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自主設計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醫工結合是醫科、工科的交叉和融合。培養具有醫學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是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培養目標。畢業論文設計作為高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是鍛煉學生工科與醫科結合能力的良好機會。目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存在時間緊張、選題陳舊、創新不足等問題,為此,以醫工結合為契機,以畢業論文設計為抓手,充分利用學校醫學專業特色優勢,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理性選擇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并不斷優化指導教師的指導方式,切實推動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有所提高。結果表明,學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思維能力顯著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顯著提升。
[關鍵詞]畢業論文設計;醫工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意識
一、引言
醫工結合是醫科、工科的交叉和融合,是多學科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近年來,醫工結合逐漸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突破傳統學科設置,變革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徑之一[1]。徐州醫科大學是淮海經濟區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醫療服務的中心,醫學院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以培養交叉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多年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負責人及任課教師堅持以“以人為本,信息領航”為指導思想,一直致力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醫學、生物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畢業論文設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將教學與科研、生產結合,是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是高等學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2,3]。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具體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完成文獻查閱、資料收集、研究方案設計、實驗數據處理及分析、撰寫研究總結及論文等。在醫工結合的大背景下,畢業論文設計無疑是鍛煉學生工科與醫科結合創新能力的良好機會。然而調研發現,本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尚存在以下不足:(1)時間安排偏后,留給學生自主鉆研的時間較少[4]。(2)題目陳舊,缺乏與領域內最新研究動態的融合[5]。(3)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創新能力有待提升[6]。為此,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以醫工結合為契機,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例,利用學校醫學專業特色優勢,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合理、科學地擬定或選擇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并不斷調整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二、激發學生與醫科結合的創新意識
本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方案中強調“培養能夠在醫療衛生領域、科研部門、教育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智能醫學、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和提升學生與醫科結合的創新意識是實現醫工結合的良好開端,第一至四學期是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的黃金時間。為此,采取如下策略:
一、課程理念
1.關注學生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2.基于問題解決,面向真實生活世界
3.優化學習方式,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4.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發展
5.加強課程整合,發揮課程整體效益
摘要:針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時間短要求高的現狀,通過分析大學生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分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建立“創新課題-論文撰寫-科技競賽-畢業設計(論文)”全鏈條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和本科畢業生質量。
關鍵詞:SRTP;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本科教育
為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創新型高素養的畢業生為教學目標。自從清華大學1996年率先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簡稱SRTP)以來,國內其它高校也相繼推出SRTP科技創新項目,通過設立創新基金和本科生自助申報的方式鼓勵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開展科研訓練,提高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科研創新性,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2011年,教育部實施通過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擬通過該計劃的推行,促使高等院校轉換教育思想觀念及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能力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SRTP作為重要的科研訓練項目,以促進科研與學習相融合為核心,在科研實踐中完善已有知識和學習新技能,推動了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2]。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其它教學環節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全面培養學生文獻資料檢索、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能夠重點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形成科研邏輯思維,進一步鍛煉科研分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一步。因此,各高校重視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檔次。由于畢業設計周期有限,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高水平的畢業設計成為大學生的重要挑戰。若將SRTP創新成果及實踐經驗應用拓展到畢業設計(論文),將形成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緊密結合貫通的新模式,在培養創新意識鍛煉科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從而起到雙功能效果,實現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檔次及本科畢業生質量的目標。
一、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問題
許多高校在本科生入學時采取統一基礎教育培養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時根據學生興趣和選擇進入相關專業學習和培養,但仍然有大部分學生選擇了與所學專業不同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4]。鑒于各個專業的知識內容、表征方法、研究思路和應用范圍存在很大不同,很可能導致學生在完成SRTP科技創新項目后,在本來就時間短但要求高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階段需要重新學習所在專業的實驗操作方法、表征設備操作,從而出現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少、質量差等問題。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如下。
(一)SRTP課題與所學專業差別大。在SRTP課題選擇上,有相當一部分本科生選擇別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所接觸具體的材料制備和表征方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別,而對本專業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上,導致科技創新活動與所學專業知識脫節,影響專業知識學習質量及科技創新能力培養[5]。近兩年,發現不少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材料控制與工程的學生來材料化學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項目,很可能導致學生在SRTP進行過程中學到的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用不上。另外,SRTP一般是一個團隊(1~5人)成員分工明確但又共同協作完成項目,但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團隊成員有可能只負責項目的一部分,如收集文獻、材料制備、性能測試、數據收集及分析、結題報告撰寫等,因此,傳統SRTP科技創新活動缺乏對學生科研綜合能力的訓練。
綜合一般控制系統,基本上都是由檢測環節檢測信號,控制環節進行程序的運行和控制算法的計算,然后由執行環節去控制被控對象,達到控制目的。如我院電氣自動化2008級的一名學生,經過兩周的慎重選擇后,畢業設計題目選擇了“材料自動分揀系統”。該課題涉及到的知識包括傳感器技術、PLC、氣壓傳動、基礎電路等,對一名在校學生來說,想做出這樣一個畢業設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若成功,收獲也必然是巨大的。
教師指導和學生設計制作
每一屆的畢業設計環節中,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搭配都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一個優秀的畢業設計成果是需要師生通力合作的,而其中的重點仍然是以學生為主。畢竟畢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職業素質,達到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工作的競爭環境的目的。“材料自動分揀系統”的指導過程大概分為三部分:一是硬件設備的選擇;二是簡單控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三是整個系統的綜合調試。
1.硬件設備的選擇
在選擇硬件設備時,往往要面臨的問題是,系統中哪些功能是可以設計的,哪些功能是可以直接應用成品的。筆者指導學生選擇硬件的原則是優先選擇工程中實際應用的設備或元器件,如果我們能夠選擇到合適的成品元器件,就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以電源設計為例,電源設計是一個復雜而又簡單的問題,如果學生畢業以后想從事微電子行業,設計一個電源是很好的選擇。一個好的電源設計是很復雜的問題,主電路設計并不難,難點是相關保護電路、穩壓電路的設計。本設計中直接采用了模塊化電源。再如傳感器,現代工業中成型的傳感器產品很多,應用也很廣泛,本設計中部分傳感器采用了歐姆龍產品。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認真甄別,想辦法利用現有的一些資源,如實驗室現有設備,選擇最合適的一些元器件。對于實驗室沒有的,就需要查找相關資料,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學生進入各種專業網站和論壇,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展和專業知識的自主更新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簡單控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一高職復合材料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
①畢業設計時間短,與就業實習時間有沖突。高職復合材料專業按人才培養方案將畢業設計安排在第五學期,共八周時間。但這段時間也正是畢業生找工作,簽訂就業協議的時間。很多學生一旦找到了合適的崗位后,便立即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出去頂崗實習,例如12級專業就有20名左右學生與菲舍爾航空部件公司簽訂就業協議,提前進廠頂崗實習。學生不在學校,這給畢業設計指導帶來了很多的阻礙,指導教師只能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和學生進行聯系,無法進行面對面指導與交流,論文指導效果非常不好。有些學生離校后更換手機號碼,不主動和指導教師聯系,造成教師根本無法聯系上指導學生,更不要談就論文進行定期指導了。
②開展畢業設計的實踐條件不足。畢業設計的選題大致為復合材料成型與膠接兩個方向,學校雖然有一定的復合材料的成型和膠接的實驗實訓條件,但由于場地小,設備缺乏,無法滿足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要求,因此學生的畢業設計完成大多是參考相關文獻進行工藝設計,只是理論上的分析,不僅學生完成困難,而且沒有具體的工藝實訓過程操作,內容空洞。
2教師方面
①師資匱乏,教師指導壓力大。指導教師相對于學生的數量嚴重不足,教師指導壓力大,無法保證對每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有效的指導。畢業生忙于就業和實習,對于畢業設計不上心,加之高職學生基礎薄弱,專業論文撰寫的能力不強,所以老師指導起來更是壓力倍增。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同時還要完成相對較多的教學任務,往往會精力分散,指導學生又多,導致指導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