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社區護理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東莞市大嶺山鎮轄屬大塘朗、新塘、馬蹄崗、金橘及中心社區5個社區400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共收回有效問卷371份,其中男195名,女176名;平均年齡70.6歲;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小學為主,分別占32.39%、22.25%、34.79%;職業以工人和農民為主,分別占52.84%、31.75%;月收入以大于1000元為主,占56.20%;醫療保險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占75.70%。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上,無嚴重視力、聽力障礙和精神疾患及語言溝通障礙,自愿參與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修改完善后進入正式調查。正式調查前全面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標準。采用入戶面對面詢問方式進行調查,所有問卷由調查人員填寫并當場收回。
1.2.2調查工具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東莞市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現狀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內容: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水平、醫療保險狀況等;患病情況,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腫瘤等;護理需求,包括對健康指導、定期體檢、上門診療服務、家庭訪視、家庭病床等的需求;護理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經濟水平、職業、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況、醫療保險等。
1.3統計學方法用EpiDate3.1錄入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描述,單因素分析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歸,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1《社區與老年護理》的重要性
《社區與老年護理》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涉及環境、營養、醫療、護理等多門學科,需要社區相關人員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理想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是以社區為基礎的正三角形結構。寬大的底部顯示立足于社區,被社區居民廣泛利用,提供基本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保健服務能充分利用衛生資源,以家庭為服務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服務對象,以增進健康為目標,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使人們享受到綜合性、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最終達到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最貼近和適合老百姓,深受老百姓歡迎。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社區老百姓服務,能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社區的關懷,加強了黨和政府與社區居民的密切聯系,在構建和諧社區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2《社區與老年護理》授課時的技巧
《社區與老年護理》是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模式、健康觀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醫療費用的增長,《社區與老年護理》已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此門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條條框框較多,學起來比較枯燥無味,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了以下幾種技巧。
2.1提高教師的素質及授課的吸引力
興趣是影響學生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穩定的重要因素,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他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原動力,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感到獲得知識是一種美好而有興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講每一節課時都應該認真備課,同時注意儀表,授課時口齒清晰、充滿情感,幽默生動,課后隨時聽取學生的反應,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
一我國社區老年護理存在的問題
1社區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下降,失能率和殘障率也迅速增加,需要專門的長期照護。2008年我國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當年我國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8.9%,其中65歲以上老人的兩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的2~9倍,達46.6%;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為64.5%,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癡呆率也在逐步上升,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4.8%,8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8%。同時老年人的殘疾率和因病臥床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各種疾病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出現焦慮、抑郁、孤僻、情緒不穩定等多種不健康心理。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8年的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11.4%(2200萬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3%(約500萬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很差。文獻表明,現代社會老年人普遍存在較為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負性情緒包括孤獨、焦慮、抑郁等。張文艷等采用癥狀組評量表(SCL-90)對41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結論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生理機能減退和社會角色改變,總體心理健康偏低。
2社區老年人健康需求不斷提高
進入老年期以后,隨著身體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及各種慢性疾病發病率的增高,老年人對社會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高。鄢小燕等對隨機抽取的369名社區居民進行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發現除了常見病的診治外,慢性病防治、義診、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轉診服務等是老年人的需求特點。進入老年期以后,慢性病所占的比例較大,成為老年人衛生服務的重點。孫大虎等對鄭州市469例社區老年人健康促進的護理需求狀況進行調查,發現社區老年人對精神護理、慢性病護理、安全護理以及健康監測的需求較高,其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別是情感交流、慢性病健康教育、精神慰藉、疾病康復知識指導和安全指導。
3社區醫療服務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本文作者:林鋒作者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進展
1資料來源
查閱維普、萬方數據庫關于老年中醫護理及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文獻(1989—2011年6月),列入統計源的文獻主要是中醫理論指導臨床護理、中醫整體護理、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具體應用3個專題,共計141篇。2.2載文情況及分析
1)文獻的年度分布
中醫基礎理論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進展相關論文數量近年來增幅明顯,尤其是2006—2011年6月增幅更加顯著。究其原因隨著中醫護理學科的發展,近年來中醫護理學術活動十分活躍,中醫護理逐步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關注,中醫臨床護理正在逐步發展,中醫護理技術實踐發展迅速。見表1、表2。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現狀。方法: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我國1997~2005年有關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的論文25篇進行分析。結果:近年來學者們愈加關注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研究論文的質量也有所提高,但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結論:國內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尚集中在調查性研究層次,干預性研究還未充分開展,鑒于護士工作滿意度對護士自身以及護理質量的重要影響,開展干預性研究勢在必行。
論文關鍵詞:工作滿意度;護士;研究;文獻分析
工作滿意度是指個體對其所在工作環境中各個方面的一種積極的、主觀的評價,即個體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的程度…,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人員的流失,甚至護理專業的發展。國外自1940年起就開始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開始注意到護士的流失率,將流失率當作護士工作滿意度的一個衡量指標,70年代后,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多種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來,許多國內學者也致力于具體環境里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包括對急診科護士、助產士、ICU護士、康復護士和社區護士等的研究。但對聘用制護士(俗稱合同護士)的滿意度則關注較少。
為了解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現狀,筆者收集我國1997—2065年有關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的論文25篇進行分析,探討影響國內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相應的對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