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構建初中物理讓學引思精彩課堂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教育理念與方法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來。“讓學引思”的理念便是這一背景下對于構建高效課堂預期的有效嘗試,旨在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課堂知識。文章結合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現狀,深入分析并研究了“讓學引思”的基本內涵與作用,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策略。
【關鍵詞】“讓學引思”;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
“讓學引思”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思路,不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與理解物理學原理和概念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及綜合素養、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對初中物理學科而言,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將“讓學引思”的教學目標融入到物理課堂,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與知識水平,構建精彩課堂,提高教學效率,以高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一、現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傳統的以分數論高低的教育思想已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育環境,教育本身已經從固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然而,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中,多數教師仍難以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理課堂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進度。對初中物理課堂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科學合理地運用靈動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正是構建初中物理精彩課堂的基本要求。
(二)缺少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學活動的重點往往在于教師對物理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這是因為對學生而言,初中物理課程是對自然界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以及物理現象的詮釋,課程本身有著自然學科固有的客觀性,學習氛圍過于理性,顯得枯燥。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教育的本身在于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不僅是其學習狀態、學習態度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著其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學習效率。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跟得上教師的教學思路,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及時、主動、深入進行思考,以便通過回答問題來讓教師了解其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打下基礎。
(三)缺乏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
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運用所學物理知識的引導,以至于學生對物理知識和理論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初中物理課堂上學習的物理概念與原理,大都與自然界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有著很強的相關性,為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習得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等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情況相結合,通過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深入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切實提升物理課堂的學習質量。
二、“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了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
在“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下的物理課堂上,學生從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接受者向學習主體轉變,有效激發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強化了自我學習與自我探究的意識,讓學習活動從被動學習演變為主動學習,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對教師而言,“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出發創建教學計劃,營造良好的物理教學氛圍,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情景、氛圍。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對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做出了新的定義,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學習意識與學習方向的正確引導,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初中物理“杠桿原理”的課堂學習為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首先對杠桿原理的概念進行講解,進而以教材中的舉例進行闡釋與解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只能進行被動的知識接受與學習。“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師可以先介紹生活中存在“杠桿原理”的生活場景(如圖1),通過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與探究意識,讓學生快速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良好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是學生快速理解與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在物理課堂學習上的體現,在于對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公式的理解與運用。由于物理知識本身是對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詮釋,學生的物理學習不僅包含對知識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場景相對應的能力,這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與能力,而“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應用目標恰恰是為了強化學生的自我思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初中物理“勢能轉換”為例,勢能與動能在學習上體現為抽象的物理概念,無法被直觀地觀察與分析,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采取多媒體演示教學,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小實驗中來,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擴容,為讓其在課堂教學中明晰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這樣一來教學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三、構建初中物理“讓學引思”的精彩課堂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讓學生主動學習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逐漸轉變原有的學習思維,讓自己做課堂學習的主人。從教育學的方面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往往集中在對新事物的發現與研究上,好奇心往往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具體到初中物理課程的學習上,物理知識本身是對自然事物或現象的形成原理、過程、呈現方式的解釋,與生活有著高度的相關性,那么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實現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相互印證,同時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原材料,是構建物理精彩課堂的有效方式。以蘇教版八年級初中物理課程《汽化與液化》的課堂教學為例,汽化與液化是氣態與液態的相互轉變過程的定義,在實際的轉換過程中有著能量的轉移與溫度的變化等轉換過程,對學生而言,單純講解“汽化是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液化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等顯然無法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進一步營造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基于“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個生活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疫情大背景下,使用酒精消毒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日常。取材于此,教師可以先取一些消毒酒精,讓學生通過手背擦拭,體驗到酒精的快速蒸發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的皮膚溫度的變化,以酒精在塑料袋中的汽化實驗(如圖2)為基礎,引導學生探討并分析其中的原理與變化過程。這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同時也使得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快速學習
“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下,引導學生的思維是教學策略的實施方向,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應以此為基點進行創設。眾所周知,物理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對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科學原理的理解與分析,對學生而言,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到學習的快速路徑至關重要,而合理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恰恰為學生的快速學習提供了方向。以蘇教版九年級初中物理課程《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電路連接方式的講解時,可以以真實生活情境為例創設問題,提出如:生活中常見的電路是并聯還是串聯?不同的生活電器在電路圖中起到什么作用?等等問題。通過問題情境的合理創設,學生可以實現思考方向上的快速確定,并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與理解能力去探究不同層次的問題,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升自我學習進度。
(三)以“舊”引“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管理者
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往往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是對已有的物理知識的復習與應用。同理,舊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效率,而這正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發揮的重要體現。“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作為自我學習的管理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融入已有的知識點,鍛煉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計劃的學習思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綜上所述,“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既是基于當前的物理課堂學習現狀,也是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探索。教師應深刻理解“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內涵,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構建“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下的初中物理精彩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琳.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51-152.
[2]季學玲.基于讓學引思的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策略的教學案例[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0):90.
[3]楊應宇.讓學引思為學而教———初中物理開放式實驗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2):13.
[4]仲信美.基于“讓學引思”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6):40-41.
作者:湯翠玉 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