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文科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文科類各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程序大體分為六個階段:(1)確定導師;(2)與導師討論并選題;(3)閱讀文獻、收集資料;(4)擬定寫作提綱;(5)撰寫和提交初稿,與導師討論和修改;(6)定稿和導師審閱。
文科各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求論題明確、資料翔實、論證嚴謹、語言文字流暢簡練、結構合理、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正確或有一定的獨到見解;一律采用文內圖表,引文出處和注釋一律采用文尾注。畢業論文篇幅應不少于6000字(不含圖表)。
2、理工科類各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程序大體分為六個階段:(1)確定導師;(2)與導師討論并選題;(3)閱讀文獻、收集資料;(4)擬定設計或實驗方案;(5)設計或實驗;(6)理論分析和技術分析,撰寫初稿,修改稿;(7)定稿和導師審閱。
理工科各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求設計方案合理、立論準確、理論分析和技術分析充分、實驗和計算方法正確、數據準確可靠、圖表規范清晰、文字表達準確、語言流暢簡練;原則上采用文內圖表,不能采用文內圖表的制圖、制表規格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以附件的形式附在畢業論文正文后,引文出處和注釋一律采用文尾注。畢業論文篇幅應不少于5000字(不含圖表、程序和計算數字)。
3、學生的畢業論文格式采用學校教務處規定的統一格式:(1)題目;(2)學生(姓名、學院、系、專業、年級);(3)指導教師(姓名、職稱);(4)中文摘要、關鍵詞;(5)目錄;(6)引言;(7)正文;(8)結論;(9)致謝語;(10)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11)參考文獻;(12)附錄。
4、畢業論文的內容要求:
日來,記者對太原太原師范學院、太原理工大學、重機學院三所高校的采訪調查中,發現畢業論文注水現象多出現在中文、歷史、哲學、經濟等文科專業,畢業論文的出爐方式五花八門,其精髓是綜合應用了復制、粘貼手段,大量拼湊、抄襲而成。理工科的許多專業因為需要編程序或畫構造圖,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抄襲現象。
2004年初夏,在這個大學生即將畢業的季節里,除了找工作、實習之外,必然伴隨著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作為大學生涯交的最后一份、也是最重要的一份作業,按理說每個學生都應該認真對待。大多數學生采取東拼西湊、網絡幫忙、代勞、舊物利用四種方式來完成論文。畢業論文寫作與審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如論文選題的廣泛、寫作時間安排的不合理、審核機制的不嚴格……都為學生應付畢業論文寫作提供了客觀條件。考慮到撰寫畢業論文的難度,學校一般都會給學生安排半個學期左右的時間,并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但恰好大四這一年正是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刻,學生們忙著聯系用人單位、筆試、面試、實習……畢業論文只好讓路。一些學生認為論文寫得再好,也不會增加找工作的砝碼,于是只在“拿來”上做文章。
注水論文能從老師的手下通過,也讓一些學生產生了僥幸心理。寫畢業論文,對于學生來說是展示四年學習成果的極好機會,即使對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也逼著他在最后階段“沖刺”了一回,同時對查閱文獻、科研、獨立工作等各項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對于畢業論文不要輕言“放棄”。已有許多高校老師為此憂心忡忡,他們呼吁,重視畢業論文注水現象。
在學生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必須注意到論文“抄襲”是個嚴重的道德問題。論文打假要多管齊下,首先要鏟除論文造假的土壤,扭轉審核不嚴的局面。指導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的檢查工作,對論文選題、內容、質量嚴格把關;其次,形成規范化的激勵和制約措施,對優秀論文要激勵,對注水論文要嚴懲。上海師范大學的一些學院就構建了“畢業論文質量跟蹤和監控體系”,師生相互評分,老師指導學生論文次數和學生論文寫作的優缺點、創見等都寫在了評分表上,促進了師生之間的雙向監督。
一篇優秀的畢業論文能為大學生涯畫下圓滿的句號。從中體現的,不僅是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還在于對人格的塑造。
1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在研究型教學中的地位
歷史學是典型文科專業,在其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文科共性問題,如: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知識性課程較多,方法論的課程很少;教學手段單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多重科研而輕教學,教學內容陳舊等。這些包括歷史學在內的文科專業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來常常為學界所攻詰。毋庸置疑,在這種僵化陳舊的教學模式下,人才培養質量很難保證,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也極為堪憂。許多高校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不斷通過推動教學改革來扭轉這種局面,力圖將研究型教學落到實處。總體看來,業已形成的規范性認識將“研究型教學”定位為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要有課題(專題、問題),師生共同研究、共同討論;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而學生自主鉆研;三是實現知識的“內化”,通過體驗,提升素質和能力。基于上述特點,很多高校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個層面展開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課堂教學改革是主要發力點。從教學氛圍的培育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主體的互動到課堂效果的評價;從教學過程的優化到教學手段的更新,探討不可謂不全面,不可謂不細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關研究學者,考古鑒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極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相較而言,對于課外實踐這一環節卻長期疏于關照。古語有“紙上得來終須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之說,特別是對于歷史這門偏于理論和知識的學科,更是需要注重實踐,否則所謂研究型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精神,自主鉆研、自主創新,這種能力的培養只通過課堂是很難實現的,實踐環節不可或缺。人的能力總是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方能實現“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于聽到的信息能記住25%,對于聽且看到的信息能記住45%,而對于聽到、看到且做過的事情則能記住70%。也就是說,雖然課堂有內外之分,但卻不應割裂開來,唯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教學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方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對于學生來講,課外實踐活動的實現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參加甚至主持課題研究,或者自發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即便是做一些兼職也可視為實踐活動的一種。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課題研究從目前來看對于本科生而言機會還是比較有限,而自發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兼職目的性不強且隨意性很大,這都難以收到實效。在這種情況下,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見習、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2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事實上,歷史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確的認知的。但是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這種認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沒有落到實處,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培養大綱要求,歷史學本科專業在課堂教學之余,還設置有固定時間安排的實習活動,包括課程見習和綜合實習兩個方面。課程見習,顧名思義是針對于特定課程所安排的實習,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一般要安排至少兩天的單科實習。綜合實習,又稱為綜合認識實習,即提供給學生一個較長時間(一般為7天)去校外開展實踐活動。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綜合實習,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過重返歷史現場、開展田野調查,將文本知識與現場實況互為映證,使枯燥乏味的文字變為立體形象的鮮活材料,從情感上和學理上更為深刻地感受歷史背景、認知歷史事件,進而將所學知識與身處的社會、自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內化的體驗。這樣一種設置和安排,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一個平臺。
這樣一個平臺如若搭建規范完備,就能夠將合作性、問題性、實踐性三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實習環節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幾無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統教學理念的慣性作用,“重理論而輕實踐”,高校管理層面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和支持,比如實習經費安排比較低難以有效開展活動;二是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課題、論文”至上的傾向依然比較嚴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實踐教學;三是院系在運作中對于師生安全顧慮過重,往往簡化甚至改變實習形式,當下一種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實習活動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從而規避責任,但實踐活動卻變成了旅游觀光。實踐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畢業論文寫作,其設置的目的在于檢驗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知識、思維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將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習的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但是近年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聲討之聲不絕于耳,有部分學者甚至提出廢止這一規定,其原因就在于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的論文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傷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各高校也紛紛采取舉措,力圖改變這一現狀,如進一步規范論文寫作流程和制作要求,嚴格論文的考核和評估,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等。
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必要準備,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檢驗。通過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綜合發展。而且,畢業論文設計整體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學質量,是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因此,加強學生畢業論文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論文質量,對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亦具有重要意義[1]。
近年來,各高校院系結合本專業特色,在畢業設計選題、指導教師培養、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2,3]。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報道了它們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但相關報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為主[4,5,6],而關于醫學院系特別是護理學院系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方面所做的報道卻較為鮮見。近年來,我們結合護理學專業特點,對2001級、2002級、2003級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管理,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綜合能力為目的,通過施行舉措,在督促畢業生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論文寫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本文將對這些舉措進行介紹,以期為今后此項工作的開展提供適當的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和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學時相對壓縮,使學生在橫向知識體系加寬的同時減少了專業知識的深度,加上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使畢業論文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7]。其突出的問題有3個:
1.思想重視不夠
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的不斷發展,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方面的工作量隨之增加,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資源趨于緊張。大多數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的同時還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因此,思想上不重視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在指導時間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濱州學院為例,指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關鍵詞:應用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問題;對策
一、引言
畢業論文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強調,“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1]1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14]14號)也指出,“畢業論文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各校要加強對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指導和評審,使之對學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1]11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為畢業論文選題和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導向。教育部2012年的《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標準》進一步指出,文科專業的畢業論文要有50%左右的選題與實踐性、應用性掛鉤,該標準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論文提出了具體的指標。本文以濱州學院英語專業2014—2016屆的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二、存在的問題
《大綱》規定“畢業論文一般應用英語撰寫,長度為3000~5000個單詞,要求文字通順、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有一定的獨立見解。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1]11筆者以此為標準,對英語專業2014—2016屆的畢業論文進行系統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