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現代牧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進一步加強畜牧工作情況交流,推進畜牧信息調研和宣傳工作,提高畜牧工作科學決策化水平,增強市直畜牧系統干部職工學習力和執行力,特制定本信息工作考核辦法。
一、考核范圍
市局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二、信息內容
(一)各級黨委、政府重大工作決策和部署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二)畜牧工作的成績與經驗,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采取的對策和建議;
在*年度中,草原學會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黨的十六大精神,抓住“十一五”發展的新機遇,提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充分發揮學會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結合草原建設實際,努力營造科技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學術氛圍,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保證了我區今年草原建設各項工作圓滿完成,現將學會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業務工作:
1、技術培訓:我學會集團會員草原總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各地(州)縣(市)草原站,無償對當地基層草原站的專業技術干部和農牧民廣泛進行草業新技術的技術推廣和培訓。例如:今年年初在和田地區對全地區各縣草原站站長進行了草原生態調查技術規程的現場培訓;7月又利用在阿勒泰地區進行草地資源調查的機會,為全地區草業系統的技術干部做了“3S”技術的講解授課,使當地草原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了解到了世界最新的草業發展新技術,
這些培訓在當都取得了很大的反響,收到很好的效果。
2、送資料下鄉:今年年初我學會利用冬季時間專門抽調專業技術干部編寫、印刷了近10萬份《*草原合理利用與建設保護》的科普宣傳讀本,分別發送到裕民、額敏、托里、和布克賽爾等牧業大縣的基層草原站干部和農牧民手中,為基層草原站技術干部推廣先進的草業發展與合理利用技術,為農牧民學習掌握科學種植,養殖技術提供了實用的幫助。
3、開展調研工作:今年3-4月,按照*畜牧廳的安排,我學會選派專業技術干部先后赴北疆、東疆等地區進行了為期60天的調研工作,重點調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牧民增產增收以及畜牧業由傳統生產向現代生產方式的轉變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好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為畜牧行業的主管部門制定總體的科學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秋季在畜牧廳領導帶領下,還組織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區業務領導前往甘肅、內蒙古、青海、陜西四省區進行了“退牧還草”項目工作經驗的學習和考察。
論文關鍵詞:草原退化;生態系統
論文摘要:針對草原生態系統日益惡化的趨勢,提出了實現草原生態建設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草原畜牧業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經營的畜牧業,因此天然草原的優劣和豐欠程度決定著草原畜牧業的興衰。建國初期,我省牧區草原狀況相對良好。60年代末牧區開始發生草原退化現象,隨后愈演愈烈,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近年來甘肅省90%的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30%的嚴重退化,導致牧草產量、品質下降,載畜能力降低。如何解決日益尖銳的草畜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草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直接關系到牧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
1草原退化原因
草原退化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是人類對草原生態系統長期的嚴重干擾,導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壞,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最終失去平衡。
1.1超載過牧超載過牧是不顧草原第一性生產的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規模和放牧頻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長期超過牧草再生量,實行掠奪式經營所造成的。在草原退化的情況下繼續增加牲畜數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原退化→牲畜繼續增加→草原加劇退化的惡性循環。據調查天祝縣的牲畜數量由60年代的17.40萬頭(只)發展到目前的64萬頭(只),增長了2.70倍,畜均占有鮮草產量由7622.90kg下降到2081.04kg,超載23.85%,所以,沒有不良的草原,只有不合理的利用制度和方式。
一、抓自身建設,思想堅定,作風扎實。
打鐵須得自身硬,他始終將自己擺在一個者的位置上,堅持學習,嚴于律己,在中磨練、提高自己。他不滿足于上水校中專時所學,為了系統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他除了自學,參加各種形式的業務外,百忙之余,報名參加了寧夏農學院工程專業的自學考試,并以刻苦的精神和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他又參加了中央黨校本科班的函授學習。他深知,現代化的企事業單位需要有現代化意識的人來管理,掌握和運用計算機是大勢所趨。論文百事通在他的呼吁下,管理處逐年擠出資金,培訓人才,購置設備。幾年來,處共購買計算機12臺,培訓計算機操作人員達30多人次。他本人積極帶頭參加學習和實踐,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了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識,他自費訂閱了《建筑技術》、《工程施工與管理》等專業雜志,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他并且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結合實踐寫出了論文《河冬灌區渠道滑坡治理措施芻議》,發表在《寧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為管理處思想政治研討會的理事,他思想活躍,積極,每年都能提交論文。對于下屬,他言傳身教,促其進步。
二、抓工程建設,把質量當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頭禪所說:工程是百年大計,要“銅幫鐵底”。他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十幾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滾打,使他練就了一副過硬的識假打劣的本領。經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項工程沒有一項不合格,其中:獲得處優良工程的不下20項;馬蓮渠改道工程、漢渠南干溝涵洞工程、貢碑溝涵洞工程、秦渠紀家湖涵洞工程、農場渠砌護工程、水利廳院落改造及道橋工程等獲得了水利廳優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處培訓大樓工程被評為自治區優良工程;在1998年的紅三干渠12標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強管理,狠抓質量,使該段被評為優質工程,受到了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指揮部的嘉獎。多年來,他總結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關”的施工經驗,即早安排、早勘測、早設計、早施工,堅持定方案、定任務、定人員、定資金、定時間,嚴把設計、審核、驗收關。嚴格實行工程建設法人制和項目責任制,積極配合實施監理制。他注重規范管理,每項工程都要求簽訂,層層把關,按章操作,嚴格施工。他堅持原則,鐵面無私。他的只看質量不看人情的嚴厲態度,使許多施工人員不寒而栗。他不分晝夜,堅守工地,為管理處贏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譽。
三、抓制度建設,科學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隊以后,打破舊框框,建立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訂了詳盡的《工程施工規范》等,并帶頭嚴格執行。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對河北省壩上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分析,指出壩上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回避其劣勢,充分挖掘其潛在優勢和比較優勢,走特色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在文章最后具體指出了發展思路。
關鍵詞:河北省壩上地區縣域經濟特色化
河北省壩上地區包括張家口市的沽源縣、張北縣、康保縣、尚義縣、塞北管理區、察北管理區和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這些地區工業相對落后,對外經濟聯系也遠不如其他地區那樣便捷和密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已成為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滯后區”。
但壩上地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比較優勢。因此,壩上地區在謀求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立足于這些天然的資源優勢,從傳統產業中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從傳統產品中篩選優勢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戰略產業和名牌產品,將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以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成為學者們關注的問題。
論文百事通
本文在分析河北壩上地區的資源優勢和不足基礎上,認為壩上地區應該把發展生態經濟、走特色經濟之路,作為培育壩上地區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牧、林業和生態旅游,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進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