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行政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自覺履行法律服務職能,著力在服務經濟發展上有更大作為。充分發揮政府法律服務顧問團作用,為政府制定政策、作出決策提出針對性法律建議。進一步優化調整村(社區)法律顧問,切實把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惠民工程做實做好。加強農村法律服務。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幫助企業進行“法律體檢”,服務中小企業規范發展。積極服務重點項目,圍繞經濟發展戰略,跟進服務舉措。進一步提高律師實務理論水平和執業水平,充分發揮公證工作職能作用,提升法律服務經濟發展水平。開發法律服務產品,優化服務機制,鑄造品牌,通過團隊形式、專家型服務模式,為經濟發展提供常態化深度服務。加大對法律服務經濟工作的宣傳,提升法律服務經濟發展的社會影響,促進行業自身的發展壯大。
二、圍繞“兩手抓”,維護社會穩定和每個公民合法權益。
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服務保障民生出發,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質量為重點,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和手段,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降低受援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關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與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權益保護事項逐步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促進涉及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的解決,重點突出農民工討薪、工傷殘病人、婦女、軍人軍屬等群體的法律援助。提升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建設,規范服務內容和標準,確保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真正把法律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司法行政機關創新社會管理、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窗口”。繼續打造群眾滿意基層站所(服務窗口),提升科學服務水平。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安置幫教,發揮紫薇陽光志愿者幫教團作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推動刑釋人員幫扶政策落實,做好社會保障和臨時救助工作,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依托社會資源與部門合作,推進過渡性安置就業基地建設。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回歸社會優秀案例宣傳,消除社會歧視,為刑釋解教人員順利回歸社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圍繞“三大”建設,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
推進平安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預防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主力軍”作用,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持續推進人民調解防護網工程,加大對專職聘任制人民調解員工作指導力度,逐步實現人民調解工作社會化專業化。做好市級社會矛盾排查調處中心籌建準備工作,建立完善社會矛盾調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作用。以貫徹執行《刑法修正案(八)》和新《刑事訴訟法》為契機,嚴格執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監管。發揮村(社區)、社會志愿者的作用,構建專群結合的社區矯正監管網絡。創新教育方法與手段,豐富教育形式與內容,探索與企業共建過渡性基地,借助紫薇社會工作服務站加強對矯正人員心理與行為矯治,努力實現社區矯正人員再犯新罪不超標。
推進法治建設。切實履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組織協調職能,深入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強化服務于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民生問題和社會穩定以及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法律法規宣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進一步豐富法制宣傳教育形式,深化“法律九進”,重點圍繞“法律進市場”、“法律進企業”,繼續加強水環境保護及領導干部、青少年和外來流動人口等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注重全民法治意識培育。在鞏固傳統普法方式、載體基礎上,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新辦法、新途徑,注重運用新興媒體,建立全市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網上考試題庫,拍攝法制“微電影”,發揮紫薇說法網、司法行政網和各司法所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普法陣地作用,唱響網上普法主旋律,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滿足不同層次法律宣傳需求。科學有序推進各級“誠信守法企業”和“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工作。
推進過硬隊伍建設。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首要政治任務,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加強司法行政系統黨的建設,積極創建學習型、創新性、服務型黨組織。繼續抓好三項黨建、律師黨建、司法所黨建和機關黨建,爭取建立局黨委、律師黨總支。充分認識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重要性,繼續深入實施“固本強基”工程,進一步夯實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加強對直屬司法所的工作指導和監督,進一步研究司法所管理和運作模式,堅持政策繼續向基層傾斜,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司法所力量,深化“所所結對”工作,進一步夯實司法行政根基。全面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分年落實司法所建設“十二五”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司法所業務用房建設,結合各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打造精品司法所。努力提升干部、律師、職工和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政治理論素質、法律專業素質、業務能力素質、文化修養素質和文明禮儀素質。
四、圍繞四項制度改革,推動司法行政工作創新發展。
針對勞教制度改革,逐步加強對刑滿釋放人員的服務。完善與監所無縫對接機制,加強人員銜接、排查、幫教等工作,實現監所與戶籍所在地信息互通和提前對接。關注解教人員心理變化,加強心理教育疏導工作。做好針對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加強法律援助及法制宣傳,主動承攬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引導工作,通過法制宣傳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相關問題。夯實“周三夜市”、“12348”法律咨詢熱線工作機制,落實特殊群體法律援助上門服務制度。加強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健全組織網絡機制,充分做好新《刑訴法》實施后刑事案件增長意識,加強刑事犯罪嫌疑人法律援助申請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的通知法律援助工作。重點突出對農民工討薪、工傷、殘疾人、婦女、軍人軍屬等群體的法律援助。針對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爭取設立法制科,加強對社區矯正執法及律師管理權力監管。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的渠道,通過微博等現代化手段公開部門工作,加強社會公眾對權力的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斷提升執法公信力。針對戶籍制度改革,做好相關法律服務工作。在辦理農村宅基地、住房、遺產繼承等相關公證時,充分履行服務職能,破解難題,滿足合理合法的證明請求。要根據社會形勢變化,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開發適應社會發展的法律服務新產品,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樣本”,深化規范,建立標準,推動工作新突破、新發展。
五、圍繞“五個能力”建設,打造過硬司法行政隊伍。
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堅持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有機結合,改進方式方法,主動加強與群眾的聯系,扎實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同時利用微博等現代科技手段,傾聽網上民意。大力加強司法行政隊伍教育培訓,按照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五個能力”要求,教育引導司法行政干部習慣于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做事、習慣于在媒體的聚焦下說話、習慣于在社會的監督下工作、習慣于在法治的軌道上履職。
提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力。加大人民調解工作力度,深入貫徹執行《人民調解法》,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業務建設和隊伍建設。在借鑒醫患、勞資、交通、婚姻家庭、家紡知識產權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探索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不斷拓展人民調解領域,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把握追求公平正義與維護和諧穩定兩者間的平衡,不過度追求調解成功率,對于顯失公平的情況為當事人做好訴訟引導及法律援助工作,提供相應司法救濟。堅持“應援盡援,應援優援”,進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簡化程序和手續,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辦理質量。
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加強對微博政務理論研究,充分發揮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創新、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積極作用,提升政府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協助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微博政務建設,加強輿情監測預判。加強對系統所屬網站、微博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干部隊伍觸網涉網用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做好網絡媒體中涉及司法行政工作輿情的日常監測、收集、研判,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升輿情應對能力,結合網上法制宣傳教育,妥善處置突發性輿情事件,積極做好澄清事實、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的工作。帶動地方、行業,帶動的政務、商務和民間微博共同發展,帶動全國司法行政行業微博發展,通過微博進一步提升司法行政乃至城市的影響力與美譽度。
提升科技信息化應用能力。借助辦公OA系統,進一步推動網上無紙化辦公。加強社區矯正信息化建設,建立指紋考錄、心理風險評估工作機制,全方位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管理。建立社區矯正執法辦案平臺,實行網上警告、撤銷緩刑(假釋)等執法工作審批審核。進一步探索“網絡調解”新機制,利用網站、微博、QQ等平臺,打造“海洲老舅媽”、“市場E法”等有特色的網絡調解平臺。探索移動政務課題,建立法律援助案件移動終端預審批制度。
提升政法隊伍拒腐防變能力。大力加強司法行政文化建設,加強司法行政基礎理論和實務研究,拓展司法行政文化內涵,大力培育和發展具有特色的司法行政文化。大力加強司法行政系統反腐倡廉建設,推進司法行政系統黨風、政風、行風建設,改進作風、文風、會風、話風,樹立司法行政機關和司法行政隊伍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