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社區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各鎮(開發區)學生假期工作辦公室、中小學、成校、局直屬單位:
年暑期工作要認真貫徹中央8號文件精神,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主線,圍繞“知榮辱、學禮儀、講文明、迎世博”主題,深化“兩綱”教育,針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讓中小學生過一個“安全、健康、有益、充實、愉快”的假期生活。
一、加強領導,完善條塊結合的學生假期工作的管理體系
1、明確職責,完善機制。區學生假期工作辦公室在區文明辦的領導下,整合青少年教育力量,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完善學生假期工作的管理體系及統籌協調機制。各鎮要建立相應假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本鎮或地區未成年人假期工作計劃。要找出暑期工作薄弱環節,研究加以改進的措施和辦法。堅持把領導重視,家長放心滿意,社會共同參與青少年學生的暑期工作作為根本舉措,切實推進青少年學生道德建設活動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公共場所。積極營造良好的社區育人環境,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人文素質。
2、探索“陽光星期六”工程試點工作。試點校要建立“學校開放管理委員會”,條塊結合,以塊為主,明確責權,規范學校開放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學校、社區、學生家長的簽約制度。學校要提供智力支持,要以學生安全為基本保障,讓學生就近就便享受各校的活動資源。要形成社區派員參加,學校教師輪流值班,設計不同年級專題活動,滿足學生多元需求的管理模式。
3、各中小學落實暑期“五項常規管理工作”。①家校聯系,認真做好家訪工作,新生家庭做到普訪,期末召開好家長會,暑期活動與家長溝通;②落實每兩周一次的返校活動,活動應設計不同年級專項,返校可以年級為單位,充分讓學生有活動空間與設施保障;③暑期學生電影觀摩與法制講座要及早落實,豐富返校活動的內容;④學校應創造條件舉辦夏令營或培訓班,讓學生得到培養與鍛煉,同時,動員學生參加區域夏令營活動;⑤認真組織暑期的雙擁活動,尤其與部隊共建的學校,應落實八一前夕的擁軍共建活動。
把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載體,在去年新建**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基礎上,再次加大投入,狠抓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及其規范化管理工作,有效地改變了基層黨組織活動無陣地的突出問題。
一是抓責任,強化鄉村“五個好”黨組織創建工作。明確把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鄉、村兩級創建“五個好”黨組織的標準之一,并列為鄉鎮黨委書記履行基層組織建設責任人的重要職責之一。根據村、居委會調整實際,對全縣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登記,摸清底數,制訂了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規劃和詳細的實施計劃,認真執行。
二是抓規劃,強化社區活動場所建設水平。在整體規劃方面,把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納入“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黨員干部電化教育點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選址布局突出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在新農村建設布局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考慮經濟流向、人員流動及對群眾的輻射作用,盡量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對集中、服務設施相對齊全、發展空間相對較大的區域選址。建筑樣式的選擇和設計本著與社區規劃相銜接,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確定建設標準方面,按照各鄉鎮、村的財力情況,立足實際,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在建筑面積上,不搞一刀切。
三是抓經費,強化部門幫扶工作。采取縣財政補助一點、黨費撥一點、縣直部門幫扶一點、鄉鎮支持一點,社區自籌一點的辦法分級籌集建設資金,組織部、財政局安排資金專門用于社區活動場所建設,縣直各部門也想方設法加大對幫扶社區的支持力度,切實有效解決了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問題。四是抓實用,強化規范化管理。遵循實用的原則,充分整合資源,力爭把社區建成有辦公用房、有黨員活動室、有電教設備、有工作制度、有發展規劃、有村務公開欄、有經常性的活動、有檔案資料的“八有”社區。
政協主席在政協委員服務進社區活動上的講話
各位居民、同志們:
今天,市政協組織有關界別的委員到咱們東坡小區開展文化、衛生、法制、科技服務進社區活動,這是市政協年初制定計劃時設計的一項重要活動,也醞釀、準備了一段時間。搞這樣一次活動是出于這樣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適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按照總書記在十六大三中全會重要講話中的要求,要真正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系,正確處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問題,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發展經濟的終極目的是什么?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城市與農村要協調發展,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也需要協調發展。現實狀況是,作為城市肌體細胞的社區,基礎設施上去了,與之相配套的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卻沒有同步發展。“以人為本”,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服務理念。我市的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等社區建設的各項內容健康發展,社區的硬件建設得到加強。然而,社區作為一件新生事物,其發展不是一帆風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認識上的偏差和實踐中的矛盾常常是相伴左右。
二是適應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市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鼓舞人心,而確保目標實現的“四化”戰略,一化就是城市化。社區建設是城市化的基礎工程,是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根本出路和有效途徑。大力拓展社區服務。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社區的的原則,積極壯大服務隊伍,拓展服務功能。今天就是做一下嘗試,導向上做一個引導,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文化、醫療、法律、科技,還應該繼續延伸到購物、信息咨詢等更廣泛的領域。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是典型引路、一點帶面逐步推開文明社區的需要。東坡小區是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重點。現在,小區居住規模、設施配套基本上完善,新上的幼兒園是全國一流的標準。市政協組織這次服務進社區活動,一方面是在社區服務上政協隊伍要有所體現;另一方面開展社區建設示范活動,推動小區管理上檔次、上水平,著力在實效上、形象上下功夫,為全市社區建設小區培育典型、樹立樣板。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居民服務。而服務是無止境的。我們應該以發展社區服務為重點,以建設群眾“舒心、稱心、歡心、放心”的文明社區為目標,完善社區文化、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衛生、社區安全和法律援助等工作體系的建設,提高社區建設水平。
政協主席在政協委員服務進社區活動上的講話
各位居民、同志們:
今天,市政協組織有關界別的委員到咱們東坡小區開展文化、衛生、法制、科技服務進社區活動,這是市政協年初制定計劃時設計的一項重要活動,也醞釀、準備了一段時間。搞這樣一次活動是出于這樣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適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按照總書記在十六大三中全會重要講話中的要求,要真正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系,正確處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問題,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發展經濟的終極目的是什么?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城市與農村要協調發展,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也需要協調發展。現實狀況是,作為城市肌體細胞的社區,基礎設施上去了,與之相配套的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卻沒有同步發展。“以人為本”,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服務理念。我市的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等社區建設的各項內容健康發展,社區的硬件建設得到加強。然而,社區作為一件新生事物,其發展不是一帆風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認識上的偏差和實踐中的矛盾常常是相伴左右。
二是適應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市提前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鼓舞人心,而確保目標實現的“四化”戰略,一化就是城市化。社區建設是城市化的基礎工程,是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解決諸多社會問題的根本出路和有效途徑。大力拓展社區服務。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社區的的原則,積極壯大服務隊伍,拓展服務功能。今天就是做一下嘗試,導向上做一個引導,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文化、醫療、法律、科技,還應該繼續延伸到購物、信息咨詢等更廣泛的領域。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是典型引路、一點帶面逐步推開文明社區的需要。東坡小區是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重點。現在,小區居住規模、設施配套基本上完善,新上的幼兒園是全國一流的標準。市政協組織這次服務進社區活動,一方面是在社區服務上政協隊伍要有所體現;另一方面開展社區建設示范活動,推動小區管理上檔次、上水平,著力在實效上、形象上下功夫,為全市社區建設小區培育典型、樹立樣板。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居民服務。而服務是無止境的。我們應該以發展社區服務為重點,以建設群眾“舒心、稱心、歡心、放心”的文明社區為目標,完善社區文化、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教育、社區衛生、社區安全和法律援助等工作體系的建設,提高社區建設水平。
同志們:
近年來,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已成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把社區廉政文化與社區文化建設、社區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廉政文化的基礎性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美、以廉為樂、以廉為榮的良好氛圍,是我們今天召開會議的重要目的之一。剛才,百官街道紀委、臥龍社區黨支部就如何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作了經驗介紹和表態發言,講得很好,對我們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很有啟發。下面,我就如何在全市街道社區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談三點看法。
一、充分認清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所面臨的背景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實施綱要》明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社區組織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這是中央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確廉政文化要進社區。
中央為什么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其意義和重要性在哪里?在這里,我簡單地從腐敗現象產生的文化方面對這個問題作一些闡述。
首先,我國的腐敗現象有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我國歷史上缺少一種民主的政治文化或公民文化,無論是在官吏還是民眾中都存在著極端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傾向,諸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錢能使鬼推磨”等等,就是真實的寫照。解放后,革命后的強大的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曾一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某些傳統的腐敗文化進行了抑制。而改革開放后,這些傳統文化的“劣根性”在寬松的氛圍下得以強烈反彈和猛烈釋放,甚至變本加厲,革命后的意識形態日薄西山,新的主流價值體系又未生成,整個社會缺乏倫理道德的支撐,是非觀念發生扭曲,“一切向錢看”成為實際的社會法則和價值標準。因此,腐敗現象只是傳統文化劣根性惡性膨脹的一種必然反映,而且,隨著這種文化上的墮落,腐敗現象也呈現普遍化和社會化,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病,不僅政府官員腐敗會導致政治腐敗,而且非政府結構和一般民眾之中的腐敗之風也愈演愈烈,腐敗已經由政治層面向社會和文化層面滲透,且彼此互相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