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考察報告

      小學考察報告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小學考察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小學考察報告

      浦江縣小學教育考察團赴溫州學習考察報告

      浦江縣小學教育考察團赴溫州學習考察報告

      浦江縣研培中心于錫陽

      10月13日~15日,浦江縣教育局組織全縣小學校長及部分教辦主任一行共30余人,赴溫州市實驗小學和溫州市蒲鞋市小學進行教育考察.本次考察的重點是校本教研和學生評價問題.考察團實地考察了兩所學校,聽取了有關專題介紹,在以下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校園充滿朝氣和人文氣息

      溫州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創設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體現在辦學目標上是"辦學品位化,校園生態化,教研特色化,管理人性化".確實,一走進溫州市實驗小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關注世界,關愛生命"八字校訓.半天的參觀訪問,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學校處處洋溢著一種蓬勃的朝氣,到處充滿著人文氣息.校園里綠草茵茵,小橋流水,典雅寧靜;校園一角的兒童樂園,充滿童真童趣,情趣盎然;別致的教學長廊,新穎的餐廳設計,分明可以看出他們的匠心獨運.圖書館,科學館成了同學們遨游書海,探索科學的好去處.每到下午第三節課,音樂室里琴聲繚繞,舞蹈室里舞姿婀娜,書畫室里揮毫潑墨,電腦室里暢游網絡,籃球場上龍騰虎躍,游泳館里蛟龍出水,校園真正成了孩子們向往的學園,花園,樂園.特別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學校里到處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別致新穎的課桌設計,五彩繽紛的餐桌顏色,充滿溫馨和睿智的提示語言等等.如:食堂里的"小主人,別忘了帶我回家","你愛干凈,我也是",操場邊的"來學,來玩,來創造",體育室的"我運動,我快樂,我成長",棋室的"后為棋之最,兵也不遜色",電腦室的"遨游在信息樂園,我就是快樂的",美術室的"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等等.真可謂是于細微處見真情,時時處處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二,校本教研工作做得扎扎實實

      點擊閱讀全文

      梅嶺小學赴寶應學習考察報告

      為學習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新路子,10月10日,區文教局組織各中小學校長、支部書記及分管教育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赴寶應參觀考察。這次學習考察組織嚴密,內容豐富,我們跟隨考察團邊看邊議,深感受益匪淺,體會良多?,F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概述

      1、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寶應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實施情況,學習其先進經驗。

      2、此次考察的學校有:山陽中心小學、山陽初級中學、范水鎮中心小學、郭橋初級中學。

      3、此次考察的形式主要是:參觀校園,聽取校領導在教學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并與他們就學校管理方面的困惑進行面對面交流。

      4、對寶應教育的總體印象:無論是聆聽幾所學校校長的講話還是深入參觀他們學校,都能感覺到他們“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人本發展理念,有明確的“規范化——特色化——品牌化”辦學目標。不管辦學條件如何,都努力在學?,F有的條件基礎上追求獨樹一幟的辦學特色。堅持從小事做起,精細化管理,重視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點擊閱讀全文

      中小學創優經驗考察報告

      鞍山市教育局組織臺安縣、岫巖縣部分中小學書記和黨務工作者15人,于2004年4月20--26日,考察了華東(滬蘇浙)五市部分學校,圍繞學?!叭齻€文明”建設、基層黨建的主題,通過看資料、聽經驗介紹、觀摩課堂教學、實地參觀等形式學習考察,進行教育文化交流,與考察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盡管這些學校性質、學歷教育層次等各不相同,且我們的考察還帶有“走馬觀花”性質,但我們從中還是能強烈地感受到華東沿江地區教育的優勢,感受到學校黨建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綜合我們的所見所聞,華東當地學校教育有著以下一些主要特點和成功經驗:

      一、立足實際,開展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工作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近年來,當地學校德育工作以當地教育局制定的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意見為指導,以《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主要內容,以“讓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為主題,以“改陋習、樹新風、爭創文明校園”活動為切入點,以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為目標,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績。

      1、強化一個理念——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最重要的素質

      上海復旦長新中學戴校長說:“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和能力素質不合格是次品,身體素質不合格是殘品,思想品質不合格則是危險品?!币虼?,各學校在工作中強化了“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最重要的素質”的理念,確立了“不重視德育的校長是不稱職的校長、德育工作抓不出實效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的觀念。

      2、圍繞一個中心——三級道德教育試點工作

      為貫徹浙教工委[2003]32號精神,根據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遂昌縣制定了以“讓道德教育回歸生活”為主題的三級道德教育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向全縣中小學教師征集“課堂教學如何滲透道德教育”為主題的德育論文,開展了對全縣中小學學生道德品質問卷調查,以及百名“教子有方”優秀家長的評選活動。各校結合實際確定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子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如:學生搜集誠信小故事,編成小故事小冊子;誠信小衛士簽名活動,并將道德教育試點工作延伸村一級;開展了“3211”活動(尋找中國人三件了不起的事,尋找遂昌人二件了不起的事,發現學校一件了不起的事,自己做一件了不起的事)。

      點擊閱讀全文

      市區第三批中小學校長赴上海學習考察報告

      市區第三批中小學校長赴上海學習考察報告

      濰坊市教育局學習考察團

      一,基本情況

      200*年4月10日至16日,市教育局組織市區第三批中小學校長一行74人到上海師范大學師資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考察培訓.期間,全體學員分別聽取了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景揚,上海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夏惠賢,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上海演講學會會長劉德強,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教授謝詒范,上海市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張錦堂,上海師大師資培訓中心高級講師宋蔚雯,上海格致初級中學校長曹跟林,上海實驗小學校長楊榮,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中學校長李文萱,盧灣第一中心小學校長程華,萬航渡路小學校長張雪等著名專家,校長的報告,實地考察了上海格致初級中學,上海實驗小學,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中學,盧灣第一中心小學,萬航渡路小學等名校.學習期間,參訓的校長們還進行了兩次小組討論交流,一次全體總結交流活動.

      上海之行,使我們對教育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獲得了新的啟迪.此次考察培訓,內容豐富,既具超前性,理論性,又具實踐性.通過考察培訓,為市區中小學校長提供了與教育專家直接交流,對話的機會,搭建了深入上海名牌學校親身感受,體驗,學習的平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專題報告,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期間,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認真聽課,學習,勤于思考,交流,在與學者,專家的思想碰撞中,學習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同時,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加深了認識和了解,為今后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主要收獲

      點擊閱讀全文

      民國時期高等教育的演變

      1931年三四月間,教育部、行政院分別致函國際聯盟秘書處,請求委派歐洲專家來華考察。于是,同年9月,國聯教育考察團來華。按國民政府邀請之意,考察團來華是為了幫助“擬定并實施中國政府所頒布的改造中國的計劃,以期促進中國教育制度之改善”[4]1。據此目的,考察團于1931年9月至12月間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河北定縣、杭州、鎮江、無錫、廣州等地考察教育管理體制、學制系統、教育財政、教學組織、各級各類教育、師生關系等方面情況;并于1932年出版總計15章222頁的考察報告———《中國教育之改進》。該報告檢討中國教育狀況,提出不少改進建議。如考察報告指出中國小學教育普及率太低,小學生多是富家子弟;中等教育方面則未重視職業教育。針對于此,報告建議中國政府應推行免費義務教育,在中學開設職業技術課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高等教育有著不少問題,國民政府痛斥這些問題是造成國家缺乏建設人才的主因,故考察報告第三章對高等教育作了份量較重的檢討,篇幅約計58頁。而對考察團的檢討,政府高層和教育界人士很關注。如在考察報告撰述完畢后,戴季陶和朱家驊兩位政要為之作了序,蔣夢麟[5]、任鴻雋[6]、李建勛、羅廷光[7]、廖世承[8]、張佛泉[9]、尚仲衣[10]、黃問歧[11]、章光濤[12]、許恪士[13]等人撰寫了評論文章。從這些文章看,當時政界人士的褒獎較多。如考試院院長戴季陶稱贊考察團提交的報告書“對于各級教育之制度方針與乎其內容之剖析”,有著諸多精到處。[14]教育界人士對考察團開展的考察則提出了批評。如認為考察團僅在中國東部地區作考察,考察范圍有限;認為考察團開展的檢討意在推動中國教育歐洲化。不過,在考察團檢討高等教育方面,教育界人士不吝贊譽。1933年,署名為“青士”的學人撰文說,考察團提出的意見很有價值,值得參考[15]。同年,李建勛說,除大學教授由教育部任命以及取消學分制的建議“尚有討論余地”外,考察團提出的其他建議“均為改良吾國大學教育之良策”,倘若政府當局“照此方策進行,則吾國大學教育不能蒸蒸日上者,吾不信也”。[1]167事實上,國民政府在改造中國高等教育時的確參考了考察團的意見。

      考察團對中國高等教育狀況的檢討

      如前所述,國聯教育考察團重點考察了中國高等教育狀況,并在考察報告第三章中作了檢討。其中,該章第二、三節批評了中國大學分布失衡、高校間缺乏分工合作、課程設置不合理、學分制實施不當、教師聘任不規范、招生缺乏嚴格標準、過于注重講授法、教材內容過于西方化、學生太過放任等問題。第四節提出了設立全國大學會議、促進大學間分工合作、加快發展理工科學校、以考試制代替學分制、規范教師聘任、成立大學教授會議、組織大學統一招生考試、試行大學畢業考試、厘定大學課程標準、編寫本土化的大學教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建議。從這些內容看,考察團較系統地檢討了中國高等教育狀況。值得一提的是,在檢討時,考察團依據國民政府希望加強調控教育及增進中外教育交流的意旨[4]1,積極引介歐洲教育經驗。如考察團建議由大學教員、大學行政人員、社會知名人士及教育部官員組成全國大學會議,并由該會職掌“決定各區域應設國立大學之數目及種類”、“大學教育經費之分配,并規定付款之條件”、“校長及教授之委任”、“厘定關于人員之安置,教職員之薪俸與進級”等事務。[4]194-195該建議就把英國設立大學撥款委員會及法國設立大學評議會的作法介紹到中國。[16]考察團建議中國大學取消學分制,實施畢業考試,考試及格的學生“方能畢業”,該建議則與英、法、德各國推行的中學畢業考試制度相近。[17]1-2從檢討的內容看,考察團看出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國高等教育的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也有針對性。如考察團對中國大學分布失衡的批評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疾靾蟾嬷赋?中國大學分布“雜亂無章”,東部地區高校過多,而其他區域的學校較少;“在同一區域內常有多所大學,諸大學間亦無合理之分工”??疾靾F認為,這種不合理的高校分布如不消除,“有效之大學制度實無從興起”。[4]160-196從1931年的情況看,考察團的批評是正確的。因為這一年,東、中、西部地區分別有76、21、8所高校。其中,上海一地就有23所高等院校,超過西部各省總和。[18]再如,考察團檢討中國大學課程的問題也是一個突出例子。報告指出:中國大學課程有三點問題。第一,用學分制組織課程,使得課程支離破碎,學生的學習缺乏整體感;同時,一些學生拿滿學分后,即以能畢業為由,“將該學科束之高閣”,不再認真學習。[4]178-180第二,許多大學將某一學科分為“若干不同之學程”,希望把該學科的前沿成果介紹給學生,這使得基礎科目未受到重視。[4]180-181第三,許多大學教材過于西方化,這將使得中國“民族文化必致墮落”,使得學生脫離本國實際。[4]181-184考察團遂建議中國政府應重視基礎科目、推動教材本土化。[4]205此外,考察團對中國大學招生的批評也很有見地。報告指出,中國大學招生缺乏統一標準。如“被此校淘汰之學生,往往因他校之條件不甚嚴格,得以考入肄業,若再被第二校拒絕,尚有第三校可以收容”,這種招生辦法產生了嚴重后果。首先,大學為了招滿學生,降低招生標準;這使得教學工作“降格以適合學生所能達到之水平線”,進而大學的辦學質量下滑。其次,由于招生標準寬松,許多入校學生不合格,他們也不認真學習,學校就無法培養合格人才。鑒于此,考察團提議,中國政府應試行全國大學統一招生考試,以提升大學生質量。[4]174-175具體作法為:管理上,“教育部特派之大學教師及教育部代表組織一委員會主持”,并由該會“確定錄取標準”;考試上,政府部門把“投考一切國立大學之學生于一處而行之”,或“分大學為數組而行之”;錄取上,“投考學生應敘明其所愿入之大學,考取之學生,則按照各校設施之方便及其在考試中之名次,分配于各大學”。[4]204從這些內容看,考察團的提議有著較強的針對性。

      考察團來華考察對民國中后期高等教育演進的影響

      由于國聯教育考察團認清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若干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有著針對性,故考察團來華考察對民國中后期中國高等教育的演進產生了影響。影響較大者為以下三方面。

      (一)推動了民國中后期西部高校的發展1931年前,西部高校稀少,國內教育界人士也很少討論西部高教。但國聯教育考察團提交報告書后,教育界人士的相關討論增多,并形成兩派。一派贊成考察團的意見,認為應均衡發展中國高校。一派認為沒有必要對中國高校布局作調整,而應讓各地根據自身的物質和文化條件自行發展。[19]而對這兩派意見,國民政府采納了前者,即按國聯考察團的批評,均衡發展中國高校??箲鹌陂g曾任教育部長的陳立夫就于1972年回憶說:針對戰前國聯考察團批評中國大學分布不合理問題,戰時教育部發展高校“注意合理分布的原則”,并“將大學的文理法三學院合成為綜合大學,在后方分區設置;將農、工、醫、商、教育等專門學院由大學分開就各地區需要分別設置”。[20]65戰后出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也說,國聯考察團曾批評中國大學地理分布“雜亂無章”,故戰后教育部對高教資源分布“作相當合理的配備,以奠定整個國家未來教育發展的基礎”。[21]具體來講,1932年后,國民政府采取了兩類措施發展西部高校。其一,為促進大學分布均衡出臺政策。1936年,國民政府頒行《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規定:“國立大學及國立專科學校之設立,應注重地區之需要,以維持各地區人民享受高等教育之機會均等,而促進全國文化之平衡發展。”[22]2871938年,《戰時各級教育實施綱要》規定:“對于各級學校教育,力求目標明顯,并謀各地平均發展”。[23]14同年,教育部擬定《??埔陨蠈W校分布原則》,規定:國立大學將“就全國地域予以適宜之分布”,師范學院以分區獨設為原則,農、工、商、醫等獨立學院就各省需要分區設置。[24]711-712其二,在西部地區新設高校?;驅⑦w入西部的部分東中部高校改組,留在西部辦學;或在西部地區新設國立高校,或將西部省立高校改為國立高校,批準成立省立和私立高校(參見表1[25]588-794)。而通過創設,近現代中國大學分布失衡問題紓緩。1947年,西部高校增至50所。[25]578-587高校的分工也較明晰。如貴州省有綜合、醫學及師范三類高校,甘肅省有綜合、師范、醫學、工學四類高校。

      點擊閱讀全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