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下中國故事探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以文化自信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講好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傳播正能量,樹立中國良好形象,搶占輿論宣傳的主陣地和話語權,探討如何用中國故事的魅力和影響力教育學生,以及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注意的問題,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提出講好中國故事的對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人才的建設和培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使其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質,開辟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故事;解決對策
2013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019年3月在北京召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座談會,在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這個總體目標,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著力解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這個根本問題”。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背景下,面對“00后”大學生呈現出的思維特點以及行為模式,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思政課教師應該加強理論學習,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取代抽象、枯燥的課堂教學,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采用感人的敘事方式達到入腦入心的教學效果,提升思政課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對于新時期的宣傳工作應該更新理念,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這也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
一、講好中國故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將其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利于豐富和擴充中國故事的資源庫,更加高效地構建高校思政課的話語體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價值導向指引,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文化力量。
二、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面臨的困境
將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政教學中,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伴隨著數字網絡的崛起,講好中國故事面臨著話語功能失調、整合能力較弱等問題。
(一)挖掘力度不夠,缺乏創新性
中國故事彰顯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凝結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當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喜歡宣揚中國歷史故事,忽略挖掘中國當代故事中的教育元素;擅長講述中國名人故事,缺乏關注中國身邊人的故事。對于許多中國故事教師缺乏適當的挖掘和引申,未能發揮故事的引領作用以及感染價值,教師應在豐富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切實發揮話語轉型的育人作用,逐步推進理論創新、推進實踐創新,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
(二)文本話語強,偏重說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材具有濃厚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嚴謹、規范的文本話語,對學生的吸引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進行高校思政教學的一個有力載體就是教學話語,同時這也是與學生進行思想對話、情感交流、實現價值觀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當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師能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故事作為理論講解的補充材料,但是很多教師沒有把文本話語強的故事經過話語的適當轉換,出現了故事講述話語嚴重背離學生的情況,教學缺乏親和力和針對性,不能做到有效發聲,難以真正地貼近學生,觸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用說被學生理解和內化。
(三)傳播渠道單一,能力滯后
當前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講好中國故事,沒有較好地融合和利用新興媒體。盡管部分高校已經著手開始搭建相關的網絡平臺,但是大部分的思政課網站內容單一,忽視了廣大青年學生對新聞時效性的追求。高校新媒體上部分中國故事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感染力和影響力的活動形式,限制了宣傳陣地功能較好地發揮。
三、將講好中國故事融入思政課的應用策略
高校思政課要占領意識形態的制高點,就必須把握好思想輿論引導工作的方向,駕馭好思想輿論引導工作的內容,如何彰顯思政教師講中國好故事的智慧與擔當,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整合優化中國故事的教學資源
中國故事蘊含的文化根基與精神實質需要我們探索,將符合社會主流價值并且蘊含教育元素的中國好故事應用到思政教育中,發揮內在價值的導向作用。我們必須把握故事內容的實質,進行必要的整合與優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意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敘事手法,創新語言表達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圍繞大局,兼顧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元素,將好的題材內容用好的組織形式展示出來,通過小視角來反映深刻的問題,逐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思政課的教學話語體系飽含真理的力量,譜寫更濃厚的人文情懷。
1.轉換官方用語
高校思政課教材編寫專家遵循一定的學術文字規范,通過綱領性的交流介質,遵從學術教育的話語規則,對相關的國家政策以及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抽象把握與表述,力求話語的嚴謹性和系統性,最終實現教學目的。教師要擺脫抽象化的灌輸說教模式,消除文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重構一種突出強調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性作用,鼓勵雙方共同參與、學科范疇更加開闊的新型教育模式,通過通俗化和生活化方式對教材話語進行解讀,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加快學生主體話語體系的建設,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陣腳,增強敘事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2.重視講述形式
思政課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時,應該不斷創新教學的組織形式,理性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加強培養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需注意因勢利導,注意課內外實踐體系的建設,系統規劃、統一部署、科學實施,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與當代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敘事手段,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切實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召力和信服力,有力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文化理論水平。
(三)形成多元協同的宣傳格局
我們應該不斷創新宣傳方式,進一步提高宣傳質量,有效增強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理念,利用多元主體力量,整合故事資源,優化校園宣傳環境。教師應該切實提高利用新媒體技術的水平,開拓創新思政教育的互聯網平臺,利用好相關的教學載體,及時更新相關的教學資源,構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共同體和互動交流的組織平臺。繼續深入推進實現教學現代化的高水平飛躍,拓寬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聯系通道。利用校媒傳播優勢,增強媒體的創造力和向心力。實現校內媒體資源的融合互通,創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向同行的傳媒工程,實現資源共享、管理協作、成果共享;加強提高中國故事的內容質量,將身邊熟知的優秀榜樣等題材故事的影響力做到最大化。更深入地挖掘融通媒體的潛力,增強高校媒體的思想引導力,滿足高校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創新融媒體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逐步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素養。
四、結語
正確認識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影響力,運用中國特色的話語風格,注意把握講好中國故事的原則,探索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策略,進一步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感召力和信服力,積極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促進偉大的理想信仰深深植根于廣大青年,夯實青年學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作者:王欣 蔡文桂 單位: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