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古代文學與建筑設計融合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古代文學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演變,律動著天地人相融相洽的發展基調。由于建筑在古代一般是禮制的象征,所追求的為中庸之美,意在將傳統思想文化融入于建筑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倡導外在屋頂、斗拱、柱廊與典籍、詩文的有機融合以及虛實相生。本書主要將《紅樓夢》中的園林、建筑等結合在一起,依據人物的住所劃分,詳細地描繪出古典園林的藝術美感。對此,了解傳統古代文學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對于明確國內現存的古典園林建筑的差異性及共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古代文學與建筑設計的聯系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建筑結構布局進行長期規劃,還需要對建筑結構基本特色進行確定,將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融入于設計理念中,凸顯不同時期的建筑設計風格。其中坐北朝南的設計理念是自古以來流程下來的,與社會關系以及文化發展息息相關。而古代文學中的建筑設計典型的為以下兩種:1)樓閣傳統古代文學中,大量的詩歌是以樓閣作為媒介物,通過描寫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闡述作者的觀點。例如,范仲淹所撰寫的《岳陽樓記》便是以閣樓作為開頭描寫物,通過洋洋灑灑一系列詞句將岳陽樓壯麗的景觀刻畫的生動形象。為何傳統古代文學中會多次出現建筑物?或許是因為建筑物的情態以及美感,主要是指中國古代文學中比較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例如,古代建筑往往坐落于竹林深處或者是河流湖畔,意在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美好格局。2)欄桿欄桿也是傳統古代文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意象,且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設計結構中的欄桿往往是用竹子或者木頭制作而成,設置在亭臺閣樓或者是路邊等進行遮攔用。
二.傳統古代文學與建筑設計的融合
曹雪芹所著作的《紅樓夢》所涉及到的內容繁多,其中園林和建筑的描述更值得人們深究。正是由于乾隆年間是中國園林建筑發展的成熟時期,也是中國園林建筑發展史上的末期。書中所涉及到的寧府、榮府以及大觀園等建筑描述將建筑環境與傳統文學思想融為一體,尤其是更加倡導外在屋頂、斗拱與詩文、書畫的巧妙交融。以《林黛玉進賈府》這一段為例,通過對賈府各道門的描述將國內的封建等級思想以及儒家禮制思想講述的淋漓盡致。雖然林黛玉作為史太君的外孫女是老祖宗很喜愛的人物,但也僅僅只能從角門入賈府,主要源于大門往往用于正規禮儀。而大觀園中所描述的桶瓦、泥鰍脊等在當前也是具有一定等級的貴族才能夠實現的建筑設計。在《紅樓夢》中描述的重要儀式和節日時,則大門才會打開,且要經過多道門,即為“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對于建筑院落而言,傳統古代文學中所描述的院落均前后相連,以表現古代社會中“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文化內涵,反映了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文化結構的基本特征,更是將儒學規范、禮制滲透其中。由于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人物生活的重要區域,在其建筑結構配置上,亦是遵循中國傳統建筑設計藝術的規律,將山、水、植物合理配置,意圖應用植物所具有的情感賦予建筑園林設計不同的品格。例如,怡紅院中的紅香綠玉的色調則與文中賈寶玉的性格特征相稱;瀟湘館中的植物配置也與林黛玉孤高潔雅的性情相合;蘅蕪苑中的奇花異草更是襯托出薛寶釵的樸素外表;紫菱洲水中多分布著水生植物則詮釋了迎春懦弱無能的性格;秋爽齋中所種植的梧桐芭蕉等植物則暗含探春豪爽的性格等。建筑設計的巧妙之處直接體現在能夠將文學中人物的個性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在《紅樓夢》中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紅樓藝術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曹雪芹在文學作品中將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于建筑設計中,致使各部分相協調,從而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國內傳統建筑文化中所蘊含的“合和之美”以及“中庸之美”,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這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個性相稱,才能夠達到一種相融合的狀態。綜上所述,《紅樓夢》中建筑既將皇家園林建筑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等體現出來,更是將虛實相間的庭院與沿著某種軸線關系而組成的建筑群的結構在作品中借由人物的視覺描述出來,將傳統建筑設計中的“有無相生”的審美思想滲透其中,又蘊含著江南園林建筑的特有風格,讓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也能更好地研究古代建筑設計結構。筆者正是從這一點作為切入點對紅樓的建筑設計進行分析,為推進對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的研究做出貢獻。
作者:劉樂 單位:湖南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