夠消除單獨PET的不足。PET/CT將診斷準確性提高,提供了功能和解剖兩方面的信息,同時也比PET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不論PET還是CT,誤差可能和固有顯像模式有關,不論哪種影像手段都不能完全取代病理。
五總結
綜上,影像學在唾液腺腫瘤臨床診療中的作用包括確定唾液腺腫瘤位置是位于腺體內或腺體外;明確有無惡性征象;探測局部浸潤或遠處轉移;復發監測及療效評價。臨床診療中應根據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選擇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作者:吳茜張建華王榮福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