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入河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細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入河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細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條為加強入河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保護水資源,保障防洪和工程設施安全,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江河、湖泊(含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以及對排污口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前款所稱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過溝、渠、管道等設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以下統(tǒng)稱入河排污口;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對原來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廢棄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項的重大改變;擴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擴大,以下統(tǒng)稱入河排污口設置。

      第三條入河排污口的設置應當符合水功能區(qū)劃、水資源保護規(guī)劃和防洪規(guī)劃的要求。

      第四條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入河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的組織和指導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的權限負責入河排污口設置和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可以委托下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管理單位對其管理權限內(nèi)的入河排污口實施日常監(jiān)督管理。

      第五條依法應當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按照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的管理權限審批;依法不需要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除下列情況外,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一)在流域管理機構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設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該流域管理機構負責審批;

      (二)設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時辦理取水許可手續(xù)的,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按照取水許可管理權限審批;

      (三)設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辦理取水許可手續(xù),但是按規(guī)定需要編制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與負責審批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huán)境保護部門同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其中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需要報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機構審批。

      第六條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單位(下稱排污單位),應當在向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之前,向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

      依法需要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或者取水許可審批手續(xù)的,排污單位應當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在提出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申請或者取水許可申請的同時,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

      依法不需要編制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以及依法不需要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和取水許可手續(xù)的,排污單位應當在設置入河排污口前,向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

      第七條設置入河排污口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依據(jù)文件;

      (三)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

      (四)其他應當提交的有關文件。

      設置入河排污口對水功能區(qū)影響明顯輕微的,經(jīng)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可以不編制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只提交設置入河排污口對水功能區(qū)影響的簡要分析材料。

      第八條設置入河排污口依法應當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排污單位提交的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工程建設申請中應當包含入河排污口設置的有關內(nèi)容,不再單獨提交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書。

      設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時辦理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的,排污單位提交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中應當包含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的有關內(nèi)容,不再單獨提交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

      第九條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nèi)容:

      (一)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域水質(zhì)、接納污水及取水現(xiàn)狀;

      (二)入河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

      (三)入河污水所含主要污染物種類及其排放濃度和總量;

      (四)水域水質(zhì)保護要求,入河污水對水域水質(zhì)和水功能區(qū)的影響;

      (五)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的影響;

      (六)水質(zhì)保護措施及效果分析;

      (七)論證結論。

      設置入河排污口依法應當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還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就建設項目對防洪的影響進行論證。

      第十條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應當委托具有以下資質(zhì)之一的單位編制:

      (一)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zhì);

      (二)水文水資源調(diào)查評價資質(zhì);

      (三)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資質(zhì)(業(yè)務范圍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第十一條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應當予以受理。

      對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nèi)一次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nèi)容,排污單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材料的,應當受理;逾期不告知補正內(nèi)容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受理或者不受理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應當出具加蓋印章和注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十二條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nèi)作出決定。同意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應當予以公告,公眾有權查詢;不同意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排污單位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對于依法應當編制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還應當將有關決定抄送負責該報告書(表)審批的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根據(jù)需要,可以對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組織專家評審,并將所需時間告知排污單位。

      入河排污口設置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排污單位、利害關系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

      入河排污口的設置需要聽證或者應當聽證的,依法舉行聽證。

      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作出決定前,應當征求入河排污口所在地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專家評審和第四款規(guī)定的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將所需時間告知排污單位。

      第十三條設置入河排污口依法應當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在對該工程建設申請和工程建設對防洪的影響評價進行審查的同時,還應當對入河排污口設置及其論證的內(nèi)容進行審查,并就入河排污口設置對防洪和水資源保護的影響一并出具審查意見。

      設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時辦理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的,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就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一并出具審查意見。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同意設置入河排污口:

      (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內(nèi)設置入河排污口的;

      (二)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削減排污總量的水域設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入河排污口設置可能使水域水質(zhì)達不到水功能區(qū)要求的;

      (四)入河排污口設置直接影響合法取水戶用水安全的;

      (五)入河排污口設置不符合防洪要求的;

      (六)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規(guī)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guī)定條件的。

      第十五條同意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決定應當包括以下內(nèi)容:

      (一)入河排污口設置地點、排污方式和對排污口門的要求;

      (二)特別情況下對排污的限制;

      (三)水資源保護措施要求;

      (四)對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投入使用前的驗收要求;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十六條發(fā)生嚴重干旱或者水質(zhì)嚴重惡化等緊急情況時,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及時報告有關人民政府,由其對排污單位提出限制排污要求。

      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施行前已經(jīng)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單位,應當在本辦法施行后到入河排污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所屬管理單位進行入河排污口登記,由其匯總并逐級報送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內(nèi)的排污口現(xiàn)狀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提出整治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管轄范圍內(nèi)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建立檔案制度和統(tǒng)計制度。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入河排污口設置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文件、證照和資料。

      監(jiān)督檢查機關有為被檢查單位保守技術和商業(yè)秘密的義務。

      第二十一條未經(jīng)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審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設置入河排污口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追究法律責任。

      雖經(jīng)審查同意,但未按要求設置入河排污口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五十八條追究法律責任。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內(nèi)設置排污口的,以及已設排污口不依照整治方案限期拆除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入河排污口設置和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本辦法有規(guī)定的,依照本辦法執(zhí)行;本辦法未規(guī)定,需要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審查手續(xù)的,依照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二十三條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書和入河排污口登記表等文書格式,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制定。

      第二十四條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可以根據(jù)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观看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区|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