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抓好秋播工作指導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今年全縣秋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縣委提出的“川壩蔬菜、半山藥果、高山畜牧”的產業開發新思路,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圍繞特色產業開發,推廣新優品種,擴大優質專用品種種植面積;強化測土配方施肥及先進實用技術組裝配套,提高科技含量;創新模式,加大科技示范,大力發展萬元田和多千田,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確保農業安全,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主要任務是:全縣秋播總面積14.72萬畝,其中冬小麥6.4萬畝,冬油菜1.5萬畝,蔬菜0.72萬畝,其它作物1.8萬畝,完成冬播馬鈴薯1.5萬畝,中藥材2.8萬畝。
二、工作重點
(一)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優化作物布局。種植業結構調整仍然是今年秋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鄉鎮要按照優勢作物向優勢產區集中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順應天時地利,緊緊圍繞農業特色產業開發的總體要求,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堅持壓糧擴經的指導方針,抓好秋播作物區域布局,壓縮中東部偏北地區旱地小麥面積,特別要調減淺山易旱區山坡地冬小麥面積,擴大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馬鈴薯等高產秋糧面積。即壓縮冬小麥、冬雜糧面積,擴大冬播馬鈴薯、冬油菜和蔬菜種植及溫棚種植面積,按照市場行情穩定發展藥材面積。北部城關、賈河、何家堡、南河、哈達鋪、阿塢、理川、龐家、木耳、八力等10鄉鎮不再種植小麥,留足明年春播耕地面積,形成無麥區;城關以下212線沿岸、良恭河流域的高半山區逐步退出小麥種植;南部河谷川壩區努力擴大冬油菜、蔬菜播種面積,適宜區擴大冬播馬鈴薯種植面積;良恭河流域要重點抓好明年“萬元田”建設的準備工作,要在科學規劃、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留好地塊,選好模式,配好品種,做好技術培訓,抓好任務落實。同時各鄉鎮要做好以中藥材等為主的“多千田”建設工作,力爭在今年秋播工作中實現新的突破。
(二)強力落實科技措施,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一是要以抗旱、抗病、抗寒、穩產為前提,優質、專用、高產為目標,各鄉鎮及農牧部門要在引導群眾搞好良種串換、調劑的基礎上,引進適宜我縣生長的農作物優良品種,加快新品種的更新換代,逐步實現“三個提高”,即提高藥劑拌種指數,有效控制冬小麥病菌越冬;提高小麥優質新品種使用率,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優化種植模式,提高測土配方施肥科技種田水平。進一步加強小麥抗銹品種的推廣,白龍江流域河谷川壩區(海拔1300米以下)重點推廣綿陽30號、綿陽31號、綿陽35號、川麥107等抗銹小麥品種,搭配綿陽26、28、29號及95-31、940112等品種,做好綿陽37號、38號的品種示范;半山易旱區(海拔1400-1600米)重點推廣抗銹小麥良種潘列、川麥107、成縣10、11號、88303、中梁17號等品種,搭配9201、成麥2-1、88469、成麥312、214等品種,示范推廣中梁9526、93646、武都156號等品種。良恭河流域川壩溝臺區重點推廣蘭天13號、里289、95-111-3等小麥良種,半山易旱區重點推廣里289、蘭天13、14、15號等品種,高寒陰濕區重點推廣蘭天14號、里289、中梁17號等品種。通過優化品種結構,提高防旱抗病能力,實現夏糧增收。二是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努力提高種子“三率”。要建立健全小麥原種繁育體系,加強原種生產基地建設,力爭冬小麥原種繁殖面積達到0.1萬畝,其中小麥“三圃田”面積達到100畝,良種繁殖面積達到0.2萬畝。不斷提高小麥種子的統供率、包衣率和優質率,今年全縣小麥種子統供量要達到10萬公斤,統供率達到60%以上,包衣量達到10萬公斤,包衣率達到50%以上,新品種更新更換面積達到5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到3萬畝,優質率達到40%以上。種子部門要大力做好高產、優質、專用冬小麥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各鄉鎮要緊密配合,做到種子質量不過關不下種,不包衣不下種,不拌劑不下種。三是要抓好增產技術和各項措施的落實。要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增產技術,完成小麥膜側種植2000畝,小麥條播3萬畝,帶狀種植3000畝,冬播地膜馬鈴薯1.5萬畝,藥劑拌種6萬畝,測土配方專用肥推廣10萬畝。
(三)發揮區域優勢,大力發展冬播馬鈴薯和蔬菜生產。我縣白龍江沿岸的沙灣、兩河口、新寨等鄉鎮和良恭河沿岸的南陽、韓院川壩河谷區,光熱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冬播馬鈴薯的最佳適生區,可發展面積較大,通過近幾年試驗示范,采用地膜覆蓋生產技術,取得顯著的效益,所產的菜用型馬鈴薯,上市早、品質優,除滿足本縣的需求外,還銷往周邊地區以及省內外各地,并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商貿關系。今年秋播期間要抓好沙灣、新寨、兩河口、南陽和韓院等鄉鎮的冬播馬鈴薯種植指導工作,力爭全縣完成冬播馬鈴薯1.5萬畝。南部白龍江沿岸的川壩河谷區要抓住周邊省市冬季露地蔬菜展銷會的機遇,擴種以“三蒜”、大白菜等為主的秋冬季蔬菜7200畝,其中“三蒜”2000畝,其它5200畝。
(四)分類指導,切實抓好田間管理。按照全縣小麥條銹病發生趨勢,要突出抓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進一步加大生態治理力度,有計劃地實施退麥改種和結構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和作物布局,從根本上減輕小麥條銹病的威脅,對暫不能壓減的小麥種植面積,要加大藥劑拌種力度,推廣抗銹品種,搞好銹病監控防預措施的落實。今年全縣秋播藥劑拌種面積要達到6萬畝,鏟除自生麥苗1萬畝。
(五)加強示范點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各鄉鎮要按照區域比較優勢,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效農業科技示范點,并把示范點建設作為農業科技推廣、提高秋播質量的突破口來抓。繼續落實行政推動和技術服務雙軌責任制,把示范點建設的面積、地塊、質量責任到人,建立規范的“圖、表、冊、卡”等資料,年底每一個鄉鎮都要有農業特色開發示范點,并以此將作為鄉鎮考核的重要依據。一是在冬播馬鈴薯種植區要辦好沙壩、站里、大寨、清水子,南陽、韓院、新寨、兩河口8個100畝以上的種植示范點。二是實施三個萬畝條播區示范點建設。在沙灣—化馬、官亭—南河口、良恭河三個條播區內,重點抓好秦峪溝、鄧橋溝兩個千畝冬小麥膜側種植示范點,臨江鄉白楊壩大蒜、沙灣冬油菜種植。新城子、何家堡溫棚種植。三是抓好馬鈴薯、中藥材基地建設規劃工作。在城關—阿塢、腳力鋪—八力、臨江—南陽公路沿線川壩區形成無麥區,集中連片,整體規劃種植馬鈴薯和中藥材,確保明年馬鈴薯、藥材基地建設順利完成。四是按照特色產業發展的要求,重點抓好今冬明春南陽辣椒,化馬、謝家壩、官亭煙葉,沙灣高效農業示范園,大河壩、埡坪千畝西瓜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規劃種植工作。五是抓好項目實施,提高生產水平。要抓好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對小麥良種補貼實行全面覆蓋,做好補貼種子的質量檢驗,規劃建設優良品種示范區,確保良種補貼項目落實到戶。要抓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有關項目按照省、市實施方案的要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保完成項目任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要抓好高產創建。結合秋播部署落實冬小麥、冬油菜高產創建示范任務,建立健全工作檔案,大力推進科技入戶,擴大技術普及率。
(六)強化服務,抓好農資調供工作。秋播工作已由南向北全面展開,各鄉鎮要積極協調供銷、農資等部門,及早聯系組織貨源,搞好化肥、農膜、農機具等調備供應,保障秋播生產需求。種子站要加強對供種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加強種子質量檢測,嚴把種子質量關。組織開展秋季農資市場清理整動專項治理,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做好農資質量抽查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坑農害農的事件發生。扶貧、財政、農行等部門要千方百計籌措支農資金,支持廣大群眾的秋耕生產。物資、農技、種子部門要根據全縣秋播物資余缺情況,做好調劑工作,盡快調運地膜、化肥、農藥、良種等必要物資,保證秋播順利開展。農機部門要做好條播機、鋪膜機等農機具的調運、維修、投放。水利部門要盡快組織技術員深入各鄉鎮對水利設施進行檢修,讓其盡快發揮作用。民政部門要對貧困戶想方設法給予幫助,及時解決秋播中存在的困難。氣象部門要為秋播及時準確地提供氣象信息。幫扶單位要制定相關措施,在秋播中體現幫扶成效。
(七)集成先進實用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重點推廣五項技術。一是旱作農業技術。積極示范推廣深松耕、少免耕、秸稈覆蓋等保護性耕作技術,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二是積極推廣膜側小麥技術。結合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配套推廣膜側小麥種植技術,建設高標準種子田。三是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針對部分地方冬小麥播量過多,冬前群體大、個體弱的實際情況,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川水地、塬地實現機械化精量播種。四是科學施肥技術。按照“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模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五是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小麥條銹病秋苗監測防治,普及秋播藥劑拌種,控制秋苗發病和冬前菌源量,減輕明年早春防治工作的壓力。六是適期播種。根據當地實際確定最佳播期,防止冬小麥冬前旺長,影響安全越冬。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為秋播生產提供組織保證。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任務,認清形勢,把秋播工作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作為“一把手”工程,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種植面積規劃、種植任務和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為了切實加強對秋播工作的領導,縣上成立了以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王仲華為組長、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也要成立由黨政一把手任組長,分管書記(或鄉鎮長)為副組長的領導機構,全力以赴抓好秋播工作。農業技術人員和科技特派員要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落實“三定”措施,量化任務,定任務、定地塊、定標準,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和現場培訓,積極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增加示范點的科技含量,增強示范點的帶動作用,通過示范效應,提高群眾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確保秋播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二)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對秋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我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要解決“三農”問題,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加速農村經濟發展,首要的是要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發展特色經濟上下功夫。從目前情況看,冬小麥面積還相當大,公路沿線的小麥種植面積達10%以上,這與我縣氣候條件極不適應,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將會導致出現農業效益低下、農民收入減少的局面,嚴重影響我縣的支柱產業開發和農民收入的有效增加。因此,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秋播工作的重要性,嚴格按照今年全縣種植業調整的要求,壓縮糧食和低產農作物種植面積,加大特色產業開發力度,大力發展避災農業,使我縣的農業逐步走上現代農業發展路子。
(三)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秋播氛圍。各鄉鎮要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分析和比較糧經作物投入產出效益和市場前景,積極做好群眾的思想動員和說服工作,使農業結構調整和秋播工作的各項政策、技術、措施深入人心。要深入農村開展輿論宣傳,報道在秋播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鞭策后進,激勵先進,營造良好的秋播氛圍,教育引導農民在秋播中自覺調整種植結構,實現明年夏糧豐收。
(四)抓好督促檢查,嚴格考核制度。縣直有關部門要組成督查組,深入各鄉鎮檢查指導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秋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督促后進,激勵先進,確保督促到位、措施到位。同時,結合全縣當前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和優化發展環境活動,對專業人員定目標、定責任,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個人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