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人員對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路徑研究十分重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將德育滲透進美術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美術課程具有生動有趣、具體形象的特點,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有助于培養其優良的意志和品質,端正其思想品德等。該文探討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出加強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路徑。將美術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育德育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在美術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將德育融入美術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增強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充分發揮特長,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基于此,在初中美術課滲透德育,能夠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相關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義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當前,不同的行業都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和能力,素質教育因此成為初中階段的重要教育目標和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又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德育滲透至美術教學,有助于美術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教師要努力將德育滲透至初中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而培養出社會所需的相關人才。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美術教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
初中美術教育的形式以課堂授課為主,部分教師單純根據教材內容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效率不高,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既要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美術教學,又要努力將德育的相關知識滲透到美術教學,以此確保德育和美術教學的質量。如,在教授《新世紀暢想》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新媒體課件,將當前最新的現代科技成果展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展開大膽的想象,最后讓學生將自己想象中的科技發展成果呈現在紙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初中生在建設未來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紀暢想》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創作相關美術作品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2.將德育滲透至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
教師想要實現德育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將德育滲透到美術教育的每個環節。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定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授《花卉裝飾畫》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前通過互聯網收集花卉的圖片,在課堂上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這些圖片,同時說出這些花卉具有的相關寓意,隨后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開展學習與創作。通過這一方式,學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了解了花卉反映出的優良品質。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將德育滲透到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間接受良好的德育。
3.緊貼實際問題,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往往十分關注社會熱點事件或新聞,低碳、環保成為學生十分關注的話題。在《變廢為美》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鼓勵學生對這些廢舊物品進行再加工和創作,由此設計出風格獨特、主題明確的藝術品。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同時,樹立珍惜資源、節約材料的意識,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路徑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美術教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采用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對前沿美術知識與教育理念的學習,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探索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美術具有形象性、藝術性等特點,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展現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場景,并能以美術作品的形式向學生宣揚社會道德、人生價值、個人美德等。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使其在美術創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洗禮,進一步升華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1]。
2.巧用欣賞教學,滲透德育
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占據較多的課時,不同學期的美術欣賞課程要求不盡相同。美術欣賞課的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國內作品,而且包括西方作品,學生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可以了解到國內外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感受作品承載的深層次內涵與獨特魅力[2]。如,在《生動的小泥人》這節課中,學生不僅要欣賞泥人的美,而且要掌握制作泥人的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向學生詳細介紹我國古代和現代的泥塑作品,讓學生欣賞和分析這些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與樸素的創造精神,從而增強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引導學生欣賞國外的作品時,教師可以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圖1)為例,通過向學生介紹畫面的內容與作品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到和平的來之不易,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3]。
3.巧用實踐活動,有意識地滲透德育
實踐活動是美術教學的延伸,教師可以將德育滲透到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特定的節日舉辦書畫展,選取學生作品展出,以此提高學生的榮譽感與獲得感[4]。同時,教師可以節日為主題,如國慶節、勞動節等,讓學生開展主題性創作。國慶節期間常常會舉辦大型的慶祝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熱鬧的場面為基礎,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創作。這種具有實踐性的繪畫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而且可以讓德育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5]。
4.在創作中注入情感因素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嘗試剖析創作者的創作心理與創作意圖,充分體會創作者傳達的情感,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拓展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創作中融入生活因素,將自己的情感注入美術創作[6]。以往的德育具有說教性、表面性,缺乏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關注,部分學生對其缺乏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作不同的風格的作品,在創作中展現我國特有的山水、人物,讓學生深入了解人和大自然的關系,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要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基礎上開展美術創作,由此形成正確的審美情感,具備更強的審美能力[7]。
5.引導學生形成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受課堂時長的影響,部分學生往往難以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教師應讓學生在參與小組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做到謙讓、有禮貌、互相幫助,進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人文素養。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他人的作品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進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間形成互助友愛的關系。
6.充分挖掘美術作品中的隱性教育元素
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相關的美術作品,充分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實現德育的目的。教師可以選取民間美術作品供學生欣賞,如剪紙、木版年畫等,以此讓學生了解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思想情感、社會風俗、生活實貌,由此在潛移默化間增進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
四、結語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育事業也迎來了巨大的改革。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美術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將德育融入美術教學的相關路徑,由此促進美術教學的順利開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婧.從實踐中來,到作品中去——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流行色,2020(6):115-116.
[2]李日錄.隨畫入境美中立德——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1):151-152.
[3]黃燕婷.以德育人潤物無聲——淺議德育教育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與實施[J].考試周刊,2020(28):159-160.
[4]卞征.如何在三年級美術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以《威武的盾牌》一課為例[J].大眾文藝,2020(11):225-226.
[5]李媚.“核”美術在一起——核心素養下美術學科《最受尊敬的人》教學案例[J].文藝生活,2020(23):234.
[6]任艷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神州(上旬刊),2019(26):71-72.
[7]甘方誠.用心喚醒本源真美以德提升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下在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24):40-41.
作者:劉帥 單位:安徽阜陽市太和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