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政強化村級衛生服務網絡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目標,現就在全市推行政府購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強化村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立覆蓋農村居民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為目標,以保住村級(居)衛生服務網底為著眼點,力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全市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二、公共衛生服務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包括如下9項: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孕產婦、兒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具體事項見附件)。
三、實施公共衛生服務措施
(一)確定服務機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市醫改辦牽頭,衛生部門具體負責,由鎮(街)衛生院(中心)和定點村衛生室承擔。具體承擔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村衛生室應為省、市規范化村衛生室。有村衛生室但達不到規范化建設要求的行政村要抓緊改造衛生室以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然后安排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沒有村衛生室的由各鎮(街)指定相鄰村具備條件的村衛生室承擔。一個或多個行政村只能指定一所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服務機構名單由各鎮(街)推薦,報市衛生局確定,經市醫改辦備案后由市衛生局責成鎮(街)衛生院(中心)與村衛生室簽訂公共衛生服務目標責任書,每年簽訂一次。
(二)明確服務范圍。建立健康檔案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原則上按照實際居住地確定服務人口。各鎮(街)要明確界定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村衛生室的服務人口數,既要保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轄區內不留空白,覆蓋到全體農村居民,又要科學合理利用資源,不得重復提供服務。
(三)落實工作責任。各鎮(街)衛生院(中心)應較多地承擔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一些勞務密集型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安排給村衛生室承擔。各鎮(街)衛生院(中心)應加強對村衛生室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培訓、指導和考核工作。
四、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資金管理使用
(一)資金來源及撥付。按照上級規定,購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省、市補助和地方配套。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25元:中央及省級財政補助11.25元/人,市級財政補助2元/人,我市財政補助11.75元/人。對村衛生室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所需經費,按照政府購買服務從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中按20%的比例統籌安排,其中1元用于村級衛生室對突發應急事件工作的補助。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按“次年考核、當年預撥,專款專用、多退少補”的結算原則撥付使用,實行“分級管理、市級為主”的資金管理模式,根據服務人口(服務人口以建立健康檔案的居民數為基數)、項目、內容以及執行標準,預算服務經費,經市醫改辦批準后,由市衛生局先期向鎮(街)衛生院(中心)撥付60%的預算資金,其余資金待年終考核后結算。各村衛生室要將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書面上報鎮(街)衛生院(中心)備案。
(二)績效考核程序。
1、鎮(街)衛生院(中心)負責對村衛生室服務情況進行考核,市醫改辦牽頭會同衛生、財政部門對鎮(街)衛生院(中心)考核結果進行抽查,根據考核結果兌現服務報酬。
2、對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對未能完成規定任務的村衛生室,應根據考核結果相應扣減服務報酬,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格,并由市醫改辦按程序重新指定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發改、衛生、財政、審計及各鎮街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政府購買村居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醫改辦,具體負責制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實施細則,組織實施政府購買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二)明確責任分工。市醫改辦牽頭負責組織實施我市政府購買村居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市發改局負責做好相關規劃制定、綜合協調、政策研究等工作,會同相關部門抓好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網點建設以及對提供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選定、考核和監督工作。市衛生局具體負責政府購買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政策研究、業務指導、具體管理以及監督、評估、信息公布等工作。市審計局負責對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婦幼保健院負責提供有關技術指導。市財政局負責制定服務經費管理辦法,參與制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其成本核算、績效考評辦法,對購買服務和績效考評實施管理和監督,安排購買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資金預算,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各鎮(街)及其衛生院(中心)具體負責本轄區內政府購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工作。
(三)強化監督管理。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本著用好錢、辦好事、勤管理、嚴考核的原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以及服務供需方、購買方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對資金的監管要堅持事后監督與事前防范并重,接受社會監督,做到資金不截留、不挪用,真正把錢用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