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文學核心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中對必修課程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在寫作方面指出學生要能夠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且課外練筆的字數從不少于一萬字變成了不少于兩萬字,從自主寫作的學習標準可以看出當今對高中生的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隨高考的各種改革,高中語文作文的寫作問題愈顯突出,寫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當前改變作文現狀的棘手問題。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出高中語文寫作資源探索存在的不足及其意義,探索有效的寫作資源開發策略,更好地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效率。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寫作;資源探索
一、高中語文寫作資源探索存在的不足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長期處于呆板狀態,課程資源的開發似乎是國家層面的問題,與師生毫不相干,這就使得一些本該進入課堂的課程資源被忽略甚至無視。寫作資源的探索也面臨同樣的困境,盡管學生在課堂的自主性大大提升,但是在寫作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方面師生都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針對作文資源開發的不足之處,探索高中語文寫作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寫作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新要求。高中語文寫作資源的有效探索在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新要求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中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積極運用而表現出來的能力和品質,并且提出課程資源開發是一項重要任務。由此可以看出,新課標對高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生積極參與高中語文寫作資源的探索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與水平,而且實現了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摘要]針對經濟及相關學科文獻出版數量龐大的現狀,本文利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1996—2007年廣西大學政治經濟學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引文情況進行統計調查與分析討論,試圖通過統計分析掌握經濟研究文獻需求及利用的規律,為館藏經濟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客觀依據。
[關鍵詞]碩士學位論文;引文分析;文獻需求
引文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科學文獻的各種引證現象進行分析與評價,以揭示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它們之間的關系及其規律性的文獻計量學方法。通過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引文的統計與分析,可以反映出研究生對文獻的吸收能力和創新水平,掌握其對文獻的需求特點。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分析博碩士學位論文引文的文章,但是有關經濟學科的學位論文引文的研究還未見報道。經濟學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社會科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經濟及相關學科文獻出版的數量龐大,高校中普遍設置有經濟專業,研究生招生也很強勢。因而有必要通過引文統計與分析,以一斑窺全貌,了解和掌握經濟學科文獻需求及利用的規律,為館藏經濟文獻資源建設提供客觀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996—2007年,由于個人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使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式及讀者對圖書館利用的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統計的時間段選取能反映讀者使用文獻的規律和未來的趨勢。本文調查統計的樣本來源于廣西大學商學院1996—2007年提交給圖書館的政治經濟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印刷文本,選定的論文題名頁上學科一欄皆標識有“政治經濟學”。具體統計方法是把每篇論文的題目、年代、引文數以及每條引文的類型、語種、年代、期刊引文的刊名等列在Excel表中,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辦公自動化工具進行統計分析。一篇學位論文中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同一文獻,本文按其實際引用的次數計算,總計收集了139篇論文,總引文量為6323篇。通過引文分析方法從引文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引文年代等多角度進行了相關的統計與分析。
2統計結果與分析
摘要:結合校本文化、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中醫藥學生特點對中醫藥院校課程思政進行定位,并通過整合教材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創設思政情境、改革考核方式等途徑對大學語文課程思政進行全方位改革。
關鍵詞: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也是國家提倡回歸教育價值本源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各高校都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先后進行了課程思政改革。課程思政不是一門課或者一類特定的課程,它是一種教學理念,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其核心就是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各門課程的特點,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政教育,從而使各門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隨著課程思政建設向縱深推進,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應該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實際,結合中醫藥院校特色及學校辦學理念,挖掘大學語文的隱性思政資源,積極探索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
1大學語文課程的優勢與價值
目前,大學語文課程在中醫藥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一方面,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比較模糊。在二級學科目錄上其名稱是“課程與教學論”,這是歸屬于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這種學科定位和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存在較大差距,沒有突顯大學語文品味文學經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而僅僅把它作為一門考查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基礎性課程,這使大學語文與專業課相比處于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大學語文作為公共課的地位不突出。在中醫藥院校中,大學語文既沒有思政課程的權威性,也沒有大學英語的實用性,課程學時較少,且只開設一個學期,這使大學語文自身優勢與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重視與挖掘。
1.1大學語文蘊含豐富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畢業論文撰寫規范要求》
1內容及要求
1.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1.2摘要與關鍵詞
內容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是必然趨勢。文章結合國家戰略需要、新文科學科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升級改造的需要,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西安工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研究對象,從培養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平臺、師資隊伍、評價制度等六個方面探索了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西方提出的一種把創業和創新兩種教育融為一體的旨在培育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理念。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興起于上世紀末,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創生起步階段(1999年至2008年)、推廣發展階段(2009年至2014年)、深化改革階段(2015年至2018年)[1]。縱觀近20年中國高校雙創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雙創教育內涵、雙創人才培養、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雙創教育模式、雙創教育體系等熱點問題。在“中國知網”中以“創新創業”為關鍵詞搜索,得到24627條記錄,對這些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在學科分布中沒有出現中國語言文學。在“中國知網”中以“漢語言文學創新創業”為主題搜索,共搜索到17條結果,發表時間分別為2014年1篇,2016年至2018年各2篇,2019年3篇,2020年4篇,2021年3篇。以“漢語言文學創新創業”展開全文檢索,共搜集到文章5642篇。這個統計表明在近二十年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較多著眼于實用性更強的理工科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或是整體研究,漢語言文學等人文學科,因為學科本身實用性較弱,對于創新創業教學的研究與探討也相對較弱。因此本文主要就西安工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雙創教育進行個案研究,探索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路徑。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雙創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國家政策對“雙創”教育的重視
國家有關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等文件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設立國家平臺、訓練項目等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由此可見國家對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