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干部服務群眾體系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立健全服務群眾責任體系,搭建責任平臺”健全體系促長效。堅持服務需求來自群眾、服務承諾面向群眾、服務考核相信群眾、服務監督依靠群眾的原則。加強了對干部開展服務的管理、考核和監督。一是健全服務群眾責任體系。按照干部崗位職責和目標管理責任書,建立承諾、述職、評議、獎懲“四位一體”責任體系,對干部日常管理、任務完成、考核獎勵和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從制度層面量化了干部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務。二是健全服務群眾管理體系。建立了便民直通車”綜合服務實績評價管理體系,采取重點項目得分,創新項目加分,服務缺位扣分的方式,對科級干部、駐村干部、機關干部服務群眾情況進行量化積分,并在便民大廳進行公示。同時,規定年終每個服務干部向服務對象進行述職,接受群眾評議。三是健全群眾監督體系。鄉黨委定期不定期對干部服務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從黨代表、人大代表、群眾代表中聘請20名社會監督員,加強對干部開展服務情況的跟蹤監督,及時向鄉黨委反饋監督情況。立足于激發干部服務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鄉黨委為每名干部建立了服務實績檔案,每個服務項目完成后,將服務情況載入檔案,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對干部服務情況進行測評,將測評結果直接納入干部年度考核,對工作責任心不強、群眾反響大、考核積分低的干部,采取警示、檢討、兌現績效工作等措施,進行責任追究和重點管理。
暢通便民渠道,前移服務窗口,形成廣覆蓋、觸角長、無遺漏便民服務網絡。一是設立便民服務機構。鄉上設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將搭建“服務平臺”暢通渠道辦民需。針對長期以來沒有規范便捷服務網絡的實際。0,以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為切入點。民政救助、合作醫療、婚姻登記、惠農資金發放、計劃生育等重點業務納入大廳辦理,并認真落實領導帶班、首問責任、掛牌上崗、限時辦結等制度,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各村均依托村級活動場所,設立了便民服務室,川區有條件的3個村實行鄉村干部每日輪流值班制度,積極為群眾提供服務;社上充分發揮小商店、衛生室、黨員中心戶等聚集人流的優勢,設立便民服務和群眾需求收集代辦點,實現群眾辦事“有處可尋”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多頭跑、重復跑等實際問題。二是深入開展“一聯百”民情大走訪活動。緊密結合秋季覆膜等農村階段性工作,深入開展“一聯百”民情大走訪活動,組織鄉村干部白天入地頭,為群眾講解科學覆膜技術,晚上串農戶,宣傳各類優惠政策。目前,全鄉2000多戶農戶已全部走訪完畢,部分走訪次數已超過5次。通過走訪群眾,積極宣傳動員,全鄉已完成秋覆膜20500畝,占任務25000畝的82%三是開展“一幫三”服務活動。結合“三聯三幫”活動,積極開展“一幫三”服務一名機關黨員聯系幫扶致富帶頭人、貧困群眾、貧困黨員各1名)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物資幫扶等方式,解決幫扶對象在生產生活中存在困難和問題。共幫扶貧困戶90人,貧困黨員90人,聯系致富帶頭人90人,征集到服務項目284個,已辦理271個,正在辦理13個。
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快捷方便的優勢,搭建“信息平臺”延伸觸角解民憂。著眼于建立干群互動、覆蓋廣泛的民情民意征集機制。積極搭建信息平臺,讓群眾及時、準確了解當前政策信息和各類工作動態,盡可能做到群眾需求隨時得到反映和解決。一是發放“便民服務卡”以村為單位,將鄉上“一辦六中心”和聯系干部的服務范圍、姓名職務、聯系方式及監督電話等印制成“便民服務卡”發放到廣大農戶,實行“一戶一卡”接受群眾“點名服務”共印制發放便民服務卡2000余張,通過群眾來電,征集意見建議42個,群眾通過撥打電話解決問題79個。二是制作“便民服務手冊”為方便群眾辦事提高服務水平,將全鄉基本情況、工作人員聯系方式、職責范圍、辦事程序、工作制度、120等便民電話、各類支農惠農政策等內容匯集成冊,形成“便民服務手冊”讓群眾辦事知道怎么辦、找誰辦、怎么聯系、多長時間辦完,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特別是8小時以外為民辦事問題,極大地方便了群眾。三是建立“便民飛信群”考慮到部門村民不會上網、未開通互聯網等實際,結合“一聯百”民情大走訪活動,建立了農戶人口、耕地、種養、務工情況等基本信息的百姓電子檔案”將農戶以村為單位,建立“便民飛信群”通過飛信平臺與廣大群眾互動,積極解答群眾所提問題,接受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并經常性地為群眾提供政策法規、種養技術、氣象信息以及當前中心工作等各類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