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途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鑒賞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鑒賞教學,學生能夠有效運用美術知識,進一步提升審美能力。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美術教師容易忽視美術鑒賞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影響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與審美價值觀的發展。該文分析小學美術鑒賞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發現美;欣賞美;美術鑒賞
教學小學階段的美術鑒賞教學大多以教師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理論基礎為背景展開,通過對一些美術作品的鑒賞分析,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美術作品蘊含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的創作手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美術課程中鑒賞環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從美術鑒賞的特點出發,探索新時代更適宜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一、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到固有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美術鑒賞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部分學生在實際的美術學習過程中易出現對美術學習的疲勞感,影響了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面對這樣的狀況,美術教師應當及時轉變美術教學觀念,更科學、合理地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通過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疲勞感。如,在《我的老師》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親近的教師作為模特完成繪畫。在學生完成繪畫作業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繪畫進行點評,并結合課本中的人物作品進行講解,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樣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鑒賞繪畫作品,使學生更容易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從而讓學生更自覺地投入美術鑒賞學習。
2.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
美術鑒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美術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情感活動,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閱歷、情感、思想等,表現出其情操與人格。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在深入鑒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能夠充分受到作品的熏陶,進而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教師帶領學生鑒賞關于表現梅蘭竹菊“四君子”的美術作品,在鑒賞的過程中,教師講解美術作品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在充分了解作品背景的前提下展開對作品的鑒賞。通過鑒賞美術作品,學生可以逐漸領悟畫中體現的堅韌品格,推動自身人格的健全發展。
3.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
小學美術教材包含了眾多優秀的美術作品,涵蓋豐富的文化內容。歷史是不斷變遷的,歷經時間洗禮留下的美術作品成為歷史的“記錄者”。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領悟不同歷史背景下的美術作品,同時及時補充相關歷史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鑒賞兵馬俑,感受秦朝時期雄厚的國力,同時學習秦朝的歷史文化知識。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鑒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尚未建立健全審美觀念。對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通過構圖、色彩等賞析美術作品,同時指導學生從美術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文化內涵等,由此學會發現美和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完善審美觀念。如,在賞析古希臘雕塑作品《擲鐵餅者》(圖1)時,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造型與傳達的情感,讓學生通過鑒賞作品感受力量美、意志美[1]。
二、以往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小學美術教師由于未能充分重視鑒賞環節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難以有效引導學生開展鑒賞的情況,同時也未能較好地滿足學生提升美術鑒賞能力的需求。這導致部分學生的鑒賞學習受到限制,學習效率難以得到顯著提升[2]。其次,部分美術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沒能及時改革、更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特點等。這導致部分學生對待美術鑒賞課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沒有充分利用機會獨立鑒賞美術作品,影響了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發揮,最終使小學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效果不如預期。
三、優化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相關策略
1.注重美術理論引導,促進學生對美術理論的理解
學生只有充分掌握美術理論知識,以充分的理論認知作為支撐,才能夠進一步發展對美術作品的理性認知,使自身的鑒賞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對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對美術鑒賞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用科學、合理、具有創新性并且適應學生學習成長需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有關美術鑒賞的理論知識,向學生傳遞美的概念。同時,教師還要靈活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等元素,使學生能夠根據相應的理論與經驗分析創作者的創作思想。這可以為今后的美術鑒賞教學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如,在關于線條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體會用線條描繪的畫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單純運用線條創作美術作品,難以體會到線條帶來的美感。因此,全面深化學生對美術理論的認知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在讓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才能使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線條的理解更透徹。教師在教授線條相關理論知識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由不同線條構成的畫作,結合理論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線條藝術。在向學生展示作品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靈感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美術理論的認識和掌握程度[4]。
2.緊密結合現實生活
美來源于生活,知識同樣也源于生活。因此,有效地將生活與美術鑒賞聯系在一起,能夠使鑒賞課程更生動形象,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積極性。因此,在實際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相關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夠從日常生活的視角鑒賞、分析美術作品。在鑒賞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可以被充分調動。如,在《我的成長記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下收集有關童年的素材,在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展示素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圖像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素材反映了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調動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積極性,使其更積極地投入美術鑒賞活動[5]。
3.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美術鑒賞教學的開展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視覺體驗,但聽覺體驗同樣重要。聽覺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美術鑒賞知識,提升美術鑒賞學習效果。對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更直接地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在鑒賞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相應的音樂,為學生的美術鑒賞創設良好的聽覺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欣賞美術作品中點、線、面等要素的魅力,全面提升審美水平[6]。如,《探索自然奇觀》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帶領學生欣賞自然的奇妙景觀,感受自然景觀的魅力。教師單純依靠語言表述難以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然景觀的美,所以,要善于借助多媒體技術,以更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自然景象。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音樂,通過生動的視覺、聽覺體驗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有助于學生在美術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4.重視名家名作賞析
引導學生賞析名家名作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在開展對名作的鑒賞教學之前,自身要具備鑒賞畫作的能力,并正確引導學生分析和鑒賞名作中的相關元素,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美和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與藝術家產生心靈共鳴。這能使學生在鑒賞名作的過程中積累審美經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5.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小學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樂在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美術鑒賞學習的過程中保持熱情,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作品之前,應當先讓學生熟悉和掌握作品鑒賞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鑒賞過程中勇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并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靈活運用掌握的美術鑒賞方法分析作品。這有助于學生將對美術作品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最終學會自主鑒賞作品。如,在教師向學生展示《蒙娜麗莎》(圖2)這幅作品后,學生通常都會對畫作中主人公謎一般的微笑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網上搜索有關蒙娜麗莎的音樂,使學生在音樂和畫作的配合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畫作的魅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播放《蒙娜麗莎》的相關介紹視頻,讓學生能夠全面地加深對這幅作品的了解,從而更好地鑒賞畫作。
6.開展合作學習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美術教師應注意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構建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充分利用集體交往、群體心理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會團結協作、關心他人、參與競爭,并掌握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地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活躍教學氣氛。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如,讓學生以4至6人為一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還要善于發現、激發學生的潛能,推動合作學習成功開展,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習慣的養成。
7.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活躍、民主的美術課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對于不同的美術作品,教師要合理地啟發學生運用想象力鑒賞作品。教師應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課程內容,突出學科本位,要適當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增加課堂的知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美術手工課中,教師教授學生制作賀年卡,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購買一些自己較為喜愛的賀年卡,帶到課堂上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加以分析(圖3)。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歷史知識講述賀年卡的起源、發展以及代表的含義。學生在創作自己的賀年卡時,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營造喜慶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主動開展創作。在創作賀年卡時,教師對于創作形式應不予設限,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創作形式進行繪制,如素描、中國畫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學生能夠在制作賀年卡的同時,有效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8.構建多元化教學手段
通常情況下,美術鑒賞教學屬于直觀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會利用多媒體展現教學內容,使講授和示范能夠融為一體,不局限于課本中的圖文信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廣闊的美術鑒賞空間。相比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圖片、文字、音頻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使學生的感官體驗更為強烈,并豐富鑒賞教學內容。其二,多媒體教學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更完整為學生展示相關信息。其三,多媒體技術能夠化抽象為具體,進一步解決教學難點。其四,多媒體技術便于教師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氛圍能夠符合教學主題的需要,同時可運用互聯網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美術課程。如,教師在講授《中國民間美術》時,可以將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服飾、美術作品等通過PPT形式向學生展示,這樣能夠使學生全面地了解我國不同的民間美術。
9.多元評價,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美術課程教學的目的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讓學生正確地評價自我,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美術學習心態,使學生在今后的美術學習中能夠有更清晰的學習方向、個人發展方向。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教師要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進行評價,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不要用同樣的標準衡量每一名學生,而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要符合美術教學的教學特點,評價方式應當多樣化。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完成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工作。在評價時,教師應多采用鼓勵、稱贊的方式,給予學生多維度的評價,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后續的美術鑒賞學習。在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完善教學方式,大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對學生的多元評價,推動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美術鑒賞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實際的美術鑒賞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美術鑒賞教學對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鑒賞教學,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鑒賞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曾彥策 單位:韓國世翰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