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放射人員職業健康細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放射人員職業健康細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放射人員職業健康細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放射工作單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單位,是指開展下列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的生產、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理;

      (二)射線裝置的生產、使用和維修;

      (三)核燃料循環中的鈾礦開采、鈾礦水冶、鈾的濃縮和轉化、燃料制造、反應堆運行、燃料后處理和核燃料循環中的研究活動;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和放射工作場所的輻射監測;

      (五)衛生部規定的與電離輻射有關的其他活動。

      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單位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管理符合本辦法和有關標準及規范的要求。

      第二章從業條件與培訓

      第五條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年滿18周歲;

      (二)經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護法規和規章制度,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和個人劑量監測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

      第六條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放射工作單位負責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為其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向為其發放《放射診療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開展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項所列活動以及非醫用加速器運行、輻照加工、射線探傷和油田測井等活動的放射工作單位,向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其他放射工作單位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的規定,由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

      《放射工作人員證》的格式由衛生部統一制定。

      第七條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接受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合格方可參加相應的工作。培訓時間不少于4天。

      第八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定期組織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接受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放射工作人員兩次培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2年,每次培訓時間不少于2天。

      第九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建立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訓檔案。培訓檔案應當包括每次培訓的課程名稱、培訓時間、考試或考核成績等資料。

      第十條放射防護及有關法律知識培訓應當由符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條件的單位承擔,培訓單位可會同放射工作單位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并按照培訓計劃和有關規范、標準實施和考核。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將每次培訓的情況及時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第三章個人劑量監測管理

      第十一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安排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接受個人劑量監測,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一般為30天,最長不應超過90天;內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按照有關標準執行;

      (二)建立并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三)允許放射工作人員查閱、復印本人的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第十二條個人劑量監測檔案應當包括:

      (一)常規監測的方法和結果等相關資料;

      (二)應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劑量和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將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及時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第十三條放射工作人員進入放射工作場所,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

      (二)操作結束離開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時,按要求進行個人體表、衣物及防護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監測,發現污染要及時處理,做好記錄并存檔;

      (三)進入輻照裝置、工業探傷、放射治療等強輻射工作場所時,除佩戴常規個人劑量計外,還應當攜帶報警式劑量計。

      第十四條個人劑量監測工作應當由具備資質的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承擔。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組織實施。

      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和衛生部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技術規范開展監測工作,參加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

      個人劑量監測報告應當在每個監測周期結束后1個月內送達放射工作單位,同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規定時間和格式,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數據逐級上報到衛生部。

      第十七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擬定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程序和標準,組織實施全國個人劑量監測的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匯總分析全國個人劑量監測數據。

      第四章職業健康管理

      第十八條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的,方可參加相應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標準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

      第十九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組織上崗后的放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兩次檢查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年,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性檢查。

      第二十條放射工作人員脫離放射工作崗位時,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對其進行離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

      第二十一條對參加應急處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員,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及時組織健康檢查或者醫療救治,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醫學隨訪觀察。

      第二十二條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

      第二十三條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自體檢工作結束之日起1個月內,將職業健康檢查報告送達放射工作單位。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出具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應當客觀、真實,并對職業健康檢查報告負責。

      第二十四條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導致健康損害的,應當通知放射工作單位,并及時告知放射工作人員本人。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疑似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病人應當通知放射工作人員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單位,并按規定向放射工作單位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在收到職業健康檢查報告的7日內,如實告知放射工作人員,并將檢查結論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放射工作單位對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不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當及時調離放射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需要復查和醫學隨訪觀察的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條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懷孕的婦女參與應急處理和有可能造成職業性內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婦女在其哺乳期間應當避免接受職業性內照射。

      第二十七條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為放射工作人員建立并終生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照射接觸史;

      (二)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評價處理意見;

      (三)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療、醫學隨訪觀察等健康資料。

      第二十八條放射工作人員有權查閱、復印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

      第二十九條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醫療救治和醫學隨訪觀察的費用,由其所在單位承擔。

      第三十條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工作按照《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標準執行。

      第三十一條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在國家統一規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員不再享受保健休假。從事放射工作滿20年的在崗放射工作人員,可以由所在單位利用休假時間安排健康療養。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放射工作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進行監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一)有關法規和標準執行情況;

      (二)放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三)人員培訓、職業健康檢查、個人劑量監測及其檔案管理情況;

      (四)《放射工作人員證》持證及相關信息記錄情況;

      (五)放射工作人員其他職業健康權益保障情況。

      第三十四條衛生行政執法人員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被檢查的單位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礙、隱瞞。

      第三十五條衛生行政執法人員依法檢查時,應當保守被檢查單位的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三十六條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對違反本辦法行為的舉報后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條處罰:

      (一)未按照規定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培訓的;

      (二)未建立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的;

      (三)拒絕放射工作人員查閱、復印其個人劑量監測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

      第三十八條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未按照規定組織職業健康檢查、未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或者未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條處罰。

      第三十九條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未給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可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處罰:

      (一)未按照規定進行個人劑量監測的;

      (二)個人劑量監測或者職業健康檢查發現異常,未采取相應措施的。

      第四十一條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條處罰:

      (一)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放射工作的;

      (二)安排未滿18周歲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的;

      (三)安排懷孕的婦女參加應急處理或者有可能造成內照射工作的,或者安排哺乳期的婦女接受職業性內照射的;

      (四)安排不符合職業健康標準要求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的。

      第四十二條技術服務機構未取得資質擅自從事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的,或者醫療機構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條處罰。

      第四十三條開展個人劑量監測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承擔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條處罰:

      (一)超出資質范圍從事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的,或者超出批準范圍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

      (二)未按《職業病防治法》和本辦法規定履行法定職責的;

      (三)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第四十四條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不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職業健康檢查表由衛生部制定。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7年11月1日起施行。*7年6月5日衛生部的《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