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局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任務目標
(一)文化工作
1.繼續實施“811”文化惠民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步伐。文化設施作為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平臺,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加快建設以縣文化中心為龍頭、鎮辦文化站為支撐、村文化大院為主體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力爭實現鎮辦綜合文化站配套設施完善,繼續其配送鑼鼓、籃球架、乒乓球臺、電腦和圖書。力爭實現80%的村建有文化大院、農家書屋,45%的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達到省級規范化標準。
2.全面實現圖書館、文化館、鎮辦綜合文化站(簡稱:兩館一站)免費向公眾開放。積極推進圖書館、文化館配套設施完善,努力打造“兩館”免費服務品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免費服務項目,滿足各階層讀者及文藝愛好者的需求。利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室等窗口舉辦農家書屋管理員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鎮辦服務點培訓班;組織開展優秀圖書推介活動。利用文化館排練廳啟動音樂、舞蹈、戲曲、書法、繪畫等各類藝術培訓,占領文化的主陣地。
3.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推動縣重點項目建設。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藝術中心項目已經政府工作報告批準。要盡快完成選址和總體設計,力爭于今年上半年破土動工,下半年完成主體建設。為創建全省文化強縣建設先進縣,更好地服務我縣經濟文化建設,促進與各級更高層次的文化交流,培養和造就藝術人才提供服務平臺和基地。
4.深入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文化產業振興大會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縣正在進展的黛溪河綜合治理工程,以范公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省級旅游度假區、天興城文化產業園區為核心,大力發展西王玉米文化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融合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及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形成健康合理有序的大文化產業格局。
5.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深入實施文化下鄉。突出打造“山水休閑、憂樂文化、丁公文化、田園野趣、美食度假”等文化品牌特色。進一步叫響“范公故里·山水”城市名片,借勢伏生、劉徽、范仲淹、梁漱溟等歷史名人,逐步形成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地域文化品牌。借助“梁鄒古韻”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文藝演出,深挖地域文化,以節目的形式推廣我縣非物質遺產項目及歷史文化名人,努力打造我縣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
以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為出發點,積極指導、策劃和組織舉辦一系列遍及城鄉、群眾參與廣、規模大、檔次高、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重點舉辦好聯歡晚會、范公讀書文化節、農民戲劇藝術節、文化旅游節等品牌文化活動。大力實施以送戲下鄉、“百姓舞臺幸福歌”品牌文化活動為核心的送戲進鎮辦、進社區活動。力爭全年送戲下鄉達到200場次。
6.加強優秀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文博事業發展。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完善文物安全防范設施,建立預防和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聯合長效工作機制。制定縣級文化遺產保護規范性文件,確定規劃建設項目前,文物勘測保護先期介入制度。繁榮發展博物館事業。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的有效途徑,做到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統一。
7.實施精品戰略,穩步推進藝術生產。以爭創全國“五個一”工程為目標,實施文藝精品工程戰略。精心策劃創作一批既有濃郁地方特色,又有鮮明時代意義的文藝精品。積極選送作品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和全國“群星獎”的評選。編輯出版歷史文化叢書,2015年計劃出版三本叢書,即《范仲淹故事評傳》,《名門望族》,《創作歌曲精選》。編輯三本叢書,即《歷史人物》、《風景名勝》、《風俗民情》。加大《賦》在文化活動中的宣傳應用和傳播,邀請著名書法家書寫,并刻碑勒石。策劃創作大型呂劇《范仲淹》并爭取搬上舞臺,力爭參加全國第十屆藝術節,沖擊全國“五個一”精品工程獎。
8.加快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實現人才隊伍質的提升。通過由縣政府統一招考、單位組織招聘、調入縣內外優秀文化人才等方式,選拔聘用主持、創作、編劇、解說等專業人才。加強基層文體隊伍培訓力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鎮辦、社區、村進行秧歌、扇子舞、柔力球、體育指導員等各種培訓,培養基層文藝骨干。積極創新培訓模式,通過舉辦農民藝術節、農村戲劇文化節、社區健身大賽、書畫展等形式以演代訓,增強基層劇團的演出水平。2015年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培訓200余場次,培訓基層各類文藝骨干3000余人次。
(二)體育工作
1.完善全縣體育場館設施建設。2015年體育設施建設重點是規劃籌建體育中心,即集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為一體的具備競技體育訓練、體育教學功能的高標準體育場館。總投資5.5億元,占地800畝。上半年完成立項報批和可行性研究,下半年完成總體布局和單體設計,爭取年內奠基,逐步發揮其會展中心的帶動作用。推進農村全民健身工程的設施完善,在鎮辦、社區、村等鼓勵建設籃球場、門球場小型健身廣場等活動場所,配備健身路徑、體育器材,力爭實現農村全民健身工程全覆蓋。城區小健身站點、廣場配齊健身器材,加大城區范圍內體育雕塑、體育小品的部署。
2.維護維修體育廣場。體育廣場作為我縣地標性體育建筑之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自投入使用迄今已10余年時間,早已進入正常維修期,今年維修維護重點是加強綠化,補植樹苗。其次是開放公廁,加強保潔管理,提高活動利用率。
3.組織舉辦全縣運動會。2015年是組織舉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的具體體現。我們將借鑒外地大型運動會成功經驗,從項目設置、賽事組織、開閉幕式、宣傳報道將舉辦成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縣級體育盛會。
4.全力爭創全國群眾體育示范縣。大力實施全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好“全民健身月”、“全國全民健身日”活動。承辦全縣第八屆運動會、中小學生運動會、第三屆籃球俱樂部聯賽等系列賽事。組織開展全縣腰鼓、秧歌、扇子舞等廣場健身展演活動,嘗試在城區或適當區域規劃建設自行車健身大道。加快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2-3期,建立3000人左右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
5.夯實體彩市場,擴大市場份額。保持體育彩票工作在全市的領先地位,鞏固全省體育彩票十佳縣市區地位,在全縣體彩站點實行七個“統一”,使全縣各體彩站點以鮮明統一的形象展示在公眾面前。大力開發終端站點,嚴格運營規范,進一步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使全縣的體彩銷售量穩中有升。我縣體彩銷售目標為1.7億元。
6.加強對體育協會社團的指導管理和規范服務。不斷調動老年體協、門球協會、乒乓球協會、象棋協會、健身俱樂部等諸多協會和社團的積極性,指導各類協會社團組織舉辦好全縣武術、太極拳、健身舞、門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和比賽。指導建設八連片門球場,爭創全省門球運動體育特色縣。進一步推動我縣群眾體育工作深化發展,做到群眾體育活動經常化、專業化、多樣化、品質化。
7.創新管理,以人為本,實現競技體育新突破。立足實際,對教練員和運動隊采取定崗位、定職責、定任務等措施。做大做強現有項目,鞏固發展優勢項目,切實加強潛在優勢項目。有計劃地引進一批優秀教練員和體育苗子,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優秀體育人才脫穎而出的競訓制度。
(三)旅游工作
1.創建旅游度假區,著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聘請專家為旅游度假區編制和調整旅游發展概念規劃,完善功能、性質和定位。改進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和旅游景區交通條件,改善住宿條件、飲食衛生條件。推出以農家樂、生態游為主導的“逍遙游”旅游產品品牌。逐步破解困繞發展的交通、導游服務等瓶頸。將旅游融入高效生態農業和產業集群規劃,科學布局,重點打造一批適合省內游客的短線產品,將打造成省內外知名短線旅游目的地。
2.科學規劃,著力打造四大特色旅游片區。根據省市旅游發展規劃、《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各景區的控制性詳規,突出我縣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特色,以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為龍頭,強化構建南部山岳文化生態旅游區、北部黃河文化旅游區、中部名人文化旅游區、工業旅游景區四大特色旅游板塊。(簡稱山水、名人、黃河、工業四大旅游板塊)。
3.深化“好客·山水”旅游節慶和服務品牌建設。制定2015年旅游節慶活動實施方案,舉辦一系列適合我縣的旅游節慶活動。組織文化旅游周(節)、特色產品采摘節、美食評選和土特產品展銷、旅游行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形成特色顯明的旅游節慶品牌。加強對旅行社、星級酒店、景區和農家樂的管理力度,提高服務標準和服務水平。
4.做好與企業結合文章,帶動特色旅游商品研發推介。組織“好客·山水”旅游產品推介活動,鼓勵全縣龍頭企業研發工藝精致、文化內涵豐富、科技含量突出、附加值高的旅游特色商品。二是推動全縣鄉村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的全面協調發展。
5.規劃籌備辟建萬鴿園。在黛溪河綜合治理工程范圍內,嘗試規劃論證辟建萬鴿園,以紀念世界首部《鴿經》專著作者張萬鐘及其在研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加強旅游執法和文化旅游統計工作。抓住《旅游法》即將出臺的重要機遇,逐步將旅游執法、統計信息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嘗試成立旅游監察大隊。加強文化旅游統計的基礎性工作,按照產業統計的新思路新辦法,建立起科學全面的統計體系。開展游客滿意度調查,對各類數據作重點分析,有針對性地解決旅游綜合環境提升。
(四)新聞出版工作
1.加強管理,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和教育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市場經營業戶主要負責人和從業人員的法規培訓和宣傳教育。年內組織文化市場經營業戶培訓班2次,提高從業團隊的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努力營造從業人員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2.規范引導,帶動文化重點業戶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以歌舞娛樂市場集約化、大眾化發展,音像市場連鎖化、規模化發展,網絡文化市場品牌化、專業化發展為重點,做到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不斷提升服務水準和行業形象,以管理為手段,以繁榮為目的,全面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鼓勵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實現文化市場規模、檔次、數量的新發展。
(五)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
1.以體育中心、藝術中心項目作為招商引資載體,努力完成年初縣委縣政府制定的4000萬元招商任務。
2.完成好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幫包鎮辦、包村任務及安全生產等各項重點工作。
3.博物館建設。克服資金不足等困難,上半年對博物館項目進行調研和規劃設計,下半年組織按規劃施工。以王光先書畫藏品捐贈、梁漱溟遺物、蔡衍版畫作品等回鄉為契機,豐富館藏。
4.做好縣四級干部會確定的開展“基層黨建創新創優年”、“效能建設年”活動等各項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項事關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要繼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貫徹落實,強化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廉政教育。領導班子要明確行為準則,身體力行,帶頭執行廉政紀律。要講政治、勤學習、重團結、干實事、善自律。要立場堅定、提高素質、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相互支持、維護大局;要加強黨性修養,自覺遵守制度,相互提醒幫助。防止違法違紀和違風廉政建設行為的發生。加強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努力把全縣文體旅游系統領導班子建成“開拓創新、團結務實、清廉高效”的領導集體,增強班子成員的號召力、感召力和統籌力。
(二)加強職工隊伍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完善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形式,加強督導,不斷提高機關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破格啟用人才,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文化體育旅游等方面的人才,鼓勵在職人員大膽創新、真抓實干、多出精品。加強文化體育輔導員隊伍建設,發揮社會性公益性作用。教育廣大干部職工自覺遵守制度,提高誠信服務。著力改進工作態度和效能提升,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風上過得硬的隊伍。制定考核獎罰機制,對在各項工作中的先進人員進行表彰獎勵,以機制激發活力。繼續組織“走出去”參觀考察學習,重點學習借鑒文化體育旅游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為我所用。
(三)加強文化陣地管理。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先進文化占領陣地,引導群眾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以“兩館一站”免費開放為契機,完善內部管理,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和手段,舉辦各種形式的教育與培訓。拓展服務領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開展對外宣傳,進一步提升我局的對外影響力。
(四)促進大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強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創新思路,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布局,以重點項目為龍頭,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多種媒體宣傳為主要陣地,促進文化產業與一二產業及體育、旅游、金融及信息等產業的融合。
(五)爭取資金和政策保障。抓住各級鼓勵支持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對已經列入全縣重點工程的體育中心、藝術中心、博物館等項目加快啟動建設。創新思維方式,調動社會各界對文化體育旅游事業的積極性,用市場的辦法破解資金難題。按照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加大對鎮辦文體旅游工作的考核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對鎮辦進行獎勵。
(六)切實推進文化體育旅游“三大創建”。以創建全國“旅游強縣、群眾體育示范縣”和“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為總抓手,明確創建內容、目標和職責任務。立足實際,準確把握和分析面臨的困難,充分發揮優勢條件,強化責任意識,切實做到早動員、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實,為縣黨代會、人代會和四級干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