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藥學導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在藥學專科專業畢業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和實習單位監管脫節
畢業實習的場所一般要求選擇縣級以上(包括縣級)醫院藥劑科和具有一定規模和經營能力的藥品批發及零售企業(社會藥房)。實習內容要求較為全面,但是由于學員的工作崗位相對固定,實際完成實習任務的情況并不理想,醫院和社會藥房兩方面實習很難兼顧,實習任務基本上只能完成本單位尤其是本崗位包含的內容,實習內容很不全面。
2、畢業作業選題
基本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但是實際應用價值不高。調查報告一般比較少,文獻綜述和專題論文比例大。筆者從2004年指導大慶電大藥學專業2002春季學員畢業作業至2011春季學員共指導86人次,發現調查報告占比為12.7%,文獻綜述類40%、專題論文47.3%。調查報告太少以致沒有,這從2011秋季和2012春季藥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表中可以驗證。以下是2011秋季和2012春季學生一些常見的藥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淺談藥品的儲存與運輸;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介紹;淺談普奈洛爾的藥理作用和用法;中草藥甘草解毒的作用機理淺析;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因素分析;淺談中草藥常見的不良反應等。主要原因是調查報告耗時長,工作量大,需要配合的調查者也多,這樣的任務對于一個在職、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的學員來說,是很難保證質量完成的。
3、畢業作業結構
摘要:隨著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的迅猛發展,生物化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其涵蓋內容越來越多。為適應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要求,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在不斷改革。文章介紹了從案例引起學生興趣、重復重點內容、加強師生互動、重點章節小結、設計思維導圖、自主實驗課堂的設計與實踐到多元化考核等生物化學教學各個環節的一些體會。結果顯示,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進,既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促進師生交流,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自主設計實驗課堂
生物化學是一門醫藥學的必修課程,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所以生物化學課程應盡量提前,但應在有機化學課程之后,或與有機化學課并進;是病原生物學、內科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因此應先打下較牢固的生物化學基礎,并盡量加重生化課的分量,同時避免后繼課程相關內容的重復。生物化學以其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名詞繁多,各種代謝過程復雜繁瑣,堪稱生物學科中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之一。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喜歡聽課,樂于參與,積極討論,學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始終關注的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要學會主動培養自己發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為此,我們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良好的效果。
1案例引起興趣,穿插前沿科研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進入本科醫學院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被動,學習自主性差,學習方法機械、呆板,對所學知識不求甚解,知識基礎不扎實、牢固[1]。首先我們的第一堂課,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力,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一些和生活相關案例可以引起學生較大興趣,可以通過課前提問或課后留問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力。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電泳圖譜用于診斷冠心病、轉氨酶用于肝病診斷、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診斷等的原因是什么?乙酰膽堿酯酶抑制藥可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講到DNA的二級結構模型時,可由雙螺旋模型的提出者Watson和Crick講起,設問他們由此發現獲得了什么重要科學獎項,并可以借機講一下當時諾貝爾評獎時的小插曲:因論文太短致使評委間產生分歧,最終獲獎說明了科學發現主要在于其價值而非論文長短。教學效果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水平,也與任課教師的嚴格要求密切相關[2]。本課程結合最新進展,涵蓋動態與前沿知識。介紹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歷年與生物化學發展相關的諾貝爾獎成果,適度地超越教材,查找教材以外的重大事件等必要教學資源并合理組織教學。比如我校老師研究的命運分子cNumb在原腸期胚胎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基因和編碼蛋白的基本生物學特征,就是利用原位雜交技術檢測cNumb基因在原腸期雞胚中的表達情況,同時應用生物學軟件和在線平臺對cNumb基因及其編碼蛋白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3]。以及碘-淀粉法、Bernfeld法和ESP-G7速率法3種方法檢測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的差異[4],結合實驗課題讓學生對酶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組織學生對研究熱點進行查找資料,了解基礎點,分組討論,解決教師預先給出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討論甚至爭論,學會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參加本科、研究生校內外的學術活動,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2重復重點內容,引入PBL教學促進師生互動
【摘要】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一次綜合考核。本文以高職藥學專業為例,就藥學高職生在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職藥學;畢業設計;問題;改進策略
高職藥學專業以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掌握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的知識和能力,面向生產和營銷第一線,直接從事藥品生產、質量控制和產品銷售等工作,具備較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技術型人才為目標[1]。其人才培養為“2+1”模式,即前兩年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畢業前一年進行頂崗實習,一般高職藥學專業的畢業設計都會在頂崗實習的這一年完成。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可以完成理論運用到實踐,實踐再回歸理論的過程,以此升華對知識的掌控能力。然而,目前藥學高職生畢業設計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在設計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就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策略。
1.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選題不當
畢業設計題目的選取是成敗的關鍵性環節,也是畢業設計的起點[2]。題目的好壞直接決定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然而,很多學生自主選擇性較差,選題不當。主要表現為:設計題目選取與實習崗位脫節,造成后續工作超出能力范圍而完成不了;選題范圍過大,沒有將重點著重在某一個具體的點上,造成整個設計泛泛而談,落不到實處;或涉及的主要內容注重于基礎研究,將畢業設計理解為畢業論文等。
一、教學現狀
1內容多,學時少
中醫學概論教學內容多,醫學專業性強,涉及面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零碎、抽象,如望診、問診、切診的相關內容。中醫本科生300多學時的內容要在非醫學專業80學時講授完畢,并且這些專業的學生大多在一年級、二年級接觸這門課程,沒有經過西醫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對人體的解剖結構、組織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學的深淺度,成為一個難題。
2學習認識不足,方法欠缺
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及問卷調查發現,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甚至對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時產生疑問,如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只要學習好計算機編程就可以,體育健康專業學生認為練好自己的體育專項就行,學習醫學尤其是中醫學對其專業并不重要,對今后的就業也無幫助,因此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些學生雖然對中醫學概論感興趣,但認為需要記憶的內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從何學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中醫的思想精華,并在本專業中得以應用。
3實踐性強,操作難度大
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特提出“九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部屬單位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一、認清形勢,明確指導思想
當今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其實質是人才、教育的競爭。重視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科技發展的進程來看,衛生科技在“科教興國”戰略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21世紀將是以生命科學為主導,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世紀。衛生科技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研究生教育擔負著為醫藥衛生事業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對發展衛生科技起關鍵作用。然而,我國的醫學研究生教育尤其是醫學博士生教育,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集中體現在我們培養的博士生知識面不夠寬廣、創新能力不夠,德育工作還需進一步改進。因此,我們應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的大局,從提高科技實力和迎接21世紀嚴峻挑戰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改革和發展醫學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部屬研究生培養單位,在全國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擔負著培養大批的優秀醫藥衛生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任務,而且要在改革實踐中起到示范作用。為此,在“九五”期間,部屬單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認真貫徹“立足國內、適度發展、優化結構、相對集中、推進改革、提高質量”的基本方針,在保持適度發展規模的基礎上,切實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以適應面向21世紀衛生事業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
二、改進培養工作,提高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