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職業技能培訓對策與路徑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技能培訓對策與路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職業技能培訓對策與路徑淺析

      摘要:在高職教育體系中,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擴大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也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根本要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必要性;發展路徑

      一、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培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高職院校服務于區域經濟,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1]。

      (一)開展職業培訓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亦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職業培訓,統籌職業教育發展,整合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教育資源,面向社會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

      (二)開展職業培訓是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利用優質的師資力量、教學場地規模和實驗實訓設備等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職業培訓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融合,提升學校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促使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拓展教育教學資源;另一方面通過面向社會、企業開展培訓,可以及時了解目前社會和企業最新的發展動態,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和企業員工技術技能水平,提高社會就業率,推動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對企業而言,現代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這就迫切需要加強職工職業培訓,提高職工技術技能水平,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同時,企業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有助于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職業培訓的開展,極大地促進學校與行業、企業、社區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企業與學校的資源共享及合作共贏。

      (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勞動者自我發展的需求

      在我國經濟快速、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職業技能培訓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發展趨勢。參加職業培訓是廣大勞動者實現“好就業,就業好”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培訓在職員工可以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強化業務水平,提高適應工作崗位變化能力;求職者可以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創業者可以激發、拓寬創新創業思維,增強創業能力,獲取更多的創業機會。真正實現有效緩解政府的就業壓力,逐步形成以培訓帶動勞動者就業,以培訓促勞動者創業的良性機制,最終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2]。

      二、職業技能培訓現狀與問題分析

      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正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人崗不相適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市場更加凸顯,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關鍵在于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培訓工作是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體現高職教育的辦學宗旨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職業技能培訓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在多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培訓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培訓形式單一等一系列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職業培訓工作難以推進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群體是本校學生,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培訓管理工作只能參照學校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執行;其次,教師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高職院校的老師主要的教學任務仍是學歷教育,廣大老師的教學能力與職業培訓需求不相匹配,面向社會培訓的教師培訓體制尚未建立。

      (二)職業技能培訓與行業企業需求不匹配

      各高職院校都有其優勢專業,擁有專業的師資隊伍和專業的實訓場地,與普通社會培訓機構相比擁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但高職院校更多的是注重在校生的培養培訓,社會服務的競爭意識不強,面向社會的職業培訓缺乏深入調研分析,在職業培訓課程設置、培養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與企業的吻合度不高,未能創造社會培訓品牌項目,導致其社會認可度不高。同時,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培訓工作保障制度,在培訓工作中多以二級院系各自為政,一些培訓項目的開展全依賴于一定的人際社會關系。因此,在業務拓展方面,不能以學校的合力來開展宣傳和拓展業務,阻礙了培訓項目向更廣領域拓展的可能性。

      (三)職業技能培訓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強

      就業是社會和諧之基,技能是就業穩定之本。在我國現在急需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社會靈活就業人員或失業人員,還有相當部分的創業人員,他們的身份注定了他們參加培訓的不確定性和靈活性。他們的知識基礎和基本素質也決定了其接受培訓的能力,所接受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也不一樣。但目前高職院校的重點是學生的教育教學,職業培訓工作一般由成人教育培訓處管理,具體的教學任務則由各二級學院組織實施,成教部門與其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反饋機制,造成教學部門無法準確了解企業的需求。在培訓內容、方法和形式的多樣化等方面難以滿足培訓者需求,造成培訓與需求脫節。并且,高職院校在培訓方式上一貫采用的理論知識講解和現場教學為主的面授方式,也難以滿足廣大社會勞動者的培訓需求。

      三、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培訓的對策路徑

      要從培訓內容、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培訓方式、考核方式、設施建設等各方面入手,注重執行過程中的細節,從而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3]。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培訓規范性管理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有健全的規章管理機制,才能夠確保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和高效運行。1.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認識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并舉的重要性,加強與政府和相關培訓管理部門的聯系與溝通,有效整合政府職能部門和職業院校的培訓資源,加強政校企之間的深度長效合作,設立校企合作動態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教學力量和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2.學校成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社會培訓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從更高層次和范圍上開展職業培訓配置人員和資源。同時,要完善教師培訓的激勵機制,從教學任務、職稱評定、評獎評估等方面考慮,鼓勵教師從事校內培訓工作,推進社會服務工作向深層次發展。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規范性管理的開展,是增強培訓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尚需對職業技能培訓進行規范性管理,根據市場的發展形勢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以確保培訓內容能夠與企業需求相符,為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4]。

      (二)加強校企合作,提升職業培訓實用性

      職業院校在開展職業培訓時,應積極主動地聯系企業,積極參與企業的實踐、學習及生產。應充分考慮企業職工的實際需求與個性特征,開展企業走訪調研活動,對企業在崗職工的培訓需求進行充分了解。成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信息反饋系統,與企業共享學校自身的技術服務和各方優勢,加強培訓內容與現代社會經濟產業技術發展的關系。在企業用人、師資互聘、教材共編、崗前培訓、專業培訓等方面與企業達成共識,根據企業的發展形勢與人才需求與企業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及時更新知識及教學體系,以確保培訓內容能夠與企業需求相符,與員工發展需求相符,做到培訓效果與行業、企業、員工實際需求同步發展,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地提升企業職工的技術技能與綜合素養,發揮職業院校在服務社會、教育扶持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實現企業和學校資源“共享”和“雙贏”。

      (三)培訓形式多樣化,打造品牌效應

      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要密切關注社會就業弱勢群體的學習與就業發展需求,及行業、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師資、設施等優勢,合理配置培訓教學資源,靈活調整職業技能培訓手段,將社會對職業培訓的需求和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組建專門培訓教學團隊,積極開發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品牌培訓項目。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會培訓模式正逐漸由線下傳統教學向線上網絡教學轉移,在線培訓比率正在逐年增加。高職院校要順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面對勞動者的個性化培訓需求,將線上+線下、理論+實操教學相交互,努力增強課堂開放性和靈活性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全覆蓋,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社會培訓過程,提高技能培訓的社會滿意度,打造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的品牌效應,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四)打造現代教師團隊,提升培訓指導效能

      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及引導,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院校應根據教師的實踐能力將其分為若干類型,每一個類型都設定不同的素質培養計劃。首先,對于新引進的教師,自身缺少實踐經驗,主要是擁有較高學歷,在理論方面具有扎實的基礎,因此職業院校可以安排新進教師入企業進行頂崗實踐,建議以半年以上的時間為標準,由院校與企業協定,且根據教師的表現及貢獻給予補助或獎勵,同時在完成時間后要進行等級考核,不合格將延遲實踐時間,考核優秀者酌情給予獎勵。其次,對院校內原有的教師自身缺乏熟練的實踐技能,但是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則可以分期分批安排這類教師到相關企業接受技能培訓,在企業中鍛煉并提升自己,并且也能進一步提升其理論水準。同時學校可根據教師的表現給予部分獎勵,使得院校合作模式獲得更大收益。此類教師也需要進行考核,但是考核內容應與前者有所不同,而是注重教師的自我實踐教學技能的提升[5]。最后,對于職業院校中已經獲得了雙師資格的教師,不能因其已經具有相關能力而停止培訓和教育,應以企業掛職的方式對教育教師進行不斷培養及提升,讓教師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更新更加先進的企業技術,以提升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

      (五)探索多樣培訓形式,提升培訓綜合質量

      針對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應提升對其實踐性和應用能力的有效培訓,為此,在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一些多元化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的教學活動。作為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等多方面綜合素養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讓學生越早熟悉職業素養,有效了解和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是極其有必要的。其中,應聘者就業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職業素質,其同樣是應聘者必須具備的。針對職業技能培訓來講,應該具備很好的適應能力、交際能力、決策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基本職業素養。能夠清楚地知道自身還未被有效挖掘的潛能和本身所具備的競爭優勢,這是每一位優秀學生所應該進一步明確的。為將學生培養成現代化復合型人才,教師可以生涯嘉年華、職業規劃月、職業導航月等為主題活動來開展模擬招聘會、就業創業報告會、創業大賽、職業規劃大賽、職業規劃講座等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對職業生涯成熟度和就業準備度得以有效提升。可以借助互助模式來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跡進行有效宣傳,還可邀請企業的一些勞動模范來校為同學們現場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讓學生通過工匠精神培養,來激發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增強自身專業技能,累積更多實踐經驗,促使同學們的職業競爭能力得以顯著提升,實現職業技能培訓目標,為自身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開展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有助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作為高職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要積極探索,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效能。

      參考文獻

      [1]何玉新.淺談“穩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的意義和路徑[J].科技資訊,2019(32):149-151.

      [2]延曉雪.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社會培訓功能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36.

      [3]龍俊,黃偉林.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的路徑與策略[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6(3):38-40,45.

      [4]張仕青.新時期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251-252.

      [5]黎志亮.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途徑[J].綜合研究,2020(6):153-154.

      作者:黎璞琛 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在线亚洲v日韩v|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