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的決定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與《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決定》精神,加快推進“旅游興市”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旅游產業發展,作出如下決定。
一、戰略思想
1.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意義。旅游產業是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綜合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對于拉動第三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拓展就業空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弘揚優秀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準確把握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現實基礎。我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地域分布相對集中,生態特色非常突出,資源容量大,主要分為“千年古城——黔陽古城、世界稻都——安江、抗日名山——雪峰山、水上明珠——西海、魅力鄉村——美麗古村落群”五大版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同時,隨著滬昆高速、包茂高速建成通車及池黔公路改造完成,我市區位優勢突顯,正處旅游發展相對成熟的大湘西旅游圈,且位于“張家界——桂林——中國第一黃金旅游線”大通道上,可進入性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抓國家擴大內需,實施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發展戰略機遇和省委實施大湘西旅游圈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省、懷化市旅游產業發展項目資金,通過投資的拉動確保旅游產業戰略轉型升級。
3.科學確立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整合資源,創新品牌,后發趕超。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和“保護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突出我市“人文黔陽、山水洪江”的旅游特色,以創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全力打造“雜交水稻發源地,神秘湘西古黔城”的旅游形象,把旅游業培育成全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實現旅游業的全面提升和跨越式發展。
二、奮斗目標
4.近期目標。以黔陽古城為核心,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強化戰略合作和項目帶動,加快推進黔陽古城AAAAA級景區建設,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全力打造黔城旅游目的地城市新形象,有序推進安江農校紀念園、托口西海旅游度假區等景區項目招商和開發,形成地接旅游線路。力爭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人數達200萬人次,旅游業收入達30億元。
5.中遠期目標。落實國家紅色旅游規劃要求,主動融入“長沙——韶山——邵陽——懷化”省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重點打造以“安江農校紀念園、抗戰名山——雪峰山”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區(點)。加大資源整合,加快發展黔陽古城文化旅游、安江稻作文化體驗旅游、雪峰山戶外運動旅游、托口西海休閑度假旅游,形成以觀光游覽、文化體驗、運動休閑為主要特征的旅游業態,旅游產業實力和帶動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產業強市的跨越。
三、工作重點
6.加強規劃管理和資源保護。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在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旅游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及修建性詳規的編制上,要體現出現代產業體系要求和鮮明地域特色。嚴格做好旅游規劃管理,未經審核批準的旅游資源開發建設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加強旅游資源保護,抓好以交通干道、旅游城鎮、景區景點周圍為主的植被恢復和保護,歷史人文旅游資源應當遵循“保護為主,修舊如故”的原則有序開發。
7.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加速發展旅游交通,凡涉及旅游交通建設項目予以優先立項,形成重點旅游區之間及與周邊區域重點景區的交通大環線,不斷提高現有旅游公路等級。優先發展旅游客運,完善旅游交通網點。按照國家A級景區創建標準的要求,加快重點景區停車場、游道及旅游公廁的建設,同時引導社會資金參與賓館飯店、鄉村旅館、購物中心、娛樂場所、特色旅游商品商店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
8.加強宣傳營銷和市場推廣。以政府為主導對我市旅游整體形象進行策劃、包裝、宣傳和推介。加強與周邊地區在旅游產品開發、目的地營銷、旅游戰略組織等方面的聯系并達成協作機制,在穩定省內市場的基礎上,加強對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省外市場的開發,積極拓展港澳臺地區和國外旅游客源市場。運用市場機制,引進、辦好影響大、層次高的區域性和全國性節會、演出、體育賽事,不斷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
9.加強業態培育和商品開發。結合省鄉村旅游“3521”創建工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形成覆蓋全市的鄉村旅游格局和休閑旅游網絡。促進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大力挖掘、系統整理獨具地方特色的高廟文化、稻作文化、抗戰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資源,精心打造一批充分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的經典節目。大力開發民族民間工藝品、體現洪江文化的旅游標志物、紀念品及特色食譜、茶系,增強洪江旅游的文化底蘊。重點扶持以本地特產彩玉、竹木、野生核桃等為原材料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實現旅游商品開發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旅游購物,支持個體和私營企業開辦旅游定點購物商店,推進旅游購物精品街的建設,改善旅游購物環境。
10.加強人才培訓和隊伍建設。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大力引進旅游管理人才、經營人才和服務人才。建立旅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加快培養高、中級旅游管理人才和實用人才,優化旅游從業隊伍的學歷和職業技術等級結構。抓好旅游公司、星級賓館和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工作。健全旅游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加強和完善市旅游局的公共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提高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其作為旅游產業決策的參謀部、旅游產業發展的協調部和旅游市場秩序的監管部等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1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旅游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建立定期議事協調、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督辦問責制度,及時協調解決旅游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市旅游局要加大旅游綜合協調力度,各鄉鎮要明確一名領導分管旅游工作,各職能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主動服務,支持旅游企業發展。完善旅游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杜絕發生旅游安全事故。
12.拓寬投融資渠道。涉旅各部門要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項目資料庫,策劃、包裝一批優勢旅游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懷化市政策資金支持。積極探索“政府出資源、企業出資金、市場化運作、規范化管理”的開發機制和模式,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采取BT、BOT等現融資方式和出讓經營權、冠名權等,吸納民營資本、社會資金、外來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資機制和經營模式,實現資本與資源的最佳結合,加速旅游產業升級。
13.財政扶持政策。把旅游產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對旅游相關項目建設投資予以傾斜。市財政預算逐年遞增旅游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傳、產品促銷、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游獎勵、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
14.土地優惠政策。適度放寬旅游用地政策,將旅游用地納入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和廢棄礦洞開發旅游項目。鼓勵在不改變林地性質、生態公益林性質和征得農戶集體同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旅游產業。
15.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政策。取得從事旅游客運資格的旅游客運企業,旅游車輛運管費實行減半收取,在旅游淡季和車輛檢修時,可按規定辦理車輛報停手續并免收相關規費;在重點旅游鄉鎮和景區(點)鼓勵條件好的農戶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在辦證時所需的培訓費一律免收,經市旅游局授牌營業的兩年內免收衛生審評費,按最低標準收取衛生檢測費。其他涉旅行政事業性收費按下限的50%收取,服務性收費按下限收取。落實旅游企業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用水、用電價格政策。
16.獎勵政策。每年組織市外游客入境旅游超過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每家旅行社獎勵1萬元;獲得省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或國家AAA以上的旅游景區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獲得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或AAAA旅游景區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AAAAA旅游景區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獲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的一次性獎勵1萬元;獲全省特色旅游名鎮、特色旅游名村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2萬元;前兩家榮膺四星級、五星級飯店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10萬元。開發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商品,注冊自己的商標并通過ISO9000認證的,一次性獎勵1萬元。獲得國家級、省級名牌旅游商品稱號(必須為國家認定的機構評定)、省級旅游商品大賽一等獎的旅游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2萬元、1萬元;經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規劃確認,新建在景區(點)或旅游線路沿途的前兩家旅游購物商店,營業面積達到200平方米以上(不含停車場),停車位10個以上,營業一年以上,給予每家一次性獎勵1萬元。凡引進市外客商投資(非融資性投資)開辦旅游企業的自然人或組織,獎勵標準按洪發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