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三大工程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工會宣傳教育工作是黨領導的宣傳思想戰線的組成部分,也是工會全局工作的重要內容。它對于統一廣大職工思想,促進職工隊伍穩定,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提高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五年來,全市工會宣傳教育工作,在市委宣傳部和省總工會宣教部的有力指導下,圍繞黨和政府(行政)的工作大局,著力于工運事業的發展,立足崗位,埋頭苦干,銳意進取,為我市工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強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一、突出加強工會的三大宣傳,進一步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
五年來,全市工會宣教干部堅持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突出工會三大宣傳,切實加強工會宣教隊伍建設,大力宣傳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宣傳工會地位、作用和特色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工會的社會影響,為全市工會工作營造氛圍。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廣大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工會的凝聚力。五年來,市總工會每年都開展1—2項大型示范性活動,相繼舉辦了“新世紀勞動者之聲文藝晚會”,“江北之光——職工之聲”慶國慶文藝晚會,“銅都之光”大型宮燈藝術展,“展先模風采,樹工會形象”藝術攝影展,“供電杯”職工攝影展,“小靈通杯”職工書畫展,“小靈通杯”職工乒乓球賽,“建行杯”職工業余歌手比賽,并組隊參加省總舉辦的“勝利杯”職工歌手大獎賽,安虎公司的張三榮獲美聲唱法三等獎,與體育局多次聯合舉辦職工籃球賽、拔河賽、保齡球賽等多項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展現了當代工人階級的精神風貌,調動了廣大職工投身改革和建設的熱情。在全市大型示范性活動的影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下,各單位工會根據自身特點充分利用文化宮、俱樂部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江北車輛廠、江北供電公司、江北發電廠工會每年舉辦一次職工運動會,大禹公司工會每年舉辦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衛生局工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職工藝術節,既豐富了職工業余生活,又陶冶了職工情操。
(二)鞏固擴大工會的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為工會工作營造氛圍。五年來,市總工會堅持認真做好《江北工運》編撰工作,到目前已出版67期《江北工運》,同時不斷追求版式優美,注重文章質量,經常主動向社會上一些較有名氣的作者約稿,留住了一批讀者群,形成固定的工會宣傳陣地。繼續編印《工會工作情況》簡報,及時報道宣傳全市工會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到目前為止,已累計刊發了218期。充分發揮《**工人日報》江北記者站的作用,及時向《**工人日報》提供有關江北工會工作的新聞線索,撰寫宣傳江北工會特色工作的新聞稿件,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工人日報》刊發江北記者的稿件達120篇,投稿量和用稿量在全省各記者站名列前茅。近幾年,市總工會還采取為困難勞模、困難企業工會主席、街道工會和部分民營企業工會贈送《工人日報》、《**工人日報》的方式,讓困難勞模、困難企業工會主席及時了解工會工作動態,幫助街道工會和民營企業工會等工會工作的新生力量盡快熟悉工會工作,盡快進入角色。市總工會每年參加科技文化“三下鄉”活動的宣傳由城市拓展到鄉鎮。化工總廠等工會充分發揮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站等傳統宣傳陣地作用,江北供電公司工會積極開拓局域網等新的宣傳載體,上峰公司、發電廠等工會定期印發《工會工作簡報》通報信息,交流經驗。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充分利用社會媒體資源,宣傳工會特色工作,為工會工作造勢。五年來,市總工會每年堅持向省總工會上報對外宣傳計劃,爭取將我市工會特色工作納入省總的宣傳計劃。進一步密切與市主流媒體的聯系和合作,凡工會工作的重要時段,都爭取市內三家(電視、電臺、報紙)通力合作,進行宣傳造勢。去年,為了配合勞模評比,江北電視臺、電臺、江北日報三大媒體集中采訪,大密度連篇播發勞模事跡;為了宣傳新出臺的《**省〈工會法〉實施辦法》,《江北日報》開辟專欄,連續8期進行解讀;凡是工會的重大活動,市內三家主要媒體都及時予以報道,使工會工作經常在電視上有影像,在報紙上有文字,在廣播中有聲音。江北華工集團工會、江北發電廠工會十分注重工會的對外宣傳報道,每年制定對外宣傳計劃,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促使宣傳其系統、單位的文章頻頻見諸報端。
同志們: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了,今天我們再這里舉行臨江林業局迎新春茶話會。參加今天茶話會的有我們已經離任的原局級老領導、有我們的離退休職工代表、有我們各行業的工人代表、勞動模范代表、還有科技知識分子代表、干部代表。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代表局黨委、局黨政工領導向參加茶話會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向全局干部、職工、家屬致以節日的慰問,祝大家新春愉快!
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令我們難忘的一年,也是催人奮進、值得我們回憶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局順利實現了局領導班子交替,我們在“非典”影響、市場不暢、木材減產到位、減利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全局廣大干部職工頑強拼搏,努力工作,戰勝了“非典”影響,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勝利,全面完成集團總公司下達的各項承營指標。可以說去年集團下達給我們的承營指標是我局歷史上,特別是企業步入“兩危”以后,指標最艱巨的一年。集團下達給我們局五項指標,我們全部完成:按報表數一是營業收入計劃18823萬元,實際完成25554萬元,超過35%;二是實現凈利潤計劃是553萬元,實際完成569萬元;上繳利潤計劃589萬元,實際完成589萬元;三是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計劃比上年增長5%,人均達到6048元,實際增長5.45%,人均達到6074元;四是木材、刨花板產銷率計劃100%,實際完成100.01%;五是應收帳款期末余額計劃1412萬元,實際完成1224萬元。年初局工作會確定的“五大工程項目、三大任務”進展比較順利。“五大工程”首先是健今藥業的gmp認證改造工程,我們通過15個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月的頑強奮斗,于2006年11月2日一次性通過國家gmp認證驗收;二是福臨木業防潮刨花板技術改造工程,于2006年9月2日正式破土動工,現在已完成全部設備的招投標和原料場地、廠內消防通道的改造任務,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試車,明年正式投入生產。三是吉林森工臨江種苗示范中心建設工程,2006年完成近千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如期完成工程建設計劃,今年將全部投入使用。四是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我們完成了區劃、調查設計、可行性研究,實施方案已上報集團、國家林業局,今年有望全面實施。五是輕體墻研發工作,按期進行。整個看,“五大工程”進展順利。“三大任務”取得新成效。天保工程建設,在延邊召開的全國天保工程表彰大會上,我局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天保工程先進單位稱號,獲此殊榮全省僅有三家,其中有我們臨江林業局。下崗職工分流安置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成效,我們利用國家政策共為1631名下崗職工辦理了一次性安置,通過對外積極收集用工信息,集中輸出勞務380人,下崗職工分流安置和再就業工作做得比較好。資源綜合開發工作,全局全年實現產值3788萬元,實現收入2060萬元,從業總人數達到3847人,人均收入達到5141元。這些數字實實在在,有據可查。“三大任務”取得了新成效。企業改革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我們通過對我局現行體制、現有組織機構人員編制進行調整,改革取得的效益正在逐步顯現。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又有新作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成績,所以我說,一年來,在全局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很大成績,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回憶的一年。在這里我代表局黨委、局黨政工領導向為我們全局工作做出積極貢獻,付出辛勤汗水的各位領導和全局廣大干部職工及家屬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想到我們仍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制約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企業行業間的差距還再拉大,特別是森工企業“資源危機、資金危困、人才匱乏”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我們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還沒有到位,還不盡人意,不盡合理。尤其讓我們寢食難安的是,我們職工的收入還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職工家庭生活較為困難。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必須認真加以解決。所以我們提出加快調整,加快改革,增加企業實力,“提高職工收入”就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
新班子上任后,我們認真分析了臨江局的現狀,認真研究了企業的發展和未來,通過征求廣大干部職工,包括一些老領導的意見后,我們提出了在新形勢下臨江局長遠發展的“三大戰略”,提出了中期發展的“三大任務”,提出了今年我們要抓好的“七項工作”。“三大戰略”是我們局的長遠發展戰略,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一條主線。“三大戰略”即營林基礎產業戰略、林產工業主導產業戰略、資源綜合開發致富產業戰略。
第一個戰略是“營林基礎產業戰略”。為什么把營林產業作為基礎產業來抓呢?去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林業的“三地位”概念,著重強調“在貫徹可持續發展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這些科學論斷,為全社會進一步深化對林業的認識,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標志著林業新一輪發展機遇期已經到來。10月份,我到北京參加了由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中國林業與木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國際上林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芬蘭、瑞典等都派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在大會上進行了論文交流。這次會議使我受益匪淺,啟發很大,心靈受到一次震撼。國務院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盛煒彤研究員受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院長江澤慧教授委托作了一篇《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的論文發言,這篇論文發言講得非常好,科學地闡述了中國林業的發展前景,林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林業的“三大效益”逐漸被全社會所認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將遠遠大于經濟效益。現在國際上正在研究“碳匯”,什么叫“碳匯”?就是森林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同時能多少釋放氧氣,能涵養多少水分,能防護多少風沙,進行定量研究,換算的數學模式正在研究付諸實施。盛煒彤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日本有一個財團到我國云南文遠地區投資2億美金購買荒山造林,就要明確投資多少錢、買了多少地、造了多少林這樣一紙文書,別的什么都不要,文遠當地的干部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后反映到云南省林業廳,林業廳也覺得蹊蹺,又反映到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就派盛煒彤到文遠地區,他一調查,就是國際上思維非常超前,現在國際上的碳匯數學模型已經研究出來了,將來林業的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的幾倍、幾十倍,他們現在造林,10多年后成林,經過碳匯換算的經濟效益要比投資幾倍的翻番,經過盛煒彤一解釋,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說明林業發展的機遇期已經到了,所以我說要把營林產業作為我們局的基礎產業來抓,道理就在這。
工會宣傳教育工作是黨領導的宣傳思想戰線的組成部分,也是工會全局工作的重要內容。它對于統一廣大職工思想,促進職工隊伍穩定,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提高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五年來,全市工會宣傳教育工作,在市委宣傳部和省總工會宣教部的有力指導下,圍繞黨和政府(行政)的工作大局,著力于工運事業的發展,立足崗位,埋頭苦干,銳意進取,為我市工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強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一、突出加強工會的三大宣傳,進一步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
五年來,全市工會宣教干部堅持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突出工會三大宣傳,切實加強工會宣教隊伍建設,大力宣傳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宣傳工會地位、作用和特色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工會的社會影響,為全市工會工作營造氛圍。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廣大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工會的凝聚力。五年來,市總工會每年都開展1—2項大型示范性活動,相繼舉辦了“新世紀勞動者之聲文藝晚會”,“江北之光——職工之聲”慶國慶文藝晚會,“銅都之光”大型宮燈藝術展,“展先模風采,樹工會形象”藝術攝影展,“供電杯”職工攝影展,“小靈通杯”職工書畫展,“小靈通杯”職工乒乓球賽,“建行杯”職工業余歌手比賽,并組隊參加省總舉辦的“勝利杯”職工歌手大獎賽,安虎公司的張三榮獲美聲唱法三等獎,與體育局多次聯合舉辦職工籃球賽、拔河賽、保齡球賽等多項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展現了當代工人階級的精神風貌,調動了廣大職工投身改革和建設的熱情。在全市大型示范性活動的影響下,各單位工會根據自身特點充分利用文化宮、俱樂部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江北車輛廠、江北供電公司、江北發電廠工會每年舉辦一次職工運動會,大禹公司工會每年舉辦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衛生局工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職工藝術節,既豐富了職工業余生活,又陶冶了職工情操。
(二)鞏固擴大工會的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為工會工作營造氛圍。五年來,市總工會堅持認真做好《江北工運》編撰工作,到目前已出版67期《江北工運》,同時不斷追求版式優美,注重文章質量,經常主動向社會上一些較有名氣的作者約稿,留住了一批讀者群,形成固定的工會宣傳陣地。繼續編印《工會工作情況》簡報,及時報道宣傳全市工會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到目前為止,已累計刊發了218期。充分發揮《××工人日報》江北記者站的作用,及時向《××工人日報》提供有關江北工會工作的新聞線索,撰寫宣傳江北工會特色工作的新聞稿件,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工人日報》刊發江北記者的稿件達120篇,投稿量和用稿量在全省各記者站名列前茅。近幾年,市總工會還采取為困難勞模、困難企業工會主席、街道工會和部分民營企業工會贈送《工人日報》、《××工人日報》的方式,讓困難勞模、困難企業工會主席及時了解工會工作動態,幫助街道工會和民營企業工會等工會工作的新生力量盡快熟悉工會工作,盡快進入角色。市總工會每年參加科技文化“三下鄉”活動的宣傳由城市拓展到鄉鎮。化工總廠等工會充分發揮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站等傳統宣傳陣地作用,江北供電公司工會積極開拓局域網等新的宣傳載體,上峰公司、發電廠等工會定期印發《工會工作簡報》通報信息,交流經驗。
(三)充分利用社會媒體資源,宣傳工會特色工作,為工會工作造勢。五年來,市總工會每年堅持向省總工會上報對外宣傳計劃,爭取將我市工會特色工作納入省總的宣傳計劃。進一步密切與市主流媒體的聯系和合作,凡工會工作的重要時段,都爭取市內三家(電視、電臺、報紙)通力合作,進行宣傳造勢。去年,為了配合勞模評比,江北電視臺、電臺、江北日報三大媒體集中采訪,大密度連篇播發勞模事跡;為了宣傳新出臺的《××省〈工會法〉實施辦法》,《江北日報》開辟專欄,連續8期進行解讀;凡是工會的重大活動,市內三家主要媒體都及時予以報道,使工會工作經常在電視上有影像,在報紙上有文字,在廣播中有聲音。江北華工集團工會、江北發電廠工會十分注重工會的對外宣傳報道,每年制定對外宣傳計劃,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促使宣傳其系統、單位的文章頻頻見諸報端。
一、工作思路
2009年,我們將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大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啟動六大行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一特四化促進農民增收的的意見》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為推進“一特四化”順利實施,切實做好農民的宣傳動員和科技培訓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和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經營運銷能人、流通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真正做到培訓一批群眾,推廣一套技術,培植一個產業,發展一方經濟。
二、主要工作及目標
1、圍繞“一特四化”發展思路,以標準化生產技術為主要培訓內容,采取集中培訓、現場示范、現身說法、印發科技資料等多種方式,完成實用技術培訓4萬人(次)。
2、認真總結陽光工程培訓經驗,制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規劃,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積極爭取3000人的“陽光工程”項目,力爭做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
3、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科技直通車、VCD光盤等快捷方便的媒體優勢,以政策法規、勞動保護、以及城市生活常識等為主要培訓內容,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引導性培訓,爭取完成8000人。
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努力建設一流的現代化海濱礦井
各位領導:
兩年來,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北皂煤礦堅持“以人為本、科技領先、科學管理,爭創一流”的治礦方略,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數字化礦山建設為目標,以實現安全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力度,礦井科技含量和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礦井綜合能力和綜合實力迅速提高。03年實現原煤產量225萬噸,同比增長78萬噸,掘進進尺完成創紀錄的22000米,全員效率、銷售收入、經濟效益、安全周期、人均收入等八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04年,在4110面提前停采、礦井生產接續重大調整、4402初采困難、三季度淡季限產的情況下,全年完成原煤產量271萬噸,比0三年增長45萬噸,增幅20.3%。,再次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
下面,將我礦在科技興礦方面的主要做法和體會,向各位領導作一匯報,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加大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努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科技創新是企業快速發展的源動力。多年來,北皂煤礦注重搭建良好的科技創新平臺,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挖掘和提高礦井安全生產科技的創新力,促進了全礦科技工作的蓬勃發展。一是建立完善了技術管理體系。成立了北皂煤礦專家委員會,加大了科技研究和開發的力度,建立了每兩年一屆的科技大會制度、每年一次的科技工作總結會、每月一次的科技例會制度和課題項目攻關小組制度。組織了規程、措施、設計評優活動,對獲獎項目進行表彰獎勵,技術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二、建立完善了科技創新“三個體系”。成立了以礦長為主的人才使用、資金投入的保障體系;以總工程師為主的工程技術人員科技創新、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網絡體系;以全員參與小改小革發明創造的“五小成果”推廣應用體系。三大體系的建立,有力地促進了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三、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創新的人才激勵機制。堅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著力創造育才、引才、留才的環境。通過建立技術后備崗制度、技術人員培養考核管理辦法,將技術創新、技術攻關等方面的成果,作為晉升職稱、提拔任用、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堅持“壓擔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轎子”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工程技術人員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一批又一批專業工程技術人才走上了領導崗位。在加強技術隊伍建設方面,結合北皂煤礦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現實,積極組織專業技術培訓,鼓勵員工立足崗位,自學成才。許多員工參加了函授、自學等繼續學歷教育,并逐步成為生產實踐中的技術業務骨干。我們通過選拔和考察,對其中的優秀者,我們大膽啟用他們從事技術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員工自學成材的積極性,全礦上下形成了學知識、學業務的濃厚氛圍。我礦運轉工區充燈工王秀麗同志在職工技能大賽中分別獲得集團公司第4名、全省第7名的好成績,綜采一隊采煤機司機曹貽好同志更是一路過關斬將、凱歌高奏,分別獲得集團公司第2名、全省第3名、全國第4名的優異成績,成為新時期高素質煤礦工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