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旅游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是指國家旅游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和旅游發展的總體目標,運用決策、規劃、組織、調控、監督和服務等職能,統籌協調旅游發展中各環節、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關系,實現宏觀旅游經濟的良性運行與發展,不斷提高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宏觀旅游管理,首先必須明確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所謂宏觀旅游管理目標,是指國家促進旅游發展和調控旅游經濟運行的總體目標。由于旅游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經濟社會活動,其涉及面廣、環節多、層次多,因此宏觀旅游管理目標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層次性的。從總體上分析,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通常可以分為政治目標、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發展目標四個方面。
1.政治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標,是按照“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通過旅游活動的廣泛開展,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意識,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旅游的“民間外交”功能,通過大力發展國際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和政治影響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國家競爭力等。
2.經濟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經濟目標,是通過有效配置旅游資源和生產要素,提供質量高、數量多、類型全的旅游產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協調發展。同時,在有效滿足國內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時,為旅游經營者帶來更多的收益,促進旅游目的地群眾收入增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國家增加更多的稅收和外匯收入,推動旅游服務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一、宏觀旅游經濟的含義
現代旅游經濟,是一個包括旅游者消費活動、旅游企業經營活動、旅游市場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的經濟子系統,是國民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系統論角度分析,旅游經濟系統,既體現了旅游活動相關的各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運行過程(見圖1),還從動態角度反映了整個旅游活動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和規律性。
(一)旅游經濟活動
旅游經濟活動,一般包括三個層面的活動,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和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第一個層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通常包括旅游者從購買旅游產品并離開居住地開始,經過一定距離的空間移動而到達旅游目的地,通過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動而滿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選擇、決定和購買旅游產品過程,只有當旅游者購買了旅游產品后才可能成為現實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間移動過程,實質上就是旅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費過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動的消費過程,是滿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內容,也是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第二個層面是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主要指旅游企業為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直接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的所有經營活動過程。由于旅游活動內容復雜、涉及面廣,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許多企業。按照現代旅游經濟系統模型分析,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可大致分為旅行商、長途交通運輸企業、旅游接待企業三部分。旅行商的經營服務活動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兩部分,前者的主要職能是銷售旅游產品,招徠和組織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后者的主要職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組織活動等。長途交通運輸企業、旅游接待企業則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線路,做好旅游者空間運送及旅游活動的所有接待服務活動。主要從事旅游經濟研究、旅游規劃設計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個層面是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組織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組織,通過旅游行政管理、宏觀調控、行業自律和中介咨詢等活動,提供旅游信息服務、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規范旅游企業行為,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和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實現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目的和旅游組織的管理目標。
(二)宏觀旅游經濟內容和特點
在旅游經濟系統中,宏觀旅游經濟體現了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和運行過程,是旅游發展過程中各環節、各部門、各地區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形成的綜合體,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特點。
為認真貫徹《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浙委[20*]23號)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市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嘉委〔20*〕34號)的文件要求,加快我縣旅游業發展,建設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旅游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
1、充分認識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重要意義
旅游業是兼具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集傳統與現代、生產性與生活性、勞動密集型與資金、知識密集型于一體,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建設旅游經濟強縣是我縣走“開放興縣、創業富民、創新強縣、和諧立縣”發展路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開放創新、富裕和諧”新*的重要舉措,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加社會就業、豐富文化生活、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全縣上下要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合力推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開創我縣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2、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市場優勢,以“水鄉·古鎮·田園”為特色,以古鎮旅游為龍頭,整合全縣旅游資源,增強旅游競爭力,著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我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優秀旅游目的地,成為省旅游經濟強縣。
同志們:
一年之計在于春。區委、區政府就在這里召開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首先,我代表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向參加這次會議的全體同志并通過你們,向全區人民拜個晚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體健康、事業發達、闔家歡樂!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和區第六次黨代會、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回顧總結我區20*年經濟工作,簡要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部署20*年經濟工作,全面動員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振奮精神,堅定信心,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和強攻猛進的工作態勢,大力開展“三大會戰”和民生工程推進年活動,進一步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準確估價20*年的經濟工作
2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全區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好、人民生活改善較大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43.47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總收入20.03億元,同比增長1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87億元,同比增長28.3%。去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取得積極成效。一是工業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44.27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12.09億元,同比增長18.8%,新增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6家,超1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規模企業與支柱行業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大力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項目開工建設率、竣工投產率分別達98%、100%,全區完成工業性投資23.24億元,同比增長35.2%,水暖潔具、制筆之都等八大特色工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投入技改貼息資金696萬元,帶動全社會技改投入5億多元。深入實施品牌興業戰略,新增國字號金名片兩張、中國馳名商標1枚、省著名商標7枚。二是第三產業發展漸趨活躍。專業市場建設有效推進,溫州文化用品市場一二期工程已通過預驗收,不銹鋼市場進入規劃調整和招拍掛階段。房地產開發優質化趨勢明顯,完成投資額8.11億元,同比增長8.6%。商貿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53億元,同比增長10.8%。旅游業穩步發展,完成瑤溪、天柱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鄉村旅游文化節,“山海龍灣·都市休閑”旅游品牌進一步打響。三是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積極克服“桑美”等強臺風自然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96萬畝,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4.49億元,同比增長4.8%。形成永中、天河等一批上規模的蔬菜基地,楊梅種植面積達2.5萬畝。四是開放型經濟成績喜人。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全年實現合同利用外資849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03萬美元,分別增長15.5%、28.9%,引進內資3.88億元,同比增長95.1%。完善和充實招商項目庫,新增招商項目30個,重點做好外資增資項目的跟蹤落實。對外貿易平穩增長,新批自營出口權企業37家,實現出口總額6.2億美元,同比增長23.9%。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旅游發展大會,主要任務是貫徹全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精神,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旅游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并對下一步,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全市旅游業發展進行科學謀劃,超常規地促進全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全省五大精品旅游區和中國西部休閑度假第一城建設進程。剛才,張書記對“十五”以來全市的旅游工作作了全面總結,對“十一五”期間的旅游發展作了總體部署。省旅游局、成都市旅游局領導還將作重要指示,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就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講幾點意見。
一、不失時機地推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尤其是全省第一屆旅游發展大會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旅游業圍繞“建設都江堰—青城山精品旅游區,打造西部度假休閑第一城”這個中心目標,依托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大力實施“黨委總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大旅游發展戰略,加強旅游資源開發,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旅游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20*年1-9月,我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407.0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1.6億元,比20*年同期分別增長14.62%,34.07%。旅游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擴大城鄉就業新的途徑,改善投資環境新的載體,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新的內涵,是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和服務業的龍頭產業。
在充分肯定旅游業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旅游業發達和先進地區相比,與省、成都市對我們的要求相比,我們還有不少差距,主要體現在:旅游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現有旅游資源的整合規劃、開發建設力度有待加強;旅游商品銷售和娛樂消費總量小;市場促銷的科學性、針對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宏觀決策和旅游行業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改善;旅游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我們要認清形勢,正視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以解決,努力實現旅游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不失時機地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經濟強市邁進。
旅游消費是物質生活條件改善過程中產生的高級需求,旅游需求趨于大眾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支柱產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既為旅游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又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一是加快旅游業發展,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旅游業資源儲量大、開發條件好、綜合效益高、環境污染少,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符合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旅游業發展,有利于擴大消費需要,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旅游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幾乎涉及從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所有行業和門類。旅游消費作為最終消費,可以為其他行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具有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波及效應和倍增效應。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大力發展旅游業,充分發揮其關聯帶動作用,必將有力地促進服務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消費升級,擴大市場需求。三是加快旅游業發展,有利于增加社會就業、富裕城鄉群眾。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需求很大。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就能帶動增加5個就業崗位。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被征地農民不斷增多,加上下崗職工,新增畢業的大中專學生,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巨大。大力發展旅游業,不僅能夠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對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加快旅游業發展,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狀況,是城市面貌、文明程度、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抓旅游業就是抓投資環境和城市形象建設。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市的人文環境、社會環境、投資環境,擴大都江堰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