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中融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式園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不但能促進傳統文化和中式園林景觀的傳承與發展,還能實現對城市的美化和空氣的凈化,體現出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地域性和多元化。文章以成都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為例,對傳統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中的融合與發展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為景觀區域增加一些色彩,促進傳統文化與中式園林景觀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式園林景觀;成都易園
園林藝術博物館在全球范圍內,中式園林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經過各個時代園藝家的摸索、探求、總結而逐步完善、流傳下來的。中式園林景觀融傳統藝術和現實生活于一體,將自然美與人工美高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可行可坐、可賞可居的真實空間,為人們打造了一個舒適、天然、清新的空間。它追求自然天趣,是人們理想的“室外桃源”。其是我國寶貴的文明遺產,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功能豐富,不但有成熟的造園藝術理論,還蘊含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從業者通過傳承和借鑒傳統文化元素、內涵、審美情趣、布局特點,可以使設計作品富有特色,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
一、傳統文化與中式園林景觀綜述
(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成的總體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觀念,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理念、審美傾向,如“古代空間結構”包括以框造景、以物喻情等。這些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出了人們對于生命、自然與美的追求。在不同時期中,中國傳統文化體現著各個時期所特有的精神氣質,是人們數千年的智慧結晶。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古典造園理論及方式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如儒家思想的“萬物與吾一體”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江南詩情畫意的中式園林景觀中也包含著很多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認為“道”是萬物存在的本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成了中式園林景觀最為直接的體現。在中式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古人以水體為紐帶,將山水、建筑環境融為一體。佛家思想則是從精神上實現超越和自由,通過感悟“境”,將設計與人的內心情感體驗連接起來。如“意境”是佛家思想在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最為直接的表現,“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將藝術設計以“以小見大”的理念,將設計與人內心的情感體驗相連接的思想,為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促使園林空間設計具有了“咫尺山林”風格。
(二)中式園林景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式園林景觀發展迅速,涌現出了很多園林景觀。中式園林景觀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多用于建筑宮苑中,設計精致、豪華,其設計人員大多根據實際情況,在設計中融入山水文化。第二階段,受國外園林設計的影響,中式園林景觀中融入了很多國外的設計理念,中國元素逐漸減少,民族特點和文化元素欠缺。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讓園林設計多元化,我國很多園林景觀設計者將中國文化元素應用到了設計中。第三階段,園林景觀設計者將我國地域文化特色、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觀設計中,使園林景觀更具傳統文化氣息。目前,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了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式園林意境設計更需設計人員將傳統美與現代美融合在一起,增強對園林意境設計的重視,不斷提升中式園林設計的藝術性和文化性。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獨特性,其設計的整體感主要體現在統一性、和諧性上。因此,為了提升景觀意境設計的獨特性,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景觀獨立性,從觀賞者的角度出發,通過加強其觀賞性,合理調整園林景觀色彩層次,從而確保園林景觀設計更加完美。
二、傳統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中的融合方法
在中式園林景觀中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是近些年來很多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思路,本文以成都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為例,對傳統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中的運用方法進行研究。
(一)直接運用法
為了體現中式園林景觀的技藝和豐富內涵,將傳統文化元素中繁復的紋飾、結構融入中式園林景觀中,可以從直接表現的角度來實現對文化的表達,其主要包括提煉和提取兩種方式,如:為了彰顯構筑的崇高、祥和氛圍,易園園林景觀中的亭子、長廊采用了鮮明的黃褐色與紅色裝飾;在材料和景觀上,為了充分展現傳統文化中的含蓄美,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采用石材灰,提升了鋪裝、墻面、休息座椅等的審美價值;平臺、走廊多用木色,充分體現出回歸自然的質樸之美;雕塑、碎拼裝飾等多采用青花藍點綴表達恬靜之美。這些傳統色彩不但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特點,還通過色彩的合理運用、色彩的相互搭配,充分體現出當代新中式的景觀設計思想,形成雅致、自然的博物館環境。
(二)簡化抽象法
當下,在中式園林景觀中,傳統文化元素最簡單有效的體現手法就是從尺度、形狀、材料和顏色等方面融入新的想法與內容。尺度的收放可以在功能形式上實現創新,可用于景觀家具小品造型、玻璃鋼、鋼板、樹脂等新型材料,現代建筑材料的創新結合等方面。如: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地處成都市金牛區金牛鄉的金牛壩,有都市“世外桃源”之稱,“易園”源于中國儒家眾經之首《易經》,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體現“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之道和“陰陽辯證法”之理。其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起來,白墻黛瓦、青石小路、灰木鋪裝等與周圍環境渾然天成,充分體現出和諧統一的自然效果。并且在簡潔的白墻上,設計者通過合理運用色彩劃分和拼接,結合綠色植物與水景,采用傳統的框景和漏景的手法,充分體現出了雅致、寧靜的中國韻味。另外,借助各種與現代生活不背離的設計手法,園林中的石雕更具文化色彩,青竹林更具傳統風格,不但增強了人們的共鳴感和歸屬感,還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三)意境塑造法
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意境蘊含著我國古典哲學,“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思想具有特殊的意象表達,結合其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可以再現中式園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如成都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以中國哲學理念作為造園手法,即“以小喻大、以少總多、由此及彼、由近及遠、以藏為露、以隱為顯”,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哲理與美學思想,具有深遠、幽隱、博大之意。易園以“易”的哲理為主題思想,以立象以盡意,充分體現出了“易”所包含的儒釋道精神。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以傳統人居方式結合現代人居環境要求,在承襲優秀中國園林傳統的基礎上,以婉轉的構思、高妙的技藝和具有時代性的人居生態居住環境理念,打造了當代中國庭院式的人居環境,營造出富有意境的當代新型東方園林,顯示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三、傳統文化思想在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景觀中的體現
(一)古典景觀布局特點的運用
將數千年的傳統文化融入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顏色搭配、空間結構塑造,在充分考慮中華民族文化審美傾向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可以營造古韻悠長的環境。在現代社會中,古韻悠長的環境設計是傳統文化與審美的繼承與發展,能夠將傳統文化與審美很好地傳達給廣大受眾。如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巧妙地運用古典園林造景思想,大小、疏密、開合等對比手法,引導人們循著一定的程序從一個空間走向另一個空間。從空間序列上來看,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隨著人們的行進過程和園林建筑規模的大小,圍繞著中心水面布置建筑,將個別的景觀連貫城一個完整的序列,空間序列由簡單變得復雜,“步移景異”,空間序列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環形。同時,傳統園林思想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庭院深深,深幾許?”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在極為有限的范圍內,通過運用各種方法,不遺余力地增強景的裸度感,力求境的深邃,藏與露、蜿蜒曲折等手法的應用營造了幽深、含蓄的環境。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還利用空間的滲透,借助豐富的層次變化,加深了景的深遠感,營造了一種深邃、不可窮盡的感覺。
(二)傳統審美特點的運用
不同于其他園林追求莊嚴和氣派的設計理念,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景觀在設計中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子醉心山水之間、追求詩情畫意的審美覺悟,更加注重對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運用。如在造景手法上,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將室外空間景物引入了室內,室內外的空間相互滲透,這是道家思想在園林景觀中的體現。園林中的廳堂,不但處理得十分開敞,還多處于園內主要景區中,透過開場的隔扇,形成一幅自然山水圖。室內可以攝取園中、外部空間、景物;外部空間層次變化豐富,透過隔扇和廊,景物分外絢麗、明快。在廳堂設計上,其采用桶扇的設計方法,視線更加開闊,通過廳堂前后檐,可以從一側看到另一側的景物,層次變化豐富多彩,內外空間相互滲透,使建筑、山石、植物、水體、意境融于一體,不但豐富了景觀內涵,還進一步通過合理運用山水景觀,對園林景觀設計范圍進行了拓展,不僅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還提升了園林景觀的文化水平,促使景觀設計更具文化性,增加了其審美藝術價值,不失于傳統文化中對于自然景物的推崇和理解。
(三)傳統文化內涵的體現
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的建園者大多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士,其喜好、追求也會對園林設計產生影響,并在園林內部的景物構造上體現出來。易園源于中國儒家眾經之首,是一座現代化文化藝術園林,其以易理造園,通過深邃的意境和獨特的營造手法,將“以小喻大、以少總多、由此及彼、由近及遠、以藏為露、以隱為顯”的中國哲學理念與美學思想作為造園手法,擁有不朽的生命力。沿著金牛大道翹首望去,滿眼都洋溢著綠意,在一片蒼翠之間,“易園”二字蒼勁有力、入木三分,字、墻、樹木相映成趣。細細品味眼前的景,平日里的壓抑和緊迫感會漸漸散去。跟隨著涓涓細流向前探尋,可以享受到難得的放松和愉悅,美妙的意境令人流連忘返。易隱園和鯉化園各具特色,表達著不同的意境。易隱園以隱為顯、以藏為露的傳統哲學思想表達隱逸之心,手法含蓄、意境深遠,深得清、幽、寒、靜之妙。鯉化園以園喻人、以景怡情之意趣,具有鯤鵬之志,上有“漱玉”之稱的疊瀑流水潺潺。站在昆崗上遠眺鯉化園,有“景的視覺無盡,及境之妙趣”,立意高遠,景致悠然。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以借景、障景、對景等設計手法,通過流水、假山、回廊、漏窗等,讓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的風景。
四、傳統文化在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發展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未來,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應積極弘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尋求創新突破,讓中式園林景觀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將中式園林景觀特色繼續發揚下去。一方面,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灰色與白色的建筑顏色設計,是為了與周圍的建筑與環境相協調。為了凸顯建筑的輪廓,設計者采用了深色的石塊進行勾邊,簡約的建筑造型搭配上蔥蔥郁郁的植物,帶給觀者寧靜清爽之感。秋天時,那些黃色與紅色的樹葉又帶給人們一絲暖意,整個環境設計簡潔而不單調。另一方面,易園園林藝術博物館以“兼收眾美、博采眾長”為理念,以展現當代人文藝術精神為載體,以傳統人居方式結合現代人居環境為要求,在繼承、弘揚傳統園林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新時代的中式園林,構成了當代中式園林人居環境。并且,它融南北方園林的特點于一體,如北方園林的大氣、西南園林的秀美、江南園林的文雅等,為人們回歸自然開創了新的思路。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文化融入中式園林景觀中,應牢牢把握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文化元素之間的新中式理念,從整體角度,立足實際情況,對各部分設計進行合理規劃,將傳統藝術心境融入到自然中,并在有限的空間中,通過模擬、精心設計、加工提煉等方法,利用大自然的條件,將園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自然之美與人工之美統一起來,從而充分體現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之美。
作者:駱明星 單位:成都藝術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