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社區工作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深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進程,結合我區社區居委會換屆后的實際情況,經研究,確定開展社區工作者“精業務、強素質、塑形象”崗位練兵活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市、區兩級黨代會、人代會精神,以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增強素質、服務社會為目標,通過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大力加強社區工作者“會干、會寫、會說”三項能力建設,全面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打造一支具有強烈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熟練業務技能和堅實群眾基礎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更好地服務社區群眾。
二、參加范圍
本次崗位練兵活動的主要對象為:社區居委會全體成員。
三、方法步驟
近日,*區委黨校舉辦社區管理本科班畢業論文工作大會。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區研究會會長唐建中做論文動員,強調社區問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處處長王元剛受省民政廳副廳長劉廣忠的委托,應邀前來參會,并介紹國內外社區發展狀況。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紀增龍希望學員要高度重視論文寫作,正確處理工學矛盾,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探討社區工作難點、熱點問題,并要求大家要學以致用,創新舉措構建和諧社區。區委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主持了會議,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陳俊德、教育長王玉珍、副教育長吳抒也應邀出席了大會。
一、區委高度重視對社區管理人才的培養,率先在省內開辦社區管理專業本科班
該班是在南京市*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和街道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為提高我區社區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區委黨校開辦的針對性較強的省委黨校函授本科班,是省委黨校第一個培養社區專業人才的本科學歷班。
*區委對這個班高度重視,區委組織部和街道出資16萬作為學員學費(其中區委組織部出資占75%),學員個人在上學期間只出500元。區委黨校對該班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考試。學習期間,黨校出資組織他們到井岡山、揚州、上海等地考察學習社區建設的先進經驗,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黨性鍛煉。來自*各社區的41名學員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每學期到課率達到95%,每門課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弘揚了黨校良好的學風和考風。
二、創新論文指導模式,論文工作呈現新特點
目前,該班的15門主要課程已經學完,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畢業論文是學員完成學業的重要的必修科目。對于學員來說,這是調動所學知識獨立完成某一論題研究,從中獲得研究能力的一次科研訓練;從我校來說,是對學員兩年來學習成果的全面考察和衡量,是促使學員學以致用,提高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的教育環節。為了使學員們運用所學得的知識,緊密結合當前工作重心,聯系工作實際寫出較高水平的畢業論文,區委黨校專門制定《社區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工作實施意見》、《畢業論文實施計劃》、《畢業論文工作規定》,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專門成立由區委副書記陶世賢、組織部長紀增龍擔任組長、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校檸擔任副組長的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周密制定論文寫作計劃。
【論文關鍵詞】社會工作城市社區社區服務
【論文摘要】和諧社會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目標,建構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和諧社區建設。隨著城市化進程對中國社區工作發展的推動,和諧社區的建構逐漸由基礎設施建設向提升社區服務能力轉變。就現實來看,我國城市社區服務質量不高、服務能力低下,嚴重制約了和諧社區的建構過程。社會工作學生是城市社區服務的主要后備力量,他們社區服務能力的高低將影響和諧社區的建構。因此,培養他們的社區服務能力顯得十分必要。
和諧社會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目標,和諧社會的建設首先是和諧社區的建設。我國城市化進程推動了社區工作的發展,使社區建設逐漸由基礎設施建設向提升社區服務能力轉變。由于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欠缺和歷史條件限制,我國專業社區工作者數量較少,且專業素質十分低下,嚴重影響了社區服務能力的提升與和諧社區的建構,從而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構。因此,培養社會工作學生服務能力,把他們培養成專業社會工作者顯得十分必要。
1城市化過程中和諧社區建設要求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1.I城市化過程的發展
城市化即是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變的動態過程。城市和農村相比較,城市的建筑集中且高樓大廈林立。城市化除了要求高樓大廈等物質基礎外,還需要大量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強的城市社區。城市化是物質和精神共同建構的系統工程。高樓大廈構建了城市社區的物質基礎,但和諧社區的建設還要從精神角度加以建構。
為進一步加強街道信息報道工作,及時反映街道、社區工作動態,促進各項工作落實,推進街道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成立街道信息報道組
為切實加強街道信息報道工作的組織領導
審核修訂小組:由各部門分管領導審核把關,主要領導簽發。
二、落實責任,明確工作任務
1、各部門分管領導對自己的分管工作要督促辦公室作好信息報送工作;各社區書記、主任,機關各部門辦公室(所)主任(所長),對本社區、本部門信息報送工作具體負責,及時督促相關信息采寫人員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信息報送工作任務。
論文關鍵詞:角色身份;社區;體制改革;議行分設
論文摘要: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對社區的職能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城市社區管理體制中長期執行“議行合一”策略所暴露出的角色沖突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社區自治缺失等現象,迫切需要有一系列變革。“議行分設”和“網格化管理”從組織與個體的角色明晰、角色認同、角色承擔的細致化與主動化等方面有所突破,為提升社區自治,向“小政府,大社會”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當代中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變化的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引發了一系列行政管理體制與職能轉變的迫切需求。社區作為城市最小的組織細胞,其組織機構的角色和職能也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世紀5O年代中葉到80年代初,中國城市社區組織機構從形式到結構,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動,但始終未擺脫社區政府管理城市社區的組織延伸之角色身份。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單位對個體責任承擔的削弱。過去包攬職工生老病死方方面面的職責落到了社區,伴隨著個體的社會化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歷程,社區的工作核心、職能的時代訴求卻倍受社區管理體制中組織機構的角色身份設定的限制。
一、杜區管理體制中社居委沖突化的角色身份對社區功能的限制
社居委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位,從歷史和現實情況看,居委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群眾性自治組織,介乎于半行政、半民間之間。居委會的歷史地位在于既是國家與社會在基層社區的中介,是國家政權在基層的延伸;又是基層群眾的代言人和利益表達者;還肩負著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和互助服務的職責。
1.雙重角色的沖突性,使得社居委在具體工作中角色身份的合理性降低。社區居委作為社區管理的最直接的單位,一方面要代表社區居民的心聲,甚至是代表居民向政府表達利益訴求。而另一方面,社居委又是政府政策的執行者,代表了國家的意志和利益。這種“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雙重角色身份,導致了沖突。角色代表的利益群存在差異,現實賦予社居委既是居民的代言人,又是政府意志的執行者等雙重角色的內在沖突,使得社居委的工作開展在角色合理性上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