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強化鄉村學生營養改良實施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省駐定有關單位: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實施以來,全國、全省部分地區發生了多起學生食物中毒事件,在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月份,在省政府督查組對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督查時,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和亟待整改的問題。為確保我市營養改善計劃安全、有效實施,現就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落實政府責任,加大投入力度
(一)加快學校食堂建設步伐。各縣區要充分利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學生食堂建設資金和“校安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專項資金,把學生食堂作為學校建設的主要內容,科學規劃,落實資金投入,逐步使食堂供餐成為營養餐實施的主渠道。同時,要為學校營養餐的實施配備留樣柜等必要設施,切實改善學生就餐條件。
(二)落實相關配套資金。各縣區要盡快制定和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相關配套政策,將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工資、水電煤及運輸費等成本全部納入縣區財政預算,由縣區財政承擔,確保每生每天3元營養餐補助足額用于改善學生營養。
(三)合理配備營養餐工作人員。各縣區要成立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辦公室,配備責任心強的干部擔任專干。各學區、初級中學、九年制學校和鄉鎮中心小學要配備一名營養餐專干,村學、教學點由學區安排專人負責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
二、嚴格落實政策,依法規范管理
(一)執行國家制度辦法。各縣區要嚴格執行國家制定和出臺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信息公開公示暫行辦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名制信息管理暫行辦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應急事件處理暫行辦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工作方案(試行)》等一系列制度辦法,確保營養改善計劃規范、安全、有效實施。
(二)落實校長負責制。校長是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制定、完善、落實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各項規章制度和責任制,對營養餐資金安全、食品安全進行全面監管。
(三)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各縣區教育局要會同衛生、食藥監、工商等部門,利用暑假對從業人員進行一次全員培訓,培訓合格后發放合格證書。所有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沒有合格證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與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相關的工作。
三、嚴格食品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一)明確食品安全責任主體??h區人民政府要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動主體和責任主體作用。牛奶、雞蛋等學生營養餐主要原輔料必須由縣級政府統一招標,集中采購,嚴禁學區或學校獨立招標采購。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農業、工商、質檢等部門要加強對營養餐采購、食品流通和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要負責營養餐食品安全監管,認真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教育部門具體負責學校營養餐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學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認真監管。
(二)規范學校食堂監督管理。學校食堂必須有必要的防鼠、防蠅和防潮設施。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要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供應商;蔬菜、肉(禽)類等農副產品要實行定點集中采購,并由學校與供貨方簽訂食品安全保證協議。食品及原輔材料采購必須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建立和實行查驗制度。學校食堂不得向學生提供腐敗變質或者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影響學生健康的食物,不得制售冷葷涼菜、四季豆等高風險食品。
(三)嚴格落實食品留樣等制度。食品貯存應該分類、分架、隔墻、離地存放,散裝食品應該在存貯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食品加工必須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嚴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營養餐實施學校必須建立營養餐留樣制度,留樣食品不得少于100克,盛放在消毒后的密封專用容器內,并記錄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等信息,放置在留樣柜中必須滿48小時。
(四)科學合理制定學生營養食譜。各縣區要從實際出發,參照學生營養標準和配餐指南,結合學生體質狀況,當地飲食習慣,科學制定供餐食譜,做到合理搭配、營養均衡、保證質量。學校食堂要不斷豐富供餐內容,增加花色品種。學校要充分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建議,每周或每月更新輪換食譜,調節營養餐供應品種,提高供餐質量。
四、完善財務管理,確保資金安全
(一)落實實名制信息管理制度。各縣區、各學校要建立以學生學籍號和身份證號為依據的詳細的營養改善實名登記制度,由學生監護人和學生本人簽字,并加蓋學校公章后報縣區營養辦備案??h區營養辦和學校要對學生人數、受益人數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嚴禁套取、冒領資金。
(二)建立營養餐公示制度。學校必須在醒目位置設立公示欄,及時公布受益學生名單、經費賬目、供餐標準、營養食譜、食品數量和價格,并必須每天對營養餐食譜和價格進行公示,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三)建立營養餐發放登記制度。學校必須建立學生營養餐發放登記制度,登記表每天都要由學生簽字確認。學校要每周組織學生對營養餐供應情況作出滿意和不滿意的評價,認真聽取學生的建議,不斷完善營養餐食譜,確保孩子們吃的營養,吃得滿意。
(四)建立營養餐成本核算制度。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從學生營養餐中賺取不正當利潤,確保營養餐真正達到“等價優質”的標準。學校所提供營養餐要便于量化核算成本,尤其要明確粥類、湯類、炒菜和水果的量化標準和成本核算標準。
(五)建立營養餐資金管理制度。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要單獨管理,單獨核算,嚴禁將營養餐補助資金與“一補”資金放在一起管理和使用,做到??顚S?,嚴禁克扣、截留、擠占和挪用。
五、強化監督檢查,嚴格落實責任
市營養辦、各縣區營養辦要設立監督舉報電話。各學校要將市、縣(區)監督舉報電話在校園醒目位置公示,并設立舉報信箱。各縣區營養辦要對學生及家長反應的問題認真調查處理,耐心細致的做好解釋和答復工作,杜絕調查處理不徹底,解釋答復不明白,導致越級反映、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
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縣區政府要認真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要有計劃經常性地深入學校檢查督促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督促整改,各縣區營養辦、學校將檢查情況詳實記錄,年終將作為對各相關部門履職情況的考核依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做好食品安全日常檢查工作,并且做到全過程、全方位、常態化。要堅持食堂從業人員體檢制度,健全完善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于監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導致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有違法違紀行為的,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